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急流勇退去泽教
笑波客2025-11-18 16:592,134

第105章:急流勇退去泽教

  最忙是在1993年及其后两年,李廷魁一边忙着新安电厂二期的并网发电工作,还在计划着三期更大的机组,以及为了消化电力而建设的金属钠厂、电解铝厂、石墨厂等。

  与此同时,伊川那边的电厂也进入了建设阶段。李廷魁分身乏术,不得不新安伊川两边跑。上午巡查新安电厂的项目建设,下午跑到伊川指导电厂建设,从伊川跑回来,总是夜幕深沉,人迹罕见。

  忙而有序,忙而有功。

  在李廷魁的关心和指导下,贾荣德和王清凯这两个掌舵手先后带领着新电集团这艘巨轮,沿着他制定的“以电为主、多种经营、自我壮大”的发展战略,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37年弹指一挥间,新电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现已变身为万基控股集团公司,建成了国内完整的“煤-电-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拥有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职工1.42万人,总资产270亿元,现有全资子公司及参股公司29个,位列全国500强的大型集团公司。

  万基集团目前年产煤炭300万吨、电力装机总容量180万千瓦、铝锭58万吨、铝材65万吨(其中高精度铝板带20万吨、高精度铝箔3万吨、大板锭12万吨、铸轧卷3万吨、合金棒15万吨、高端双零箔坯料12万吨)、阳极炭素32万吨、氧化铝140万吨、石墨化阴极5万吨、金属钠2.25万吨、海绵钛3万吨、新型墙体材料75万立方米、铸钢件1万吨。

  万基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意大利、比利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挪威、冰岛、埃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万基品牌驰名中外,享誉四海。

  新安县在万基集团的助推下,日行万里地阔步前进,早已经从昔日那个年收入不足千万的贫困小县,一跃成为地区生产总值463.4亿元,财政收入43.49亿元,雄踞洛阳市七区七县第一名,全省130个县市区前十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大发展,带动了社会的繁荣、医疗教育事业的进步,新安县先后摘得了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等光荣称号。

  漫步在新安的大街小巷上,徜徉在风景如画的沿黄公路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和谐幸福的美丽画卷。今天,一个“丝路汉关,山水新安”的靓丽名片背后,一个“来到新安,自然心安”的骄人口号背后,我们永远需要铭记一个人,一个为万基发展、为新安幸福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忙完新安电厂三期,建成伊川电厂,李廷魁坚持要退下来。

  新电和伊电争相挽留,他都婉言谢绝,“现在企业步入正轨,年轻人也逐渐培养成长起来,我不能总是霸着位置,需要给年轻人更多的发展历练机会。”

  这就是李廷魁,一个有着伟大情怀和高风亮节的共产党员!

  很多人猜想着,李廷魁也许是太累了,想要停下来颐养天年。这次大家又猜错了!

  李廷魁真是为了让贤于青年人,因为他从电力建设上退下来后,根本就没有停歇,而是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战斗领域------杏坛泽教。

  李廷魁为啥要躬身入局,进入教育行业,发挥余热,这事儿还要从1992年说起。

  那年的年底,新安县和伊川县为了表彰李廷魁在电厂建设中做出的贡献,分别奖给了他两万元。

  拿到奖金后,李廷魁直接拿出其中的两万元,分别捐给了新安电厂和伊川电厂,设立安全奖励基金会,奖励那些为电厂安全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足以说明,李廷魁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剩下的两万元,他也没有装进口袋,而是一转手,捐给了自己的母校白墙学校。

  为啥要捐给母校,主要是白墙学校正在搞校园建设,这让李廷魁想到了老师吴伯谦对自己的帮助以及白墙学校对自己的教育,以此来表达内心的谢意。

  学校落成后,李廷魁花费7000元购置了大量的松柏和花卉苗木,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他亲自跑到学校,充当义务工,挖土栽树,直到把校园装扮得如同花园一般,他才欣慰而去。

  正是这次杏园泽校的义举,李廷魁知道了新安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

  狭小的校园,破旧的教室,简陋的办公设备,无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廷魁毕竟是走南闯北,常年游走在郑州、西安、武汉和北京等大城市的电力人,见过大世面。当他看到这样的教育现状,忍不住发出了感慨,“如此落后的教育如何培养出建设新安的栋梁之才?”

  就是从这一年起,李廷魁开始关注新安县的基础教育,并帮助学校改善教育环境。

  只要有空闲,他就会主动地往乡下跑,只要发现哪所学校校舍有问题,他就认真地记录下来,千方百计地筹集钱款帮助学校修缮房屋,购置桌凳和图书。

  从这一年起,一直忙到他彻底从电厂退下来为止,李廷魁先后为曹村乡袁山小学、峪里乡莲花小学、铁门镇高村小学、正村乡郭峪学校、五头镇马头学校、曹村乡大扒学校、石井乡石井中学、北冶镇涧沟小学等修缮校园,改善学习环境。

  同时为新安一高、新安二高、新安三高各自捐助一万元,为全县13所乡镇中学各自捐助3000元,用来购买图书,营建图书阅览室,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1995年冬,李廷魁到新安一高去看望自己的孙子李泽天,无意中看到了他的同桌张坦克竟然穿着薄衣单衫,一双白球鞋还露着脚趾头和脚后跟。

  李廷魁的眼眶顿时湿润了,他想起了五十年前自己在县中读书的艰苦日子。

  那时的自己比张坦克还要惨,一天只吃两个黑窝头一个玉米饼,连面汤都舍不得买,就着冷水咀嚼下咽,更不用说吃菜了。

  身上的衣服就是一个破棉袄,已经穿了很多年,里面的棉絮结成块,硬邦邦的,穿进去,挨着皮肤,如同铁块,冰的牙齿咯嘣响。身体逐渐长高,棉袄只能勉强遮挡到肚脐眼,腰上一圈冷飕飕的,活像围了一条铁链子,经常夹着膀子缩着头,鼻涕提溜一尺长。

继续阅读:第106章:袁山苦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侠光向阳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