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胜板着脸,眼神里透着严肃,双手抱在胸前,强调着自己的要求。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林建国忙不迭应下,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脯保证。
他还扭头和朱大春对视一眼,两人眼中均是满心欢喜,都暗自庆幸能把朱良胜请过来帮忙。
朱良胜的要求并不算过分。
如今工人工资五六十块一个月,在农村虽然二十块钱就很好找人帮忙,但那仅限于体力活。
朱良胜可是酿酒方面的专家。
如果他们连这种要求都答应不了的话,那他们的这买卖,也没必要做下去了。
而且,林建国已经在心中暗自打定主意,这三十块的工钱一分不少,另外还要给朱良胜付奖金。
做人么,首先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良胜叔,咱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量跟不上,您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帮我们先解决一下吗?”
林建国目光灼灼地向朱良胜问道,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脸上满是期待。
既然朱良胜已经答应了给他们酿酒,这些方面他自然用不着跟朱良胜客气了。
朱良胜站起来,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灶屋里。
他先是皱着眉头看了一眼林建国和朱大春两人酿酒的坛坛罐罐,然后冷着脸向朱大春问:“你们连原浆酒都没有备上十来坛,就敢去卖酒?!”
“呃……”
朱大春与林建国面面相觑。
朱良胜眉头皱得更紧了,眼神里透着不满,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朱大春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挠了挠后脑勺,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结结巴巴地说道:“叔……因为卖酒的事,是建国哥临时提出来的,原浆酒都……都被我自己喝光了。”
说着,他的脸更红了,头也更低了下去。
朱良胜看着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就像赶苍蝇似的,嘴里嘟囔着:“算了,我家里还有七八坛的陈年原浆酒,就便宜你们两个小兔崽子了,自己去抬过来吧!”
林建国和朱大春两人闻言,脸上的喜悦已经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地步。
两人的眼睛瞬间瞪得老大,嘴巴也张得大大的,仿佛能塞下个鸡蛋。
愣了一下后,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和激动。
上了年份的原浆酒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呀!
要知道,很多新酒厂想要酿制出真正口感纯正的白酒,都要想方设法的去寻求这种上了年份的原浆用于勾兑。
朱良胜手上的这种原浆酒,在品质方面自然不必多说。
有了它,对于他们酒的品质提升,绝对有着天大的好处!
“谢谢,良胜叔,我和大春先去您家,把那些原浆酒抬过来,您到时候算算多少钱,等我们卖出去了再把钱补给您。”
林建国生怕朱良胜会变卦,朱良胜既然说有十来坛,以他们现在手上的资金肯定不够。
只有先空手套白狼,把酒卖出去了再说。
林建国心里打着这样的小算盘,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了。
朱良胜点了点头,直接开始在朱大春的灶屋内忙碌了起来。
只见他挽起袖子,露出精瘦却结实的小臂,熟练地摆弄着那些酿酒器具。
神情专注,动作有条不紊,整个人全然沉浸在了酿酒的事儿里。
林建国也是跟在朱大春的家里,两人哼哧哼哧地把朱良胜那足足有一米多高的装着原浆酒的酒坛挨个地往外面搬着。
林建国累得额头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颊滑落,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可他的脸上却依旧带着兴奋的笑容,嘴里还时不时地念叨着:“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
朱大春也没好到哪儿去,脸涨得通红,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却一刻也不停歇,两人一心想着赶紧把酒坛都搬完呢!
两人一直忙碌到下午,好不容易才把朱良胜家里的那十多坛酒全部搬到朱大春家里。
朱良胜见自家的酒全都搬了过来,亲自打开一坛原浆酒,开始现场进行勾兑。
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酒坛里的原浆酒倒出一部分到一个干净的大瓷盆里,眼睛紧紧盯着酒液的流动,神情专注得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似的。
勾兑的每一步环节他都表情严肃的让朱大春瞪大了眼睛看着,嘴里还不停地讲解着:“你这臭小子给老子瞪大眼睛看清楚了啊!这比例可得拿捏准咯,多一点少一点,味道可就不一样了……”
说完,他亲自演示一遍之后,便让朱大春自己上手实验一遍。
而他则神情专注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但凡有半点不对,都会遭到他严厉地呵斥。
面对自己家这个严厉的大伯,朱大春一开始还有些紧张,手都微微颤抖着。
不过在朱良胜严厉的目光,以及严格但是仔细的教导之下,他也慢慢静下心来,按照他教的步骤,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
很快,朱大春就把原浆酒的勾兑流程学得明明白白,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他兴奋地看向朱良胜,像是等待表扬的小孩子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朱良胜彻底接管了酿酒的核心环节。
而林建国和朱大春两人,也彻底的成为了他手下的杂役工。
朱良胜干活的时候也极为专注,稍有不对,就扯着嗓子开骂。
那声音在院子里回荡着,震得人耳朵嗡嗡直响。
林建国和朱大春也不恼,乖乖听着老实改正,脸上始终带着虚心受教的神情,还时不时点头回应着朱良胜的呵斥。
没几天,在林良胜的严格要求之下,小作坊里出酒速度蹭蹭往上涨,酒的品质也愈发醇厚。
那醇厚的酒香在院子里弥漫开来,让人闻着都觉得陶醉。
林建国与朱大春商量之后,暂时把这一批白酒称作十二生肖精酿。
眼看着包装好的酒越囤越多,林建国也终于迎来了桃花乡七天一次赶集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