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彻底稳定下来的京城,也迎来了赵厉晟的登基之日。
就在前日,远在西北的温心雅带着一对孩子,梁尚书带着妻女跟王靖瑶,一同入京。
梁尚书等人的出现,无异于给京城带来新的一波刺激,铺天盖地的各种传闻此起彼伏,居高不下,完全超过了新君登基的喜庆。
淑妃如今已经是太妃,因着这辈子都到了头,她反而变得沉静了,坐上马车,去往了江南。
也正是因此,陈家彻底了松了一口气。
赵厉晟不比先帝,手段更决绝,淑妃若是不知好歹闹腾,以赵厉晟的性子,是绝对不会像先帝那样宽容的。
比起京城里的热烈讨论,宫里却是在紧密的开始登基大典,因赵厉晟更改了登基大典的一个规矩,因此废了工部跟礼部不少功夫。
原先登基大典都是新帝一人,登基过后再进行册封中宫以及纳妃选秀等事宜。
但如今改成了登基大典不只是新帝一人,而是新帝与新后一同携手登基册封,且赵厉晟在昨日放出了话语,他不仅不会纳妃,还把他在位期间的选修给取消了。
此举无异于大大的刺激了朝堂跟公侯之家,可谁都不敢去进谏,一来温心雅为天朝做过的贡献太多,二来温心雅膝下一双儿女,有子嗣在身,三来就是庆贺县主竟然把十万兵权交给了温心雅,试问这样强硬的新后,谁敢得罪。
宫里处处张灯结彩,红色与金色交融,华贵大气,赵厉晟与温心雅在万众瞩目下,身着龙袍凤袍,携手走过红毯,走向大殿。
赵厉晟稳稳的坐在龙椅上,而温心雅则是端庄的坐在了一旁的凤椅上。
文武百官看着这一对功劳无数,名正言顺,无可挑剔的新帝新后,纷纷低眉敛目,跪下行叩拜大礼,齐声呐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家,平身。”赵厉晟神情平淡,语气平和,全无昔日的阴鹜森冷,仿佛冰雪融化一般,惹得群臣们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耳朵听错了。
但这样庄重的时刻,谁也不敢因为这个不同去发生差错,纷纷异口同声喊道,“谢陛下!”
登基大典顺利的在安排中完成,回到中宫的温心雅跟赵厉晟,都有些倦意。
好在两个孩子被老嬷嬷带着,倒是听话的紧,也没什么需要操心的。
赵厉晟轻轻地摸了摸小妻子瘦了一圈的脸,心疼道,“今后你就如从前一般,自然醒来就好,我已经免了她们的请安,左右她们也不是真心请安。”
赵厉晟这话说的是先帝留下的太妃太嫔等人,妃嫔以下的位份,都被调去了行宫住着。
因着五皇子六皇子还年幼,因此太妃还是有独立抚养皇子的权力的。
“快去忙罢,赐婚的事情,册封的事情,数不胜数,不用管我,我这边能有什么忙的。”
温心雅知晓赵厉晟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处理,便也不留他,两人从年少走到现在,早就形成了默契与体贴,不需要旁的去解释。
赵厉晟有心想跟小妻子好好休息,可眼下的确有太多事情要去处理,他心中叹息,起身道,“午膳我会及时回来。”
温心雅闻言,忍不住笑道,“那敢情好。”
赵厉晟神情愉悦的去了御书房,等在御书房里的梁泽,王靖安,李琛跟莫离四人,眼巴巴的看着赵厉晟落座。
赵厉晟落座后,也不磨蹭拖延,立刻执笔下了四个赐婚圣旨,让接替了李总管位置,一跃成为小李总管的小黄门把圣旨交给望眼欲穿的四人。
“赐婚圣旨给了你们,至于京城里的风言风语怎么处理,是你们自己的事。”赵厉晟这话是对着梁泽跟王靖安说的。
毕竟两人娶得,一个是赵恫棠先前的太子妃,另一个是赵恫棠先前的侧妃,且还是两个,本该因病死了多时的人。
梁泽跟王靖安握着手里的圣旨,彼此对视一眼后,纷纷朝着赵厉晟颔首。
莫离跟李琛就没两人的压力,莫离是娶陈瑾萱为妻,李琛则是娶了连家的女儿,都是双方你情我愿的,赐婚圣旨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行了,都回去罢,给你们各自十日休沐,也该够了。”赵厉晟又铺开了新的圣旨,准备落笔册封。
梁泽等人彼此对视一眼,纷纷退了出去,春风得意的出宫。
而小李总管也忙着安排小黄门去通报赐婚以及赏赐的安排。
原先的李总管功成名就,已经退了下去,让自己的义子,也就是现在的小李总管接替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在京城自己的宅子里,也算是可以过个舒服的晚年了。
因着石子茜的话语,赵厉晟跟温心雅才知道,原来温心华跟石子茜的约定是什么。
因着温心雅也不打算跟温心华计较了,便也就应下了。
因此,赵厉晟册封了温心华为裕和县主后,又让赵恫棠唯一的子嗣承袭了禹王的名分以及封地,然后分别册封五皇子六皇子为宁王跟贤王,分别划分了藩地以及就藩日子后,这才算是真正的尘埃落定。
因着先前百般事情的教训,赵厉晟集中了所有的兵权在手上,朝臣也是新鲜血液以及能抗大任的人,从前在西北施行的许多政策,都可以提上日程,推广全国。
忙的焦头烂额的赵厉晟,突然有些想念从前在西北闲适的日子,但联想到温心雅的心愿,他给自己划分了一个时间,十年内,把天朝治理的跟西北一样,然后把位置交给儿子,就带着温心雅游山玩水,不再留在京城里。
三年后,温心雅又生下了一对儿子,而赵厉晟也愈发的得心应手,周遭的小国愈发的只能仰望天朝,再不敢生出什么骚扰的心思。
十五年后,赵厉晟立长子为帝,带着温心雅悄然离宫,四处游玩。
四十年后,两人双双在一个隐世的桃花谷中,闭上了眼,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