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有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深陷迷局之人,往往难以看清真相,而旁人却能洞察秋毫。
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陈休意识到,他人的看法与见闻或许正是照亮前路的关键线索。
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恰如一道灵光,让他决定向旁人寻求不同的见解。
陈休微微仰头,目光深邃,他顿了顿,缓缓开口:
“世道如此残酷,你们遭受这般恶行,心中可曾有过怨恨?”
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气中回荡。
中年商人听到这话,身形微微一僵,像是被击中了内心深处的痛点。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旋即苦笑着轻轻摇头,
脸上的皱纹如沟壑般深刻,每一道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怨恨又有何用呢?
人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如同谈生意,其中的博弈,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的。
这世道本就是弱肉强食,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能在这重重压迫的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便已实属不易。
今日若不是恩公仗义搭救,我和小女、夫人、犬子,还有这些护卫,恐怕早已性命不保,沦为荒郊野鬼。
只是,这样的恶事在这黑暗的世道里,不知还有多少正悄然发生,我们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摆布。”
他的声音愈发低沉,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沧桑,长期在这残酷世道中艰难求存,早已将他抗争的勇气消磨殆尽。
陈休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阵酸涩。
他将目光转向陶安,神色关切又带着期待:
“你闯荡江湖多年,见多识广,历经无数风雨,对于这世间的善恶对错,
想必有着独到的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陶安闻言,微微一愣,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他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善恶之分,看似界限分明,实则错综复杂。
世间之事,远非简单的非黑即白所能概括。就拿恩公之前提及的一人杀一救五之事来说,
若仅从结果来看,拯救了五条生命,似乎是善举,是大义之举;
可从过程来考量,杀人这一行为,又实实在在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不可饶恕的罪孽。
这其中的权衡取舍,实在是难上加难。依我之见,
善恶更多的是取决于行事者的本心,
心善则行虽有失亦为大善,心恶则举虽善亦藏祸心。”
陈休若有所思,微微颔首。
随后,他又将目光投向韩秀儿,轻声问道:
“姑娘,你亲身经历此番劫难,生死一线间,心中又是如何看待这善恶的呢?”
韩秀儿经过商人和妇人的耐心开解,此时已经镇定了许多。
她微微欠身,仪态端庄,声音轻柔却透着坚定:
“回恩公的话,小女子虽不懂那些高深的大道理,但我心里清楚,恩公今日不顾危险救我和爹爹,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善举。
而那作恶之人,即便这世道黑暗不堪,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天理难容,不可原谅的。
或许这世间善恶并无绝对的标准,可在我心中,助人者为善,害人者为恶,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陈休听后,轻轻叹了口气,神色中流露出一丝疲惫与迷茫:
“我一直在苦苦追寻本心,想要弄清楚这世间善恶的真谛。
可越是深入思索,心中的疑惑反而越多,迷茫也愈发浓重。
就像这广阔无垠的世界,善恶交织,界限模糊,让人难以捉摸。
我们都在这残酷的世道中苦苦挣扎,想要坚守内心的正义,却又时常被现实的无奈所束缚,难以挣脱。”
中年商人犹豫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忐忑,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开口道:
“恩公,小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而言,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奢望,最大的愿望。
善恶对错,有时候太过遥远,太过虚幻,我们根本无暇顾及。
我们所求不多,只求平平安安,少些苦难,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
恩公心怀天下,自然会思考这些高深的问题,但或许,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帮助像我们这样身处困境的人,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善吧。”
陶安也连忙点头附和,神色诚恳:
“不错,这世间虽广袤无边,但每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道,却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世间增添一份光明,一份温暖。
恩公武艺高强,心怀正义,若能以自身之力,多做些扶危济困之事,
久而久之,这世道或许也能因为您的善举而改变一二,变得更加美好。”
陈休默默听着,神色专注,心中似有万千思绪在翻涌。
这纷繁世间,谁人能毫无烦恼,又有谁能从不犯错?
人生在世,烦恼如影随形,错误也似家常便饭,每个人都在这苦乐交织的旅程中摸索前行。
“当一个人背离本心行事,往往会陷入更深层次的痛苦之中。”
商人目光诚挚,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看恩公无需被外界的纷扰所绊,只需摒弃一切关乎外物的杂念,静下心来,叩问自己的内心,究竟该何去何从。”
商人将心底最真切的想法和盘托出。
陈休听闻此言,不再询问他人,缓缓闭上双眼,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商人、陶安等人见此情形,默契地轻步走到一旁,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打扰到陈休。
此刻,万籁俱寂,唯有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众人的衣角。
陈休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心无杂念之人,进而探寻内心的声音。
随着探究的深入,他的识海如同翻涌的怒涛,动荡不安。
各种邪念与恶意如同狰狞的恶魔,张牙舞爪地浮现出来,在月光的映照下,他的身影明暗交替,显得格外诡异。
这奇异的变化让陶安等人惊愕不已,眼睛瞪得滚圆,满是疑惑与担忧。
韩秀儿更是忍不住,凑近陶安,轻声问道:
“陶叔叔,恩公这是怎么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眼神中满是关切与不安。
陶安抬眼望去,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沉声道:
“大小姐,您可高估我了。
以我的这点能耐,又怎能知晓恩公这等高人的事呢。
不过,我曾在一些话本上看到,曾经有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
依我看,恩公或许也是在悟道。”
陶安一边说着,一边摩挲着下巴,脸上带着些许不确定的神情。
“悟道?
恩公这么厉害的人居然还要悟道?
传闻中,强者悟道是不是还要遭受雷劈?
我还听说那些悟道的高人在突破前,都会遭到域外天魔的侵扰,心绪不宁。
你说恩公是不是也是这样?”
韩秀儿一连抛出几个问题,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忧虑的光芒。
“悟道这种事,或许是修行途中极为关键的关卡。
若能成功,便能踏入全新的境界,一飞冲天;可若是失败,走火入魔也并非不可能。
毕竟,悟道,悟道,主要也还是一个悟字。
思想的抉择只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实在难以论断。
但具体究竟如何,二小姐,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通脉境武者,离高人的境界还差得远呢,
这都只是我的猜测罢了。
我看,咱们还是别打扰恩公了,要是影响到他,可就不好了。”
陶安耐心地解释着,眼中满是对陈休的敬畏。
韩秀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只是目光紧紧地落在陈休身上,一刻也未曾移开,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