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袁山苦儿
李廷魁让孙子李泽天将张坦克叫出来,站在校园西南角的一棵石榴树下,开始了一场亲切的交谈。
“天这么冷,你为啥还穿这么单,你不怕冷吗?”李廷魁强压着心头的酸楚。
“……”张坦克苦笑了一下,没有吱声,他紧紧地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将目光移向了旁边的那棵早已经落光叶子的石榴树。
李廷魁循着他的目光望去,一只干枯的石榴高悬在枝头,在寒风下剧烈的凌乱,大幅度猛烈地摆动着。
石榴树下是一块斑驳陆离的石碑,上面用楷书写着“高璟校长泽教碑”七个大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记述了高璟校长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以及他全心为民终身从教泽被师生的故事。
李廷魁盯着那块石碑看了很久,思潮翻滚,动情地对张坦克说,“从你的表情上,我已经读懂了你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的话。孩子,你家是哪儿的?”
“曹村的。”
“曹村哪儿的?”听到曹村,李廷魁立刻涌出几分亲情,赶紧问。
“袁山。”
“袁山?”李廷魁惊愕地瞪大了眼睛,“于大海,你认识吗?”
“认识。要不是他,我早就不上学了。”张坦克仿佛有所触动,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你跟他是亲戚?”李廷魁问。
“不是。”张坦克喃喃道,“他是个好人,他住在袁山小学不远处,经常帮助我。”
“你爸妈哩?”李廷魁忍不住问。
“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爸外出打工,至今未归,音信全无。里里外外全靠我妈一个人。后来,我妈生病了,干不了重活。于爷爷经常接济我们,还帮助我家干活。”
“哎,这个于大海,都七八十岁的人了,还是这么拼命。”李廷魁感慨道。
“去年于爷爷走了。”张坦克泪流满面,无声地哭了。
“啊!走了!”李廷魁心里咯噔一下,“我明白了,我什么都明白了。”
李廷魁很清楚,1984年,他在袁山偶遇了于大海,回县后,就将于大海的情况告诉了巩瑞清,县里很重视,立刻敦促民政部门将于大海列为救助对象,每月给他35元的救济款,后来,这笔款项逐渐涨到了300元。
期间,李廷魁还专程去袁山看望过于大海三次,每一次去,都会给他带去很多米面油之类的东西,临了,还会往他手里塞上三百五百。刚开始他总是推辞不要,后来,基本上就不再推辞了。原来,他把这些钱全都资助给了面前的张坦克一家了。
李廷魁最近一次去袁山,还是1991年秋,当时正值新安大旱,很多地方没水吃,李廷魁害怕自己这位老哥哥生活出现困顿,专程到袁山看望过他。
于大海虽然很苍老,头发胡子全白了,高大的身躯矮了许多,走起路来,两只脚一直在地上蹭来蹭去,怎么也抬不起来,怎么走也走不快。
李廷魁当时就明白,于大海的时日不多了,想不到他这么快就走了。
是呀,于大海走了,受他资助的张坦克一家肯定就更加困难了,这也就很容易解释,张坦克为啥大冬天还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破球鞋?
李廷魁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他直接掏了一百元,塞进张坦克的手里,转身走出了一高校门,在街上给他购买了一套厚棉衣,一双棉鞋,还有一双袜子,返回校园,送给了他,“孩子,于爷爷走了,今后就由我来继续帮助你吧!”
“谢谢李爷爷!”张坦克再一次哭了,可是,他的心里却暖洋洋的。
从此以后,李廷魁每次来新安一高看望孙子,不论是啥,都是双份。给李泽天买衣裳也会给张坦克一套,每月还会资助他百儿八十元生活费。
张坦克很感动,回去后对袁山的村民说,“我虽然失去了爷爷和爸爸,但是,却先后拥有了于爷爷和李爷爷两位爷爷,他俩对我比亲爷爷还要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恩情。”
张坦克学习更加刻苦了,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学习,即便是晚上熄灯后,还要再看一会儿书。周末也是早早地回到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成绩扶摇直上,遥遥领先,终于夺得了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这件事对李廷魁的启发很大,让他认识到,新安县还有很多像张坦克一样贫困的孩子,他们有着金子般的心,有着积极上进的心,但是,却因为家庭的原因,无法完成学业,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坦克无疑是幸运的,他不但遇到了于大海,而且还遇到了自己。那么,新安县的其他贫困孩子该怎么办哩?谁来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
1995年年末,为了表彰李廷魁对新安电厂付出的心血,对新安经济做出的贡献,新安县委县政府对他颁发了“突出贡献特别奖”,奖金20万。
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字,当时的新安县,月工资普遍是四五百元,这笔钱几乎相当于40个新安人一年的总收入。
面对飞来巨款,李廷魁像四年前一样淡定,他对大家说,“我是一个离休老人,国家给我发的有养老金,不愁吃不愁喝的,要这些奖金干啥!”
他的确不缺钱,因为他一生简朴,一年四季都是中山装,不是浅灰色,就是深灰色,不是深灰色,就是深蓝色。即便是冬天,无非里面套一件厚实的羊毛衫。
饮食更加简单,一日三餐很少见肉腥,除了节假日和星期天孙子回来吃得好一些,平日几乎是白面开会,外加蔬菜客串。
这些吃穿能花几个钱?
他不需要,不代表他的儿孙们也不需要。比如,他的大儿子李洛建就非常需要这笔钱。去年下海经商,刚刚赔了钱,欠人家一河滩的饥荒,这笔巨款,岂不是刚好可以用来填补这个大窟窿?
李廷魁知道吗?知道!
李廷魁给了吗?没有!
他为啥这样无情?他拿这笔钱干啥用了?答案早就蕴藏在李廷魁退休后的言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