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胞妹死了,父母带着骨灰去了江南,把家族的荣辱一夜之间交给了他,紧接着他又莫名其妙的和离了,如今孤家寡人,放眼整个京城,也没有谁家的郎君跟他一般孤独了。
“我现在,还想不到要你付出什么来交换,但我可以先把假死药给你,以后等我想到了,再告诉你。我相信梁大人是遵守诺言跟交易信誉的君子。”
梁泽闻言微微一顿,随即客气的点了点头,“这是自然。”
莫殇肚子已经很大了,起身有些困难,她缓慢的站了起来,转身进了内室后,不多时拿着一个药瓶走了出来,递给了梁泽后,又缓慢地坐回了书桌前,神情恬淡,语气温和道,“里边一共是十粒,一粒可以维持三日,但切记服用当日决不可进食,服用后三日内都会如死人一般,没有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色,三日后会自己醒来。”
顿了顿,莫殇又有些歉意道,“令妹的过世,我很抱歉。”
梁泽握紧了手里的药瓶,眼里放出的潋滟光芒,令人移不开眼,可惜莫殇看惯了美人,倒也没觉得如何,像梁泽这般的品貌,也幸亏是出生在清贵家族,否则,只能是落个玩物的下场。
“多谢。”梁泽强行压下狂喜,缓缓起身,朝莫殇微微颔首后又道,“小檀的事,莫殇姑娘不必自责,在下还有事,先告退了。”
莫殇闻言一愣,随机微微颔首道,“好。”
看着梁泽离开的背影,莫殇的心情有些难言的复杂,怎么可能不自责,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医者,哪怕梁泽没有因此记恨四皇子府。
梁泽前脚离开四皇子府,后脚赐婚圣旨就去了宋家。
待梁泽回到府邸后,便得知了宋温岚下个月要嫁进东宫做侧妃的消息。
虽然梁檀雅是假死,现在还活着,可赵恫棠这个吃相,简直难看的令人恶心。
前脚原来的侧妃才死了不到半个月,后脚他就要纳新侧妃了。
为了权势,竟是连一丁点的面子情,也不肯做了。
梁泽望着又开始乌云密布的天色,心想着,这场雨估摸着,又要下整夜了。
虽说小檀已经无意于赵恫棠,但赵恫棠这般打脸梁家的行为,若是轻轻放过了,他却是不乐意的。
赵恫棠轻轻摸索着手里的药瓶子,招来了心腹,“去,传播一下小檀从被送进行宫到葬礼,太子都不曾过问一句,连祭奠信都没有一个。”
隐在暗处的心腹忙点头应下,悄然离去,这传播,自然是越难听越好,毕竟,自家主子什么性情,自己清楚。
与此同时,宋家可谓是春风得意,心想事成。
原本选妃的时候,宋问岚也应该被选上的,谁知道那个坏了名声的温心华,竟然还能夺走了原本属于宋问岚的侧妃之位呢,所谓始料不及大约就是如此,导致宋问岚这两年迟迟无法议亲,一直出于尴尬的不上不下的位置。
公侯府的主母们都知道宋家原本的心思,自然是不肯议亲的,同样的清贵家族跟世家大族,更是不愿意,一时间,导致宋问岚的亲事一拖再拖,最终迟迟无法定下来。
原本宋家都想好了,实在不行,就跟低一个两个品阶的官家结亲,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梁檀雅病死了,硬是空出了位置来。
宋家的心思一下子又灵活了起来,暗中联系上了赵恫棠,一来二去,便暗中订下了,就等着过个半个月,再去跟帝王提赐婚,如此一来,出嫁当日距离梁檀雅的葬礼,正好隔了两个月,也算是说的过去了。
毕竟宋问岚已经十七岁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宋家岂肯放弃,且宋问岚一直心悦赵恫棠也不是什么秘密。
原本帝王是不同意这么快赐婚的,但赵恫棠为此硬是跪了一个上午,帝王最终是恼怒的下了赐婚圣旨。
想起才过世没多久的梁檀雅,帝王心里就愈发的多了几分歉疚,心想着,全都补偿在梁家上,因此,哪怕京城一夜之间,铺天盖地都是指责赵恫棠的冷心无情,帝王也当做不知晓,丝毫没有打算让人去把风言风语压下。
经过这次的赐婚事件,帝王对赵恫棠再一次失望,但他跟以往不同,只表现出了恼怒,没有表现出失望。
因为失望累积多了,反而没必要表现出来,提醒这个自己宠着长大的儿子了。
帝王的心思,再次飞到了西北。
赵曦光是不顶事的,现在整个四皇子府全靠那个精明能干的莫殇撑着,有莫殇在,赵曦光往后也会安稳度过。
至于真正适合这个位置的人,帝王已经彻底把赵恫棠从心里的选择上,划掉了。
不是因为帝王多么疼爱梁檀雅,而是赵恫棠这一次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梁家当日为了求莫殇,又是四皇子府,又是御书房,到底是唯一的女儿,做爹娘的哪里能经受得住这样的绝望。
梁檀雅死的太快,连帝王都感到毛骨悚然,幸好送出了宫,否则这样一传染,岂不是要命。
为了绝了传染,行宫都在梁檀雅死后直接焚烧了。
说不心疼是假的,可谁能保证一个万一。
不管怎么说,赵恫棠都该替梁家留一点情面,娶新的侧妃不是什么坏事,可梁檀雅才死了,就马上要娶新的,梁家如何能接受?且梁家世代清贵忠诚,也算是老臣代表系里数得上名头的,赵恫棠这般做,无异于是寒了梁家的心,也引起了其他老臣心里的畏惧。
这不是一个君主该做的事情。
做父亲的,哪里看不明白赵恫棠现在的急功近利,也正因为这样,帝王才更失望。
眼下朝堂稳固,如果贸贸然废太子,也会引起动荡,明年再废太子,然后也该封王定藩了。
赵曦光不爱呆在京城,他看得出,封王定藩的圣旨也早就拟定好了。
只是看他新婚燕尔,莫殇又怀着孩子不好折腾,便打算等莫殇生了孩子之后,再下圣旨,让他三年后再去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