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吗。”
温心雅闻言一愣,转头疑惑道,“什么?”
“跟我一起。”赵厉晟眸色微暗,他觉得自己矛盾极了,在这一刻,既害怕她说后悔,又害怕她说不后悔,早知如此,不如不问。
温心雅哪能看不出赵厉晟的纠结,当下轻笑一声,娇软道,“有你的地方,才是家啊。”
赵厉晟望着眼前的小姑娘,胸口滚烫,他曾恨过命运的不公,可现在他终于信了那句话,命运始终是公平的,带走了母后,却给了他这般好的小姑娘。
“你怎么傻乎乎的。”
半晌,他才长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小姑娘的脑袋。
温心雅眯起眼笑,双手攥住他的衣袖,晃了晃道,“只做你一个人的小傻子呀!”
“姑娘,虞城的商户派了人来,说是要跟姑娘详谈一下合作。”李妈妈快步上前,轻声道。
温心雅有些诧异,原她计划中,商户前来试水怎么样也得两个月后,怎么突然这么快。
“让他们去府衙等着罢,我现在过去。”
赵厉晟看了一眼小姑娘,似是有些矜持的等待小姑娘也叫上自己。
谁知温心雅却是狡黠一笑,眨眨眼道,“阿晟,留下来帮我多看看大家伙呗。”
“......嗯。”赵厉晟顿时有些泄气,但他也看出了小姑娘是故意的,想了想也没坚持。
温心雅随着李妈妈回到了府衙时,几个商户派来的心腹正好喝了半盏茶。
看到温心雅时纷纷眼里闪过诧异,但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人了,很快就敛下了打量跟惊讶。
“刚才在地里,有些耽搁了。”温心雅缓缓上前落座,李妈妈忙倒了杯热茶递来。
先前李妈妈就发觉了府衙的茶极差,便带了一盒顶级龙井来,也算是正好派上用场。
“无妨,路程颠簸,正好喝口茶歇歇。”
几个中年人不敢拿乔,别的不提,就这顶级龙井,那也是宫里才能喝的起的。
早听闻了二皇子殿下奉旨前来湘西赈灾,却不想陛下手笔这般大,一拨就是两百万两的赈灾银子,且听说,二皇子殿下还带着苏杭商户捐赠的一千吨盐来。
更令他们主子震惊的莫过于殿下身边的一个神秘的女富商,据说买下湘西十万亩地,还在虞城购买了大批的种子跟种地工具,这份壮举,想都不敢想。
毕竟这可是穷的毫无生机的湘西,为何敢这般大手笔,一定是陛下让二皇子殿下把湘西扶持起来,如果是这样,那就说得通了。
虽说地被女富商买了大半,但一个啥也没有的破城池,商机那可是多得很,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只不过前期需要等的时间比较长。
虞城的商户们比另外三座城池的商户们要胆子更大一些,这才派了人抢先一步前来沟通商贸投入的事项。
温心雅自然看的明白,虽说比原计划快了许多,但她自重生一来,运气一直特别好,久而久之,她反倒也习惯了。
但话虽如此,还是要谨慎小心一些。
虞城作为一座富庶的城池,里头的商户也不是什么白菜馒头,心思也是深的。
“原是打算两个月后再向周围城池发出招商文书的,却不想虞城的商户们眼光这般毒辣。”
温心雅放下茶杯,笑意浅淡,不见半分有商户上门合作的狂喜,自信却不自负,沉着不见浮躁。
中年人们彼此对视一眼,明白此女不能小看,尤其是还有二皇子殿下这么个靠山。
“说来惭愧,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温心雅也不拿乔,淡淡道,“免贵姓车。”
“车姑娘,不知湘西的招商文书可是些什么条件?”中年人们从善如流,微微颔首表示记下。
温心雅看了一眼中年人们,反问道,“不知诸位是做什么行业的。”
“鄙人是虞城王家布行的大掌柜,姓王。”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率先开口,落落大方。
温心雅微微点头,看来是王家的家仆。
“鄙人是虞城林家珠宝的大掌柜,姓林。”有些肥胖的中年人总是笑眯眯的,生的一张笑脸。
温心雅这才回过神来,说是大掌柜,怕是当家家主,只是不想被其他城池的商户察觉他们的重视才对外这般宣称。
“鄙人是虞城李家酒馆的大掌柜,姓李。”高高瘦瘦的中年人神色淡淡,看得出家底是所有人里最丰厚的,这衣着料子跟配玉,就不是寻常商户能用得起的。
温心雅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寻思着刘知府在地里指挥,她在这头虽说定下的文书,刘知府都会同意,但是眼下看来,湘西已然是奇货可居,倒是不需要让太多好处出去,这样一来,府衙也能多些进项。
不说别的,湘西没有亲兵,驻守也不行,这些都要花银子,且不是小数目。
走一步看三步,向来是她的习惯,倒也不是畏畏缩缩。
“鄙人是虞城秦家客栈的大掌柜,姓秦。”最后开口的是各方面都十分中等的中年男子,放在人群里一抓一大把,不太有记忆点。
但温心雅还是记住了他,只因他是所有商户里,最不着急开口的。
这份从容,应当是开了许多客栈的当家人才有的气魄。
“各位家主远道而来,诚意可贵,这招商文书条件,虽说还在拟定,但也只是等着两个月后发布而已了。”
温心雅轻轻巧巧的点开众人身份,放下茶杯,神色不见半分骄矜。
众家主彼此对视一眼,这才微微点头,异口同声道,“车姑娘好眼力。”
自古以来,商业互吹是不用多言的规则,你夸我两句,我赞你几句,有来有往,如生意一般。
温心雅深谙其道,谦虚的摇头,叹道,“是几位家主风采十分,不是寻常大掌柜会有的气魄。”
顿了顿,温心雅又认真道,“关于招商文书,倒是可以给几位家主讲一下,几位家主若是没有什么疑问,倒是可以趁今日签订下来。这赶在前头,总是比后头来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