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薪火相传腊梅香
笑波客2025-11-13 16:062,140

第109章:薪火相传腊梅香

  李廷魁说到做到,基金会成立后,新安、伊川和三门峡等曾邀请他去帮助建立电厂或者指导经济建设的地方,又先后奖励了他22万元,全被他一分不留地捐给了基金会,届此,李廷魁已经为基金会注资57万元。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李廷魁无私助人泽教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新安的广大学子们。

  这些孩子们不论走到哪里,不论取得多高的成就,始终忘不了李廷魁的恩情。给他写来了一封又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石井乡的李新妞说,李爷爷是新安的魂,他那高大的身躯,慈祥的笑容,坚定的脚步,点燃了新安学子的梦想,点亮了新安人民的希望。成为我永不忘怀的精神财富,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五头镇的王圆圆说,李爷爷那宽广的胸襟,那无私的关爱,永远提醒着我要时刻保有一份善心,一份责任,将大爱播撒到人间。

  曹村乡的裴雪说,李爷爷那慈祥的脸庞,那温柔的话语,那殷切的目光,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无私帮助,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南李村镇的任晓飞说,李爷爷,你让我知道了,奉献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我立志要当一名知识渊博德艺双馨的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人。

  磁涧镇的郭胜利说,当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翱翔在广阔的蓝天,时时想起李爷爷您这个雪中送炭的老人。您像一座灯塔,给夜航的轮船指引一个明确的航向。您永远是我最尊敬的人。

  铁门镇的赵小跑说,头顶国徽明方向,一身军绿显豪情。我之所以能实现梦想,成为一名自豪的国防生,完全是您无私的帮助和默默地奉献。我一定会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正村乡的吕晓娟说,李爷爷有着云梦山般的大爱,有着畛河水般的柔情,抚慰了一个素不相识渴求知识的孩子的心,让我从此以后,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拥有了灿如霞光的人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李爷爷的恩情。

  仓头镇的高瑞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炎热的夏季,李爷爷来到我家那破旧的柴门前,扣开了结满愁怨的心扉,送来一个无私的微笑,铺平了我艰难的求学路。

  北冶镇的王亚楠说,有人说,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我却说,自从有了李爷爷,我的人生永远是坦途和幸福。当我在体味岁月静好时,时常想起,李爷爷在替我负重前行;当我在尽享闲庭散步时,时常想起,李爷爷在替我守护家园;当我在坐看云卷云舒时,时常想起,李爷爷在护卫我头顶的蓝天;当我在静听花开花落时,时常想起,李爷爷在替我遮风挡雨。李爷爷是我一生的牵挂,祝愿他老人家长命百岁福如东海。

  ……

  与此同时,在李廷魁的感染下,新安社会各界掀起了泽教助学的一波又一波高潮,不少爱心人士加入其中,捐献钱款。

  五头镇退休教师董书科一生清贫,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将自己省吃俭用的5000元捐给了基金会。

  新安县国税局干部王向东一生兢兢业业,感念于李廷魁那无私的大爱精神,将自己辛苦积攒的20000元钱,捐献给了基金会。

  新安县万基控股集团员工王海军是李廷魁招聘的第一批电厂工人,他一生最崇拜的人就是李廷魁,他动情地说,没有李老,就没有自己一生的幸福生活,将自己辛勤工作积攒的20000元血汗钱捐给了基金会。

  洛阳市垚淼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重,一生致力于农业扶贫工作,种植玫瑰花、牡丹花等特色农作物,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从自己赚来的第一笔钱款中拿出20000元,捐给了基金会。

  洛阳市砺坤置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央子深耕新安地产十余年,盖起了一栋栋漂亮的高楼,缓解了新安人民的住宿问题,更是拿出了10万元捐给了基金会。

  洛阳君浩置业有限公司经理侯红义从小就特别崇拜李廷魁,暗暗下定决心,要以李廷魁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当他长大经商后,赚了钱,找到基金会,直接捐献了10万元,用于帮助新安学子圆梦大学。

  ……

  时至今日,基金会的总金额并没有因为长年累月的捐资助学而减少,相反却越来越高,竟然累积到了460万元。

  众多的追随者中,自然也少不了李廷魁曾经帮助过的那523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肩膀还非常的稚嫩,虽然他们的力量还非常的孱弱,但是,他们心中永远感念李廷魁的善举,怀揣着回报家乡回报祖国,接过李廷魁手中的爱心接力棒,将杏坛泽教的义举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2004年新安县文科状元裴杰同学,郑大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工作,将自己第一笔工资8000元全部捐给了基金会。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再一一列举。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先后加入到基金会,义务为基金会的运作服务。随着李廷魁年龄的增长,年近百岁的李廷魁再也没有能力爬山涉水走访每一个贫困学子,甚至没有精力来管理基金会的日常事务,可是,基金会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依然在井井有条地资助着,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些曾经接受过基金会帮助的孩子们。

  正是他们从李廷魁的手中接过了那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火炬,继续前行,照亮了新安学子的求学之路,给无数个新安家庭带来了梦想和温暖。将爱一代代传递下去,生生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六,这些曾经受到基金会帮助的孩子们,不论游走多远,不论身居何职,都会千里迢迢地跑到李廷魁身边,向李爷爷问好拜年。即便是实在不能回家,也要电话拜年。

  因为他们的心中永远装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他们坚信,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仁义厚重;常怀感恩之心,才能行稳致远;常怀感恩之心,才能福运相随;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成就辉煌誉满华夏!

  (全书完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侠光向阳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