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李书生原本是接受师父邵长英的嘱托去了柳城西边一趟,办完事后才回来武馆,而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教离锦年练剑。
这并不是离锦年少年学剑让李书生有了兴趣,毕竟在他眼里的离锦年也只不过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而已。哦,这倒不是李书生看不起离锦年,只是单纯的觉得他年龄很小。
李书生和离锦年简单打了声招呼后,随后就带着离锦年去了内院一个僻静的院落里,后来离锦年才知道,这是大师兄李书生的清修之地。
李书生清修的院落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张木桌和两条木凳,再往多说的话,也就只有一颗大柳树了。不过这个院落里面很干净,看起来似乎是经常有人打扫。当然,离锦年还没有无聊到问李书生这个问题,毕竟对方可是真正的剑修,一剑可以斩杀数十个离锦年的剑道高手。
李书生把离锦年带到了自己的院落后,就把身后背着的长剑放在了木桌上,发出了‘当啷’一声脆响。近距离观察了一下李书生后,离锦年发现对方是真的很好看,虽然李书生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无论是长相身形都可以称得上是翩翩公子。一袭白色长袍,洁白如玉,腰间还挂着一枚墨绿色麒麟玉佩,颇有风采。
“小师弟,你先练一遍基础式给我看?”李书生说起话来温文尔雅,且温和有礼。
离锦年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架起身子就要开始。这时候李书生微微一笑,说道:“小师弟,你把身上的沙袋解下来吧。”
“哎。”离锦年点了点头,见大师兄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发问,直接解下来了身上的四个沙袋。随后离锦年再次提起木剑,然后按照基础剑术练习了起来。
李书生站在一旁平静的观察着,表情是一成不变,只是见离锦年每招每式都练习的很好后,面容才变化了一丝。应该是他也觉得离锦年表现不错,和同龄人比较起来,足够能吃苦耐劳。
半刻钟后,离锦年收起了木剑,然后抬手擦了擦汗水,冲着李书生笑道:“大师兄,演练完了。”
“嗯。”李书生点了点头,缓缓说道:“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尽管跟我说。”
离锦年眼神一亮,当即不再拘谨,直接问道:“大师兄,何谓剑修?”
“呵呵。”李书生难得一笑,背着双手回道:“剑修就是执剑的人,也是心中无所畏惧,任何事物都能以剑破之的修道之人。”
说完话,李书生见离锦年有些不理解,便继续说道:“修剑和其他修道的人并不一样,一般修道练武的人修的都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剑修则修的是万物一剑,以道为主,以生为辅。通俗来讲,上阵杀敌,剑修最为凶猛。行走江湖,剑修最为风流倜傥。而修道一途,也属剑修最为艰难。”
“还是不懂……”离锦年挠了挠头,如实说道。
李书生点了点头,觉得离锦年这样挺好,然后他抬手抓住了木桌上的长剑剑鞘,握在了左手之中。
“大师兄。”离锦年这时再次问道:“你说剑修讲的是顺心意,那世间剑修就真的没有烦琐之事?哪怕真的有,也可以凭借手中的剑一剑破之?”
“当然。”李书生说了两个字后竟然微微摇头:“我讲的是修剑大成的剑修,而想要达到真正顺心意的境界,也许只有剑仙才可能吧。”
“这样啊。”离锦年表示可以理解那么一些了,不过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剑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和他中间的距离不仅十万里,而是遥遥无期。
“坐下说。”李书生伸出了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师兄你先坐。”离锦年受宠若惊,连忙请李书生坐下。
李书生也没有客气,先行入座,随后离锦年也坐了下来,和李书生面对面的聊了起来。
“可以跟我说说,你的故事吗?”李书生再次放下了长剑,微笑着问道。
离锦年点头说道:“我哪儿有什么故事啊,都没有大师兄你一半的一半多。不过大师兄你要是愿意听,我倒是可以给你讲一讲。”
说到这里离锦年不自觉的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我生在和盛村,长在和盛村。我爹以前是一名边军,在我小时候就战死沙场了,后来我娘再没嫁人,一个人把我给拉扯大了。我娘她挺不容易的,我爹死后,她一个人经常被一些地主豪绅欺负,后来才好了一些。之后我娘就一个人去打打零工,赚钱养家,直到现在,我的生活费用都是她给我的。”
李书生微微动容,问道:“你爹是南尧边军?”
“嗯。”离锦年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爹是在和大沁打仗的时候死的,死后连尸骨都没能带回家安葬,永远的留在了大沁的土地上。可惜的是,我娘这辈子恐怕都难以放下他了。他一个人死了,却又苦了我和我娘两人。如果能够回到从前,我娘应该是不会答应让我爹参军的吧。
大师兄,你说为什么当一个人失去了最重要的,才知道那些才很重要呢?我娘以前总埋怨我爹,每年也回不来几次,一次只能待两三天而已。他们两个也经常吵架,经常觉得过不到一起,但那些日子,其实和现在比起来是很好了吧?可惜回不去了,也再没有我爹和我娘吵架的时候了……”
说着说着,离锦年的眼角竟流出了眼泪。不过离锦年并没有哭哭啼啼,而是抬手抹了抹眼泪后,笑着说道:“现在除了我娘,你们就是我的家人,我相信缘分,也相信自己的选择。人若是不能证明自己,或是不能够快意恩仇,让在乎自己的和自己在乎的人安好,那就白活了不是?你说对吧大师兄?”
李书生闻言微微一笑,笑容中竟然多了一丝苦涩和惊醒的意味。若是让其他师弟师妹看见了,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李书生平时很少说话,情绪也从不会表露出来,一直都只是一名性格孤冷不爱与人交流的剑客。
李书生伸手握住了剑鞘,然后面容温和的看向了离锦年,笑着说道:“小师弟,明天我教你真正的练剑。”
“那今天教我什么呢大师兄?”离锦年咧嘴一笑,心想大师兄不像七师兄说的那般啊,很好说话不是。
“今天。”李书生握紧了剑鞘,抬头望了眼天空“我要去办一件事。”
片刻之后,李书生在离锦年诧异的目光下背剑离开了小院,并且一句话也没有再留。似乎今天就是在和离锦年聊会儿天而已。
离锦年虽然心中不明所以,但觉得大师兄这是高深莫测。不过让离锦年心中很是期待的就是明天大师兄李书生会怎么教他真正的练剑。
……
……
太阳升起,也必有日落。
此时天空中高挂的太阳已经化为了火红色,并且已经快要落山。
在柳州北面高阳山的山脚处,此时多了一道白色身影。
正是一人背着一剑的柳城武馆大弟子李书生。
在柳州几乎人人都知道,在北面的高阳山上有一个江湖门派,名为‘赤诚门’。赤诚门在柳州已经屹立百年,门中至今已经有了四代弟子,数量过千,称的上是柳州第二大门派也不为过。
在以前南尧还是大尧的时候,赤诚门就已经在高阳山上建立了祖地。在大尧第一任皇帝在任的时候,高阳山的开山之祖就已经成为了大尧的皇家供奉。
只不过大尧日渐式微,后来在和大沁进行王朝争霸的时候输的一败涂地。之后赤诚门的开山之祖也随着皇帝战死,后来由赤诚门老祖的大弟子继任门主。再往下就这么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到现在的赤诚门门主,已经是第四代门主了。
李书生一人背着剑,默默无声的从山脚下一直登到了山顶之上。直到他看见了不远处的一座宏伟山门,上面还挂着一副诺大的牌匾,刻着醒目的‘赤诚门’三字。
“哎,你是干什么的?!”这时,负责看守山门的一名赤诚门弟子,站在山门外喊了一句。
李书生并无答话,而是右手缓慢抬起,默默的从背后抽出了自己的长剑。
“嗡!!”
剑身一出,竟发出了一声闷响,刺眼的光亮让那名赤诚门弟子下意识捂住了双眼。
接着,那名赤诚门弟子放下了手,睁开了眼睛。看到的却是李书生已经消失在了原地,站在了他的身后。而山门上挂着的牌匾,‘哗啦’一声,摔在了地上,就此分为两半。
“柳城李书生,在此挑战赤诚门千名子弟,不死不休!!”声音清脆而明亮,是从李书生的口中发出的。而站在他身后的那名赤诚门弟子,早已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是啊,小师弟才十六岁,就已经明白了一名合格的剑修,是要顺心意而行事的。那自己呢?如果不能让自己所在乎的人安好,那还练什么剑呢?
李书生这么想着,右手提剑,踏步进入了山门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