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它从海量的实测数据中,自主学习各种地雷的特征模式,不断提高识别的准确率。”
张恒听得频频点头,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节奏。
电脑前,大家开始编写全新的算法程序,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进化计算等前沿技术,一一融入系统的架构之中。
硬件平台上,可重构芯片、自适应天线、智能传感器等尖端器件,也逐一就位,组成了一个变幻莫测、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一次次的调试、测试、优化……
汗水挥洒,午夜灯火不灭。
功耗的问题,在新架构的加持下,渐渐迎刃而解。
系统的性能,也在自学习的过程中,一天天迈上新的台阶。
渐渐地,一个全新的便携式“穿云探雷”系统,在攻关团队的手中,初露峥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新一代‘穿云探雷’,已经初具雏形了!”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张恒激动地说:“它不仅攻克了功耗的难题,更在智能化、适应性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我们要尽快制定野外试验的计划。”
徐占龙抢先说:“要在最接近实战的环境中,来检验我们的成果。”
“我来联系军方,争取到最全面的支持和配合。”
陈铭衡也跃跃欲试:“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是我们的责任。”
“试验的数据和经验,对下一步完善系统至关重要。”
林森补充道:“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每一个细节万无一失。”
张恒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在新一代“穿云探雷”初具雏形之际,张恒主动联系了杨东祥首长。
“首长,我们的新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在电话里,张恒汇报着最新进展:“它在实验室的各项测试中,都表现出色,但我们还需要更多实战环境的数据,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
杨东祥赞许地说:“实战检验,是衡量任何军工产品的最终标准,我们一定要在最严苛的条件下,来淬炼我们的利器。”
“是的,首长。”
张恒坚定地说:“我们希望能尽快组织一次实地演练,在真实的雷场环境中,全面测试‘穿云探雷’的性能,请您给予支持和指导。”
“这正合我意。”
杨东祥爽快地答应:“我会亲自协调此事,为你们提供最优质的演练资源。
我们要用最严格的标准,来打磨这件利器,让它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最大的威力!”
挂断电话,张恒长舒一口气。
有首长的大力支持,演练的事就有了着落。
一场大规模的实战演练,在军地协同下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边境的一处雷场,一支由工兵、特种兵、技术专家组成的特别作战队,正在集结。
他们肩负的使命,就是在最真实的条件下,对“穿云探雷”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会诊”。
“根据最新的卫星侦察,这一区域,是敌军重点布雷的地带。”
作战指挥室内,杨东祥正在向大家介绍情况:“地形复杂,电磁环境恶劣,对我们的排雷装备,可谓是一次极限挑战。”
“没错!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试验场。”
张恒接过话茬,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淬炼出最强大的利器!”
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载着“穿云探雷”系统,呼啸着降落在雷场边缘。
技术人员们迅速展开工作,将一个个模块、一台台设备,按照既定的方案,在雷区内部署开来。
一张无形的“探测之网”,渐渐在这片险恶的土地上铺陈开来。
“系统初始化完成,各分系统运行正常!”
“探测阵列展开,雷达功率输出稳定!”
“信号处理单元启动,自适应算法已加载!”
张恒盯着面前的监控屏,聚精会神地指挥着。
终于,一切就绪。
“开始探测!”
张恒一声令下,便携式“穿云探雷”开始了它的“首秀”。
雷达波如脉冲般,一遍遍扫过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
透过层层迷雾,透过重重障碍,来自地下的秘密,正在一点点被揭开。
“报告!在东北方向探测到异常信号,疑似金属地雷!”
“收到!立即标定坐标,向工兵分队发送预警!”
指挥室内,探测信息实时汇总,态势尽在掌握。
工兵们紧随其后,向可疑目标逼近。
一场紧张的排雷行动,在阳光下悄然展开。
困难也接踵而至。
“报告!在山谷区域,探测信号出现大面积失真,可能是复杂地形引起的多径干扰!”
“东南方向发现干扰源,可能是敌方的电子诱饵,正在影响我们的探测精度!”
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如考题般砸向张恒。
但他没有慌乱。
“立即切换到地形自适应模式,启动智能干扰对消算法!”
他沉着地下达指令:“相信‘穿云探雷’的学习能力,它一定能找到破解之道!”
果然,在张恒指挥下,系统迅速调整策略。
自学习模型开始飞速运转,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优化雷达参数。
渐渐地,雾霾散去,干扰消弭。
来自地下的信号,再次变得清晰稳定。
“首长,您看!它在复杂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将大大提升系统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和对抗能力!”
“太棒了!你们打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智能兵器’!”
杨东祥由衷地赞叹:“它不仅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精准勘探,更能在最激烈的对抗中迅速应变,这正是未来信息化战场对武器装备的核心要求!”
张恒激动地点点头。
“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开展演练。”
他向杨东祥建议:“我们要全面评估系统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适应性,在不同作战任务下的完成度。
只有经过反复的实战淬炼,它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件成熟可靠的战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