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娘又生气又伤心。
她一手养大的女儿,怎么转眼就要去孝敬一个啥关系都不是的老婆子了呢?
不行,她一定要去村长那儿告陆妍伶不孝顺!
陆大娘说走就走,但她刚走出堂屋,就听到陆妍伶淡淡地道:“娘,你可别忘了,去年夏天我与相公成
亲之时,你亲口说过,不认我这个女儿了,二伯也点头认下了,后来我是看在我是陆家人的份上,才叫你一
声娘。”
她把茶盏轻轻地放在了桌子上,看到陆大娘的身形顿住了,嘴角才露出了笑意,“这认真计较起来,你
既然已经不认我了,我孝不孝顺,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尽管去二伯那里告状吧,若是撕破了脸皮,你可就再
也别想从我这里捞什么好处了。”
这番话还真把陆大娘给吓住了。
等过了正月十五,陆元旭就领着林云霜并两个儿子去城里过活了,若是陆妍伶再跟她离了心,那她在村
子里被人欺负了,就没人给她出头了。
陆大娘不傻,她有时候也知道自己被胡老太太给哄住了,但她被胡老太太辖制的时间太长,一时还没有
胆量反抗胡老太太。
她知道胡老太太向着胡家,生怕若是无人撑腰,胡大舅胡二舅一家又得回来,到时候哪儿还有她的活路
呀。
不行,现在还不能得罪伶丫头。
陆大娘扁扁嘴,很是不甘心地道:“伶丫头,我可告诉你,我不是因为怕你,才不去村长那儿告状,我
是给你留点面子!怕闹起来你和姑爷脸上不好看,走出去人家戳你们脊梁骨呢!”
陆妍伶冷冷一笑,低头没说话。
许妈妈戳了她一下,她仍旧一动不动。
许妈妈只好上前扶住了陆大娘,笑道:“亲家老太太别生气,我们太太知道您是为她好呢,我们太太就
是年轻气盛,亲家老太太以后说话和缓着点说,亲母女呛着说话岂不是让别人看笑话?”
她一面笑着哄陆大娘,一面扶着陆大娘往外走,“过日子就是要和和气气花团锦簇,外人瞧着羡慕,自
家心里头也觉得好,亲家老太太,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您和太太和气了,外人知道太太敬重您,也不敢慢
待您。”
许妈妈三言两语就让陆大娘心中的郁气散了不少,她琢磨着是这么个理儿,她和伶丫头感情好,那胡二
妮才不敢给她脸色看。
就是外人看着,也得因为伶丫头而对她好言好语,谁让伶丫头和姑爷现在是村子里最有钱的人家呢。
陆大娘晕头转向地被许妈妈送出了门外,一脚踏出门槛,才想起来一件事,忙道:“哎呀,我怎么把正
事儿给忘了!伶丫头,你外婆想你呢,你赶紧回家去看看她!”
许妈妈几乎是半推半拉把陆大娘给哄出了姜家大门,“亲家老太太先家去吧,我们太太把家里的事儿料
理清楚了,就去看望您。”
她站在大门口看着陆大娘气哼哼地走了,回转过来问陆妍伶的意思。
“太太去不去?”
“当然要去了。”陆妍伶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我要是不去,那胡家的老太太一准还会让我娘来聒噪,
还不如早点见招拆招,省得她老惦记着。”
她真心诚意地拉着许妈妈的手,道:“方才妈妈说话是真的熨帖,既哄走了我娘,又全了我这个做女儿
的面子,从前妈妈没来,遇到这种事情,我只会和我娘硬顶,往往都会把事情闹大,捅到村长那里,再引来
左邻右舍看热闹,不知道背地里有多少人笑话我呢。”
“太太应对得也不错,只是太太说话不够软和。”
既然已经认定了陆妍伶,许妈妈就不再保留,十分和气地教陆妍伶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幸亏是跟亲家老太太说话,亲家老太太性子直,又是太太的亲娘,纵使再生气,也只会在明面上跟
太太过不去,绝不会在背地里给太太使绊子,若是遇到那起心性不好的人,怕是太太要吃亏呢。”
陆妍伶便想起了胡二妮,可不是嘛,她几次三番狠狠教训了胡二妮,那次给胡二妮送添妆,还以为胡二
妮被她制伏了已经悔改了呢,却没想到胡二妮也长了心眼,竟然使阴招。
身为学霸的陆妍伶可没有勾心斗角的经验,哪怕上辈子在职场,她也只是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
作,实打实地凭借自己的实力升职加薪。
论起这些手段来,她还真不一定比在内宅经营了几十年的许妈妈强。
这可真是术业有专攻了。
“妈妈说的对,看来我以后说话行事要小心些,可不能再这样不给人留情面了,以后怕还得要妈妈从旁
提点呢。”
她看看天色,今日天气着实不错,看来天不黑九宴是不会回来的。
便吩咐胭脂,道:“我和许妈妈出去一趟,你领着红梅红杏去秋娘姐家中,她俩上午一向在秋娘姐家中
学针线的。”
又吩咐张婆子把饭给蒸上,菜等着她回来才做。
这才穿上了大毛衣裳,与许妈妈一道出门往陆家而去。
一路上,许妈妈都不错眼地盯着陆妍伶身上这件大毛衣裳瞧。
“妈妈看什么呢?”
许妈妈收回视线,笑道:“太太身上的这件大毛衣裳做得真不错,皮子好,风毛也出得好,这做工也很
是不错,我从前在白家管着针线房,虽说绣工不怎么样,但经手的绣活儿多了,倒也能看出好坏来,太太这
件大毛衣裳的绣工可真是了不得。”
陆妍伶便跟她讲起了李秋娘。
许妈妈听了李秋娘的身世倒好一阵感慨。
“妈妈,我是这么打算的,若是没什么意外,以后上午让两个孩子去秋娘姐家中学针线,下午让她们歇
晌后跟妈妈学规矩,晚上再让她们跟着相公读书写字。”
“老爷是个读书人?”
这还是许妈妈第一次听说,不由得就很吃惊,“既然老爷是读书人,为何不下场试一试?说不定也能中
举做官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