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鱼辞别恒王妃时,告诉她姜五的决定,恒王妃并不意外。
“小鱼儿,你如今怎么说也是摄政王跟前的人,身边有那么几个亲信,确实不算什么大事。”
“只是这姜五,来路不明,他又不愿同你道明底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怕是不妥。”
尤其是那姜五看姜小鱼的眼神,分明透着情愫。
“姐姐放心,我心中有数。”
“不管如何,此事回去,都得同摄政王知会一声,省得有心人拿此做文章。”
“谢姐姐提点。”
“待我离开后,他若是向姐姐辞行,姐姐随他去便是。”
“恩。”
姜小鱼这才放心的领着白露离去。
难得能够出门,她又是第一次来天盛国都,便没坐马车,而是领着白露两个人在路上随意逛着。
“姑娘,天色不早,咱们真的不快些回府吗?”
“你不喜欢逛街?”
“怎会不喜!”白露摇头,“哪个女子能拒绝此事。”
“那不就得了!”
“车夫不是先行回去,他自是会向楚穆尧道明此事,安心逛街,万事有姑娘我扛着。”
白露这才不再相劝,随着姜小鱼认真的逛起来。
#
不远处。
“珣哥哥,你看这簪子,好看吗?”
“珣哥哥?”崔明珠喊了两声,见没人应,扭头,便看到崔珣还站在上一个摊子前。
她顺着崔珣的视线望去,一眼便认出了姜小鱼,脸上笑意顿时消散。
“珣哥哥!”
崔明珠拉胯着脸,“你在看什么?”
“没,没什么!”崔珣收回视线,对上小贩瞪着他的眼神,低头,看到手里捏着的糖人的棍子都被他折断了,“对不住。”
他立马掏出十个铜板递给小贩。
“客官,五个铜板一个,您给多了。”
“多余的便当赏你的。”
“谢公子赏!”
崔珣这才提步往前走,“你逛完了吗?逛完咱们便早些回家。”
“大哥不是说今日他要在府中宴请宾客,让咱们俩用完晚膳再回去。”
崔明珠不满地瞪着崔珣,“珣哥哥,姜小鱼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你一见到她,魂都没了?”
“我看她就是个狐狸精,到处勾男人!”
“明珠!”崔珣高声怒呵,察觉到周围小贩的眼神,深呼一口气,神色恢复如初,“莫要在背后随意诋毁他人!”
“我说的都是实话,哪有诋毁她?”
崔明珠气闷不已,“不逛了,吃饭去。”
崔珣无奈,只能跟上。
崔定虽已辞官,不再是黄石县县令,但他为官多年,之前又有族中亲眷照应,对朝廷之事独具慧眼,故而这一次崔鸣上京参加春试,崔家族老商议后,便由崔定陪着崔氏族人一起进京赶考。
崔明珠则是崔定顺带捎上的。
他呢,希望自家闺女能和崔鸣、崔珣两兄弟多相处,若是能被谁看上,那自是再好不过。
不过他心中也有数自家闺女是什么德行,此事他也不强求。
如果这次能在京中替女儿寻觅到一段良缘,也算是圆了亡妻遗愿。
食肆门口。
崔珣、姜小鱼二人不期而遇。
崔珣眼透惊喜,想要上前打招呼,结果看到姜小鱼一个眼神都没给她,直接领着身边的丫鬟进入食肆。
他眼中的光瞬间黯淡。
她还在气他。
一侧的崔明珠,将崔珣的神色看在眼内,恨铁不成钢,气得牙痒痒,“珣哥哥,平日里多少闺秀对你青睐有加,你视若无睹,怎么一遇到姜小鱼,你就方寸大乱?”
一路行来,崔珣对村明珠的性子也有所了解,知道她没什么坏心思,只是脾气直,说话什么的不会拐弯抹角。
他其实倒是挺欣赏崔明珠这敢说敢做的性子,“你还小,不懂。”
“等你遇到一位真正走进你心里的郎君,你便会明白,只要看见他,便会满心雀跃,激动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知道她难受,你也会难受,知道她过得好,哪怕不是与你在一起,也会为她高兴。”
“都不和我在一起,我还要为他高兴?凭什么?”
崔明珠眼珠子瞪得滚圆,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珣哥哥,你能不能清醒一点?”
“以你的家世,想要什么样的女子没有?”
“像姜小鱼那样,一心只想凭借自己那张脸,踩着男子往上爬的贱女人,根本不值得你为她倾心。”
“明珠!”崔珣皱眉,沉着脸,“我不许你这般说小鱼。”
“旁人怎么诋毁她,我管不着,但是崔家族人绝不可能如此。”
“若非我无能,又岂会让她一个弱女子,为我崔家付出。”
“能为崔家付出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缘!”
“若无崔家,哪有她今日之荣华。”崔明珠真想将崔珣的脑袋劈开来看看,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她现在可是摄政王面前的红人,就连丹阳郡主她都不放在眼内,你有时间为她担心,倒不如好好替咱们崔氏未来筹谋一番。”
要不是姜小鱼这贱人从中作梗,他们崔家庶出子弟,又怎会不能参加这次科考!
“姜小鱼得了便宜还卖乖,用咱们崔家子弟的未来在摄政王面前树一个牌坊,此事就算是说破天,也是她姜小鱼不知感恩!”
崔珣深呼一口气,不想再与崔明珠争执,“别说了,用膳吧。”
比崔珣他们早一步进店的姜小鱼、白露,就坐在崔珣他们旁边不言,只是有个拐角,挡住了视线,彼此看不到彼此。
但崔明珠与崔珣的对话全都一字不差的落入姜小鱼、白露耳中。
白露气得都快冒烟了,起身欲去同崔明珠争辩一二,却被姜小鱼按住,“吃饭。”
“姑娘!”白露不满抗议,“您都不生气的吗?”
“有什么好气?”
“我若因她这三言两语便生气,不就同她一般?”
“以后你遇到这位崔姑娘,少与她搭话,她就是个没脑子的。”
“姜小鱼!”崔明珠本只觉得这女子说话的声音、语调颇为耳熟,这才侧耳仔细听,说曾想,便听到了这最后一句,“你说谁没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