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内附?真腊眼红啊!
朕闻上古2025-11-17 20:052,440

真腊国都吴哥城的王宫大殿内,檀香与汗味交织,铜制编钟悬在梁上,却无半分礼乐声响。

国主阇耶跋摩八世身着赤金缀玉的王袍,枯瘦的手指攥着案上一卷皱巴巴的文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文书是边境斥候刚送来的,墨迹还带着南国湿热的潮气,上面写着暹罗呵叻府百姓上月的工钱——每个耕夫竟能领到三百文大明宝钞,还能凭工票兑换两斗新碾的精米,这比真腊贵族家中的佃户整年的收成还要丰厚。

“诸位卿家,都看看吧。”阇耶跋摩八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将文书往案前一推,金冠上的珠串随着动作晃动,“暹罗呵叻,三年前还是荒草丛生的瘴疠之地,如今竟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而我们真腊,毗邻占城、暹罗,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的子民吃饱穿暖,我们的百姓却要为了半袋糙米,在水田里泡到腰腹生疮!”

真腊立国以来,便在中南半岛的夹缝里讨生活。

自吴哥王朝盛极而衰,国土缩水大半,剩下的疆域多是湿热的沼泽与贫瘠的山地,百姓靠种些薄田、采些香料勉强糊口,遇上天灾便只能挖野菜、剥树皮度日。

更让真腊喘不过气的,是隔壁暹罗的压榨。

暹罗国力强盛后,便将真腊视作“附庸”,每年秋熟时节,必派军队带着账簿上门催贡。

贡物要的都是硬货:上好的象牙、整船的香米、织工精细的吴哥绸,还有刚出栏的壮牛。

若是凑不齐,暹罗兵就闯进村落,抢粮食、牵耕牛,甚至掳走青壮当奴隶。

为了凑够贡物,真腊国主只能加重赋税,百姓本就微薄的收成被搜刮去大半,不少人家卖儿鬻女,才换得一点粮食过冬。

有一年大旱,田里颗粒无收,暹罗却依旧催贡甚急,真腊国主无奈,只得将王宫珍藏的金器熔了,再加上百姓凑的杂粮,才勉强打发走暹罗兵。

可那之后,国内饿殍遍地,路边常有骨瘦如柴的孩童哭着要饭,百姓提起“上贡”二字,便忍不住抹眼泪——这哪里是贡物,分明是从他们骨头上刮下来的血肉。

这些年来,真腊百姓过得什么日子,阇耶跋摩八世也全都看在眼里,时常因此而愧疚自责。

现在,好像终于有了机会。

大殿内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垂首而立,锦缎官服下的脊背却绷得笔直。

左相桑坤是个年过花甲的老者,此刻却忍不住抬眼,目光掠过殿外庭院里那棵半枯的菩提——去年大旱,王宫都得省着用水,可斥候说,暹罗的种植园里,大明派来的工匠修了水渠,就算天旱也能浇地。

“国主,”桑坤上前一步,声音带着颤音,“臣上月派家仆去暹罗边境采买药材,亲眼见着暹罗百姓穿的是棉布衣裳,孩童手里还拿着糖人。那糖人,便是我等官员也不是时常能吃到的。”

这话一出,大殿里顿时炸开了锅。

右将披耶蓬是个武将,性子最是直率,他猛地捶了下胸口的铜甲,粗声说道:“国主!臣也听说了!占城那边,大明的官员在城里修了学堂,不管是占城子弟还是大明移民的孩子,都能免费读书识字!还有医馆,百姓看病只收半文钱,若是穷苦人,连药钱都免了!”

“何止这些!”户部侍郎蓬贴也挤了上来,手里攥着一本账簿,“臣查过了,暹罗和占城如今用的是大明的度量衡,买卖公平,再也没有商贾囤积居奇。而且大明的商船每月都来,运来的丝绸、瓷器,寻常百姓只要肯干活,都能买得起!反观我们真腊,去年向大明求购一批农具,因为不是‘藩属近地’,竟要等三个月,价格还比暹罗贵三成!”

阇耶跋摩八世看着底下群情激愤的臣子,心里五味杂陈。

真腊与大明早有往来,洪武初年就派使者入贡,这些年也得了不少赏赐,可比起暹罗和占城,终究是差了一层。

暹罗自从被大明打下后,大明皇帝直接派了官员去治理,还调拨了粮食、种子和工匠,短短一年,就变了个模样。

占城更不必说,早就是大明的“归附之地”,资源投入比暹罗还要多。

“诸位卿家,”阇耶跋摩八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殿内所有人,“你们可知,为何大明对暹罗、占城如此厚待?”

众人面面相觑,桑坤沉吟片刻,说道:“臣以为,是因为两国已是大明疆土,大明皇帝视两国百姓如子民,自然要倾力扶持。”

“说得对!”阇耶跋摩八世猛地一拍案几,“暹罗国主舍弃王位,甘为大明藩王,换来了子民的安居乐业;占城国王归附后,成了大明的世袭土司,百姓也跟着沾了光!而我们真腊,虽称藩属,却终究是‘外邦’,大明投入的资源,自然要先紧着自己的疆土。”

他说到这里,突然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对着北方深深一揖——那是大明都城应天的方向。

“本王登基二十余年,日夜所思,便是让真腊子民能吃饱穿暖!可这些年,水旱灾害不断,地里收成微薄,商贾盘剥,百姓苦不堪言。本王也试过修水渠,可工匠不足;试过办学堂,可师资匮乏;试过减赋税,可国库空虚。如今,暹罗和占城就在眼前,他们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凭什么我们真腊的子民不能?”

披耶蓬闻言,眼睛一亮:“国主!您的意思是……”

“孤意已决。”阇耶跋摩八世转过身,目光坚定,“举国内附大明!本王宁愿舍弃这国主之位,去应天做个寻常百姓,也要给真腊的子民挣个好前程!”

阇耶跋摩八世的“举国内附”,从来不是一时冲动的热血之举,而是压在心头数年的沉重决断。

真腊虽然摆脱暹罗压榨,可积弊早已深植骨髓。

国中耕地多是低洼沼泽,一到雨季便被洪水淹没,旱季又干裂如龟甲,百姓年复一年在田里挣扎,收成却连糊口都难。

官府想修水渠,既缺懂技术的工匠,又无购置石料的银钱,只能看着田亩荒芜;想添新农具,铁匠铺里连像样的钢材都没有,打出来的锄头用不了半月就卷了刃。

更别提民生凋敝——村落里多是茅草屋,刮阵风就可能塌半边;孩童们瘦得皮包骨,没几个能认全自家名字;偶有瘟疫肆虐,连草药都凑不齐,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离世。

而隔邻的暹罗与占城,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明派来的农官教百姓种高产稻种,修的水渠纵横交错,再无旱涝之忧;工坊里造出的铁器锋利耐用,耕夫一日能多耕两亩地;城里的学堂、医馆拔地而起,孩童读书声、医者问诊声不绝于耳。

那些从前比真腊百姓还困苦的暹罗佃户,如今每月能领工钱,逢年过节还能扯块棉布做新衣。

这般鲜明的对比,像根刺扎在阇耶跋摩八世心头。

他知道,真腊靠自己,十年、二十年也追不上这般光景!

唯有归附大明,借那股扶持之力,才能把百姓从苦海里拉出来——这念头,他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反复掂量,终是下定了决心。

没错,本王就是眼红了!

举国内附,咱也要做大明人!

继续阅读:第701章 一致通过!真腊的最后希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