第1381章:离开
消愁2020-12-05 02:504,856

  “大夫,那你刚刚说的若是年轻人还有治,为什么这老人家就不行?你分明是话有所保留,请对我说个实情吧。只要有一丝希望,老夫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娘。”

  田老爷这番话说的倒是诚恳,这个时代,愿意为老人家花钱的人真是不多,正常的听到这话都开始准备棺材。程毅被田老爷一番孝心所感动,这才轻声细语的解释起来。

  “若是年轻人,程毅可以冒险一试,用剖腹之术,将石林取出来。可是老人家年纪大了,身体各方面都承受不住。

  自然是不能冒险用这剖腹之术,如此便只能维持原状。石淋不得取出,就一直在腹中使人疼痛。这便是程毅拒绝治疗的原因,实在是老太太岁数已大,不可轻易接受治疗。”

  田老爷被程毅的大胆话语惊到了,剖腹之术?没听说过人的肚子还可以剖开的,破开还能成活吗?那不是杀人害命。不行,这太危险,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吗?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他娘疼死?

  “大夫,我娘这般疼痛,能否有法子减轻?实在是疼得让人于心不忍。”

  床上老太太疼晕过去之后,这会儿又苏醒过来,似乎是疼痛发作了,又开始哎呀哎呀的哼哧起来。

  田老爷和田夫人赶忙奔过去,“娘,你怎么样?哪疼?大夫在这儿,你有哪不舒服的跟大夫说说。”

  老太太一直在哼哧着,疼得狠了,直接噤声,气若游丝,老太太的手一直摁着腹部的某个地方。

  程毅奔过去,仔细查看老太太的症状,疼到这种程度,老太太已经说不出话。摸了摸她的额头都是冷汗,程毅努力安慰着老太太,希望她能提供疼痛的确切位置。

  “田大娘听我的话,深呼吸,尽量感受疼痛的位置告诉我,您疼在哪儿?深呼吸好吗?”

  老太太刚开始听不进宣扬的话,这样反复重复几次之后,老太太有了意识,这才按照程毅的吩咐去做。

  知道了老太太疼痛的确切位置之后,程毅又开始问田老爷和夫人老太太平时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田大娘用膳的时候一般喜欢吃什么?”

  田夫人抢着答到:“平时大家都是在一块用膳,我娘她信佛好素食,所以平日只是些豆腐青菜之类的。但到了冬季,他最爱吃的便是鹦鹉菜,鹦鹉菜全身绿色,口感极佳,我娘就好那一口,所以用膳之时,少不了的就是那鹦鹉菜。”

  如此程毅已经全然确定,这钱大娘定然是胆结石,有肾结石传过来的,见田大娘的疼痛程度,说句不好听的,她的胆和肾已经长满了石头。

  “是否讨厌油烟味?闻见肉味的时候会不会想吐?”程毅继续问到。

  “对对对,我娘她不能闻见肉味,若是凉了,但还能忍受。刚端上来的菜,但凡油漆大一点,她就受不了。所以这段时间她一直是单独用膳。大夫,您问这是有什么用意?”

  程毅回答到:“如此程毅就确认,田大娘的胆约莫是坏掉了,田夫人或许有所不知,人的胆子很小,一般就是用来分泌胆汁,消化油腻的东西。

  田大娘既然不能看见肉,不能闻见肉味,自然是体内胆汁不够,程毅由此能证明田大娘的胆受伤了。而且田大娘此时的疼痛,也和胆有关。这病是不好治呀!”

  田老爷在旁边着急了:“大夫,你想想法子呀,让我娘减轻一些痛苦,我这做儿子的没法替他受痛,不能治愈她的病,只能是尽量的让他安详死去。他如此痛苦,我却做不了什么,可是我做儿子的不孝。”

  程毅深叹一口气,立马把纸笔拿出来,写了一个方子。然后对着田夫人细细叮嘱到:“用我这个药方,一日三食。3日之内,疼痛可以减轻,仔细观察尿液,田大娘排泄的时候或许会感觉有异物从体内流出,那便是石淋。小颗粒的石淋可以通过尿道排出。

  平时没事,让田大娘多喝些酸水,酸水一日一食即可。多了会对胃不好。同时记住,绝对不可再吃鹦鹉菜,尤其不能将鹦鹉菜和豆类食物混吃。会加重石淋,加重疼痛。

  这药方最多可食用七日,间隔半月之后,再服用七日,田大娘就会恢复以往。不过若是不忌口,病情迟早会复发。再次复发,程毅就束手无策了。”

  田老爷又在旁边询问到:“使用此方子之后,我娘大约可以维持多长时间,大夫,您放个明白话,我娘还能活多久?”

  程毅笑了笑,古代人果然是无知。这时林病虽然是不治之症,却并不代表,病人没有活路。只要病情不继续恶化,疼痛不发作,病人一般不会受病情的干扰,还是能活很长时间的。

  “田老爷莫要担心,田大娘只要谨记我的叮嘱,再活五六年是不成问题的。也就是说,田大娘可以按照您的意愿寿终正寝。要谨记,绝不能再吃鹦鹉菜。”程毅再一次强调着。

  那鹦鹉菜也就是现在的波菜,冬天高产,口感极佳,是一般老年人的挚爱。可是鹦鹉菜却有一个禁忌,不能和高钙的食物混吃。容易产生结石。现在很多人得肾结石,也正是由于此等不良习惯造成。

  田夫人倒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人,执着追问为什么不能吃鹦鹉菜。毕竟鹦鹉菜是冬天高产的蔬菜,田大娘不吃,家里的一些小辈却喜欢吃,若是被田大娘看见,又该眼馋的慌。

  程毅便将鹦鹉菜不能与高钙食物同吃的一套理论讲给她听,却不料田夫人听完之后,脸色甚是凝重。

  田夫人想起了一些事,家里的几个小孩偶尔的时候经常会说自己腰疼,可是认真摸索一番,却也说不出是哪里疼。

  那几位小辈就是特别爱吃鹦鹉菜的,同时为了增强营养,田夫人也会吩咐,多添置一些豆类食品。此时听宣扬说菠菜不能和豆类食品同吃,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莫不然那几位小辈,也和他们的祖母一样,有石林方面的病。想到这田妇人的脸都一阵惨白,立马要求程毅给那几位小辈也检查一下身体。

  于是程毅开完方子之后没办法离开,还得跟一群萝卜头也检查身体。

  “好的,一个个都站好,听阿姨的话,阿姨问什么你们就答什么,明白了吗?”程毅对小萝卜头们说着。

  一位小女孩睁着大眼睛问道:“什么是阿姨?”

  程毅好笑的解释到:“阿姨就是姨,你们母亲的姐姐或妹妹,是一种称呼,但不是你父亲的小妾。”

  那提问的小女孩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萱阳指着小男孩的腰部,问他是不是那儿疼?小男孩点点头。同时其他几个小萝卜头也陆续的表明自己也是那个地方疼。

  “是针扎似的疼吗?就好像有一根细针在你们的肉里一扎一扎的?是那种疼吗?”程毅详细的询问着。

  小萝卜头们一个个都还高喊着,没错,没错,表示就是那种针扎似的疼。

  凭着这种粗制的方法,倒是可以确定,他们很有可能是肾结石。但问题是没有仪器精确,也不知小孩说的是不是真话,程毅并不能非常肯定。其实告诉田夫人,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小孩们有可能也有石林病。

  田夫人被吓得不行,赶忙将结果告诉田老爷。田老爷原本已经离开了,听闻几位小辈都有同样的毛病,又回到了院子里。

  “大夫,几位小儿得这种病,可还有救?”田老爷看上去焦急不已,毕竟是自己的小孩,在这古代被称为不治之症,着实把田老爷和田夫人吓得不轻。真是如此,他们几个小辈岂不是没救了吗?

  “田老爷莫要着急,程毅还不能完全确认。当然,若真是有石淋病,还是可以治疗的。几个小孩的病都比较轻,用点药物就可以完全排净。老爷和夫人莫要过分担心,说是不治之症,是因为没有条件治疗,若是有足够的条件,程毅定然能把它治愈。”

  田老爷听完程毅的话之后,才放下心来。内心直叹,这程毅真是神医,别的大夫都不敢上手的事,这程毅竟然放出如此大话,说自己能将石林病治愈。

  见她样子也不是吹吹而已,田老爷内心莫名的有几分相信。而且自己家的几个小孩已经染上这种病,就只能全权交给这女神医了。

  程毅之后又写了一张不一样的房子,叮嘱了田夫人一番之后,继续表明自己半月之后会再来复诊。

  田老爷和田夫人对千恩万谢,在程毅离开之时,让管家给他拿了三十两纹银,这在当时算是最大夫最高的报酬。程毅却没要,程毅表明,等她复诊时确定孩子和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才能接受这诊费。

  但是回家的时候,王嬷嬷仍将莫娘赠给萱良的钱袋又送了回来,还特地传了莫娘的原话。

  “少奶奶说了,女人没有银两傍身,日子不好过。这银子,请您务必收下,代表着她对您的心意。不然以后少奶奶可不敢再找你看病了。”

  见莫娘如此执着,程毅也没再多拒绝。毕竟自己一直是需要花费很多银两的。

  与此同时,程毅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她来太学医馆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都是背医书,看药方,将古代和现代的药材区分开来。

  眼看着接下来没什么学业上的任务,程毅感觉在医馆里待着是浪费时间。与其在医馆里和那些弟子们游玩,不如出了学院,在民间体验。

  程毅想着还是得自己回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义诊。同时在学院里挂上自己坐诊大夫的名号,有个什么病人也好直接上门找她。省得山上山下来回的跑。

  所以在医馆里又呆了几日之后,程毅便提出了要离开。

  程毅找到馆长的时候,馆长又在折腾小动物,一边将小动物弄伤,另一边又用伤口缝针术将小动物的伤口给缝好。

  不仅如此,馆长还发明了新的治疗方法。馆长直接将快要生育的猫娘,肚子剖开,将猫娃子取出。然后再将其伤口缝合。几天之后,猫娘照样生活,完全看不出曾经受过伤。

  听说以前的人养牛,母牛怀孕了,需要怀孕九个月才能将小牛娃生下。很多时候,母牛都会处于难产的状态,那些农人为了取出小牛娃会给母牛来一刀。只不过,母牛生产的时候,农人割开的口子并没有多大。只是足够小牛娃掏出来就行。所以不用进行缝针,伤口也能自动愈合。

  馆长根据母牛和猫的事例,想到了人身上。很多产妇在生产的时候,都处于难产的状态。是否能用这种法子对产妇进行剖腹取子,剖完之后用针将其缝合,是否也能一样生存。想到这,馆长像是发现了什么秘密,对自己的想法感到非常震惊。

  程毅找到馆长的时候,馆长正极度兴奋,“程毅呀,你来得正好,老夫突然发现一个方法,能否给那些快要生产的产妇进行剖腹取子,生完之后再将其伤口缝合。你说这样的话,大人还能不能活下去?”

  程毅被馆长的想象力给震住了。真是可惜了,馆长大人竟然生活在古代,若是在现代,早已成为科学家了吧。剖腹取子在古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毕竟从来没有人听说过,可以在人身上开口子。

  老馆长竟然只根据动物就能推测到人身上,甚至想着在产妇生产的时候给她来一刀。这种想象力,也只有馆长才敢。

  没错,当年世界上第一例剖腹取子的事件,就是荷兰人发明的。而当时的荷兰教士,之所以选择剖腹取子,也只是在孕妇已经死亡的情况下,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采取的紧急手段。

  这馆长竟然在没有考虑孕妇身体状况的情况下,仅仅只是根据动物的习性,便揣测出人类也许可以剖腹取子。

  馆长还在热切的望着程毅,等待着程毅的肯定。程毅思虑万千,最终还是选择了保留的说法:“这个,也许可以吧。你得看孕妇的状况,万一孕妇本身就气血不足,一刀下去岂不是人都死了。

  牛本身就是食草性动物,只需要吃草就能保持身体的能量,就能让自己长得强壮。

  可是人不一样,人本身就是血肉之躯,需要吃五谷杂粮,从各种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身体阴阳气血的平衡,产妇如果身体健康,倒是可以考虑剖腹取子。但若本身身体就虚弱不堪,那自然是受不了这一刀的。”

  程毅如此说,并不是打击馆长,而是害怕馆长在一时头晕之下去拿孕妇做实验。

  不过馆长听完程毅的话语以后,并没有被打击到。反而更加兴奋,在他看来,程毅这也是间接的肯定了他的想法。只不过剖腹取子得有一个前提,确保孕妇的安全,确保那一刀割下去之后,孕妇仍然活着。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保证,孕妇在生产的时候受了一刀仍然能活着?这便是馆长接下来思考的问题。

  为了阻止馆长继续陷入狂热的思考之中,程毅赶忙提出自己的要求:“馆长,程毅找你有事呢!”

  “啊,程毅有事啊,有事你就说。老夫还得仔细想想呢!”

  “馆长,程毅不想住在医馆内,程毅能否回家住?”

  馆长的思绪仍然停留在剖腹取子的想法上,没听见程毅说什么,嘴里就答应到:“可以!”然后又不自觉将程毅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这才反应过来程毅在说啥。

  “什么?你要离开医馆?你不打算实修了?不是说还得考医师证吗?”

  程毅知晓馆长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这才解释起她的打算。“程毅并非是要离开医馆,而是书已经看的差不多,程毅想要在民间进行实修。同时也在医馆挂个坐诊医师的名号,让那些病人有什么病直接上门找我就行。这毕竟是在山上,一来一回总嫌麻烦。等到考试的时候到了,程毅再回来不行吗?”

  馆长听明白之后,更直接驱赶程毅。“这样啊,当然可以。没事儿,赶紧走吧,别打扰老夫思考!老人家老了,思绪不像往常机灵,被打断就很难再接上。想走就直接走,记得在门口挂个名就行。”

  交接的事宜很容易,得到馆长同意,程毅在门口挂了个名。成为了挂名大夫。稍微收拾了一番之后,程毅便离开了太学医馆。

继续阅读:第1382章:因为顾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超能学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