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警察问:“那你看这个案子……”
另一个警察叹了口气,说:“我看这个案子悬了。”
西西的案子就这样不了了之,阿源却像是受了惊的兔子,他这几天东躲西藏,他有一种感觉,总有一天彩玉会找到他,想杀死西西一样杀死他。
阿源躲到了他父母的家里。
这天夜里,彩玉终于梦到了阿源,她看到阿源在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上熟睡,时不时还皱着眉,像是梦到了什么让他不舒服的事情了。
梦里的彩玉从厨房里取来了菜刀,然后一下一下地砍着还在熟睡的阿源,就连左手小拇指被阿源断裂的骨头划开了一个口子也浑然不知,只是忘我地砍着、砍着。带着淡淡的快意。
彩玉又是被门铃吵醒的,在门口又见到了那两个警察。这一次他们把彩玉带进了公安局。
昨晚阿源死在了他的父母家里。
在审讯室里,两个警察软硬皆施,但依旧没办法从彩玉的嘴里得到有用的线索。彩玉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望着自己左手小拇指上的那个伤口,愣愣地出神。
警察永远也没办法知道为什么这个凶手能悄无声息地打开防盗门,能在不惊醒阿源父母的前提下杀死阿源。这个案子和西西的案子作案手法如出一辙,他们就像是死在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凶手手中。
24小时之后,警察无奈地将彩玉放了出去。
警察想知道的答案,也是困扰着彩玉的事情。
最近彩玉的身边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凶杀案,凶手依然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只有彩玉目睹了所有过程,那些残忍、血腥的场面统统在她的梦里上演。
彩玉开始害怕睡觉,因为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她的眼皮也一点一点沉重。
终于,彩玉睡着了……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在彩玉的脸上,彩玉猛地睁开眼睛,身子不住地颤抖。慌乱中她踢倒了脚下的椅子,突然脖子一紧,整个人都悬在了空中,荡来,荡去。
昨晚的梦里,彩玉杀死了自己。
一根绳子的一头系在客厅的吊灯上,另一头在她的脖子上。
彩玉沉思良久,平静的眼神里看不出一丝波澜。
彩玉是一名作家,她总是力求每一部作品都是完美的。所以一个句子经常要仔细推敲修改很多次才会采用。
终于彩玉在键盘上敲下这样一行字“傍晚的夕阳像是饱饮过鲜血一样,红得诡异、红得妖冶。”
突然彩玉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她猛地抬起头望向即将落下的太阳。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撒在了彩玉的脸上。可彩玉不但没有感觉到温暖,反而一种刺骨的冰冷从心里迅速地升起。那挂在天边的一轮红日就像彩玉刚刚写道的那样,仿佛饱饮过鲜血!要不然怎么能红得这般诡异、妖冶!
彩玉怀疑这个太阳是假的!这一点也不荒唐,她从没见过这么红、这么完美的夕阳。人总是这样,本能地去怀疑所有近乎与完美的东西。
其实彩玉不仅仅是怀疑太阳,她甚至怀疑所有可以怀疑的事物。最近她总是这样。
门缓缓地被推开了。一位满脸慈祥的老人走了进来。
是彩玉的妈妈。
彩玉的眼睛始终盯着眼前的这个老人。
没错彩玉在怀疑她。
妈妈轻轻地抚摸着彩玉的脸颊,满脸慈爱地看着彩玉说:“孩子,你要注意身体。要记得吃早餐,还有别再熬夜了,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有那么一刻的恍惚,彩玉的心理防线就要崩溃了。眼中噙着的泪水似乎随时都会决堤而出。她多想扑进老人的怀里,她多想喊一声妈妈。
可是彩玉知道,眼前的这个人绝对不是自己的妈妈。
因为在一个礼拜以前彩玉的妈妈就已经去世了。眼前这个人一定是幻觉。
彩玉盯着眼前的老人,想要在老人身上找到一些破绽来证明她根本不是自己的妈妈。
终于彩玉发现眼前这个老人和妈妈的一个不同之处。彩玉妈妈的脖子上有一颗小小的黑痣,而眼前的这个老人的脖子上却没有这颗黑痣。
当彩玉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觉得妈妈脖子上的那颗黑痣十分丑陋。于是彩玉无数次地幻想如果妈妈没有这颗黑痣的话一定会更加漂亮的,那才是最完美的妈妈。
老人依旧像过去那样絮叨着,彩玉却努力地想要清醒过来,让这场幻觉早点结束。
终于老人缓缓地走出了房间,门平静地关上了,就像它从来没有开启过一样。
彩玉彻底的迷惑了,她不知道刚才是不是幻觉,那感觉实在是太真实了。她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也许妈妈的脖子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黑痣。她甚至怀疑其实妈妈根本就没有去世,所谓的去世才是幻觉。
彩玉轻轻揉了揉太阳穴,这实在太乱了,应该找一个心理医生了。
医生叫阿源。
彩玉躺在宽大的躺椅上,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她把自己所有的困惑都告诉了心理医生,心里顿时就舒畅了许多。人其实都需要倾诉。
阿源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可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我们不过是在追求一种莫须有的偏执,因此每个人的压力都会很大”
彩玉说:“难倒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吗?难倒我们不是完美的吗?”
阿源说:“这个世界不完美,我们也不完美。所以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才接受了不完美的我们。”
彩玉说:“难道我们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完美是错误的吗?”
阿源说:“纯粹的光明和纯粹的黑暗一样,让人什么都无法看清。在黑与白之间还存在这一片灰色的地带,当我们懂得了欣赏灰色的时候,我们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彩玉说:“可是医生,你怎么解释我的幻觉,我不觉得有压力,可是我的幻觉却那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