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休眼中,迷茫如雾霭般弥漫开来。
他与眼前这些人,本是毫无血脉牵连,亦无恩情羁绊。
然而,当目睹那如同地狱般的屠宰场,一个屠戮着自己同类的地方,任谁的内心都无法平静。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气味,惨叫与哀号似尖锐的利爪,一下又一下地撕扯着他的神经。
暴戾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潮水,疯狂地向他席卷而来,迅速蔓延至他的全身。
识海之中,各种邪念如同野草般疯狂滋生,试图将他吞噬。
好在识海之上,数十颗星辰高悬,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镇压着这些邪念,让他不至于被黑暗完全笼罩。
自从本体意识沉睡,作为分神的他,虽饱读诗书,以明智理,却始终受到限制。
他无法照见本心,难以明心见性,得见真我,境界也因此一直被困在窥神灵照之境,无法突破。
在穿越空间乱流时,意外突生,致使他记忆缺失。
不过正因如此,他的分神意识比本体意识来得更加纯粹。
他已然将法则力量融入自身神力,使得神力具备了灵性,跨入灵照之境。
可却难以踏入真我境。
他心里清楚,若是不能明心见性,即便有面板提升武学的神奇助力,也终究是无济于事。
这一路走来,所见的残忍场景、所闻的痛苦呼喊、所感的悲凉绝望,让陈休满心都是迷茫与困惑。
但在这混沌之中,他竟也隐隐捕捉到了冥冥之中的一缕气机,那是突破困境的一丝希望,可也是这一丝希望,让他生出更多疑问。
何为真我?
这个问题如一团迷雾,萦绕在他心头。
何为真?
何为假?
仅仅是指虚妄与真实吗?
佛门之中,有三种观点流传甚广。
其一,自性清净。
佛曰,“真我”便是自性,它是内在的、本质的、永恒不变的属性,超脱于一切外在表象与世俗的重重束缚,是最为纯粹的真实自我,犹如污泥之中盛开的青莲,不受尘世沾染。
其二,空性无我。
一切现象皆为空无,没有固定的实体与属性,然而这空无并非一无所有,它蕴含着一切现象的无限潜能与可能,看似虚无,实则包罗万象。
其三,涅槃境界。
修行之人通过不懈的修行,最终达到与佛合一的至高境界,彻底消除内在与外在的所有障碍和矛盾,
从而得以享受超越常人理解的清净与安乐,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与解脱。
道教对真我的认知亦有其独特之处。
他们认为,“真我”是个体内在的、与本性相融的真实自我,与整个广袤无垠的自然界紧密相通,一呼一吸间皆与天地共鸣。
主张人性应自然无为,真性乃是人与道完美合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最为自由、幸福、和谐,如同自由自在翱翔于天际的飞鸟,不受任何拘束。
通过尊重自然规律和自身内在的真实需要,让内在的真我得以充分实现,
减少不必要的干涉与冲突,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让一切都顺应自然的节奏,和谐共生。
儒家则着重强调道德本心。
在儒家的观念里,“真我”是真正的自我,它体现着人的尊严与至高无上的价值,是摒弃了功名利禄等世俗杂质之后,所呈现出的纯粹的自我。
通过“明明德”,也就是不断彰显自身光明的品德,去探寻真正的自我,即良知与本心,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所在。
同时,儒家倡导大我与无我。
大我要求人们成为忠臣孝子,勇担道义,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我并非是失去自我,而是无私我,追求与天地合一的崇高境界,成为道德完善、智慧圆满的圣人。
有云: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这三者相互交融,或许才是寻找真我的不二法门。
单人性幽微,善恶交织,而人心更是深不可测的渊薮。
陈休回想起此前的种种经历,只觉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
他的身躯已然修炼至金刚不坏之境,按常理几乎不会感到劳累,
可此刻,那股久违的倦意却如影随形,从心底最深处蔓延至全身。
这种疲惫感让他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提不起来,脑海中唯有一个念头:
寻一处静谧之地,静静地躺下,将这世间的纷扰统统隔绝在外。
陈休满心困惑,不明白这个世界为何被无尽的纷争充斥。
那些已然手握权势,无需为生存而奔波劳碌的人,为何仍要做出这许多残酷之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胜利者往往都是要踩着无数人的尸骨上位。
他在心底感慨,这世道,着实算不上好。
“或许,我不该再插手了,不该干预他人的因果,也实在不想管了。”
陈休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疲惫,
“每日闲坐,静看云卷云舒,赏亭前花开花落,读几卷好书,随意逛逛,
听听小曲,吃吃喝喝,看看自然美景,这般生活,难道不惬意吗?
为何一定要打打杀杀?”
此时此刻,陈休毫无保留地陷入了纠结、焦虑、内耗与厌恶的情绪泥沼之中。
他的心乱作一团,仿佛被一团无形的乱麻紧紧缠绕,陷入了一种茫然又莫名的心境。
他暗自嘲笑自己,真是庸人自扰!
仔细想来,这一切归根结底大多是自己思虑过度,自寻烦恼罢了。
杂念丛生,蒙蔽了心智,使得心中的灵光难以开启。
这感觉就像自己与自己展开一场艰难的角力,有力无处使,满心都是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可如今,冥冥之中突破的契机悄然浮现。
他心里清楚,若是此番不牢牢抓住,下一次这般难得的机会,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求见真我,说到底不过是一场悟道,一场对内心的叩问。
但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的本心呢?
这种求而不得、越是执着越难以勘破的情绪,彻底打乱了他所有的行为与思绪。
就在这一刻,陈休恍然顿悟,自己始终无法达到真我境界,并非仅仅因为分神记忆缺失和本体意识的沉睡。
最大的阻碍,是他从未真正照见本心。
当一个人无法找寻到自己的本心,过多地被外物左右,被世间琐事与无数烦扰念头影响时,又怎能实现突破呢?
陈休迫切地想要寻找到一个答案,一个关乎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答案,一个能指引自己今后该如何行动的答案。
他如同一座沉默的雕像,久久伫立在原地。时间悄然流逝,一个时辰转瞬而过,可他内心的波澜依旧汹涌,始终无法完全平复。
世界广袤无垠,辽阔得超乎他的想象,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在这浩瀚世间是何等渺小,
所能做的,不过是竭尽全力,而后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顺应天命,顺势而为,才是正解吗?
路遇不平之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管上一管。
可这真的就是他毕生的最终追求吗?
正如那黄鼠狼所言,世道本就如此,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
世间阴阳对立,有光明之处必有黑暗,善与恶的界限,自己真的能分得清楚吗?
就像一人持刀杀一人却能救五人,这般行为,究竟是对是错?
在这漫长的一个时辰里,陶安等人始终静静地守护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到陈休。
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陈休脸上的神情如风云变幻,时而愤怒得满脸通红,
时而痛苦得眉头紧锁,时而又陷入深深的沉思,心中对这位神秘强者的敬畏之情愈发浓烈。
直到陈休终于有了动作,睁开了眼睛,中年商人这才带着女子等人匆匆赶来。
他们满脸感激,几步上前,对着陈休深深鞠躬道谢。
陈休微微点了点头,目光触及几人时,神色瞬间一怔,似乎思绪又被拉回到了那些纷繁复杂的问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