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珍的反突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虽然他部下只有两千士卒,却是个个带了必死之心,奋勇无比。
很快,无数匈奴将士在没有怎么反应过来的情况之下,就被燕军的铁蹄践踏成了肉泥。
然而这时,匈奴众将也反应过来,纷纷指挥着反击。
只是四万匈奴大军,一时竟没有挡下海珍一人。
“燕国的勇士们,杀敌!”
海珍故意大声咆哮,引来匈奴人的注意。
吼!
海珍部全军咆哮。
两千精骑疯狂向前敢死拼命。
甚至连人带马与匈奴铁骑生生撞在一起,双方都是惨烈之极,人马皆是血肉模糊。
但很快,匈奴诸军还是挡住了海珍部。
骑兵冲击的速度一旦受阻,就只能刀对刀的硬扛。
如此一来,海珍部突袭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但海珍还在舍生冲杀。
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和部下被隔开。
连他的亲兵也没有能够守在他的身边。
实在是海珍冲得太凶。
每一次出剑,都并不给自己留下半点余地。
甚至在匈奴兵向他出手,也都不怎么闪避。
如此拼命之下,竟真是被他连连找到匈奴军的薄弱之处,一路杀到深处。
只是他能够有这样的好运气和好眼力,他的部下却是没有。
而没有了部卒的响应,海珍一人再怎么勇猛,也是无源之水。
很快,海珍倒下。
一支冷箭正中后心,想不死都不行。
随着海珍战陨,这一路燕军片刻就被斩杀大半。
当然,海珍之死,却换回了乐乘军的一线生机。
就在海珍向匈奴军侧翼发起攻击的时候,乐乘敏锐的捕捉到战机。
没有半点犹豫,乐乘放弃自己的前军,领着中军斜刺里杀出去。
全军奋力之下,终于被他杀出一条血路,更是斜着避开了第二道匈奴阵线。
这一下,匈奴各部只能跟着乐乘追击而去。
虽是乐乘走脱的方位有些偏离,匈奴王却并不意外。
先前放在最后的一队的匈奴兵,正好堵在乐乘的侧翼。
正是匈奴人最为喜见的沿途捕杀模式。
而余下的匈奴诸军,匈奴王并不着急,分作数队,绕道前方,依次截杀。
“本王要看到燕国士卒的血,灌溉到每一寸的匈奴族土地上。”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乐乘军好不容易冲出重围,有如重生见日,纷纷伏头向前冲去。
却是不知,就在他们的身侧,就在他们的身后,一个个同伴正被匈奴的弓骑无情射杀。
每一步,都是燕国将士的身躯,和他们的血液。
有小队的燕军将士见到同伴纷纷坠地,奋身杀了过去,却被匈奴的弓骑且战且射,最后片甲 不存。
舍此之外,还不时有一队凶悍的匈奴骑兵冲入燕军大队之中,一阵砍杀,随即撤走。
然而疯狂逃命之下的燕国大军已经顾不得这些。
他们甚至无法回头,无法驻足。
只要一眼,也许就是生死两重天。
人都是怕死的,而且这些将士的拼死搏杀,已经足够对得起燕王。
这样的搏杀,看似远不及先前那样的激烈,却是更能消磨燕军的意志。
没有一步生死,没有步步绝杀,却让死亡的阴影时刻伴在燕军每一个将士的心头。
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乐乘虽然明知,却是无法。
若再被匈奴大军纠缠住,只会有更多的牺牲。
在他的身后,匈奴王终于发现方位不对。
乐乘这去向,并非是回到长城之内,而是九峰寨。
这一刻,匈奴王同样是心内大悔之。
他并非没有派出兵马去攻击九峰寨,但并没有想到乐乘会不顾一切的往九峰寨而去。
照他看来,乐乘当要回到长城以内才是最为安全。
“既然如此,就让九峰寨成为你们燕国大军的墓碑吧!”
一个更大的计划,自他脑子里涌动出来。
九峰寨的确才遭到匈奴军一部的攻击。
只是很可惜,接到调令的何波,带着部属的三万步卒终于赶到此处。
里面夹击之下,匈奴大军很痛快的撤走。
双方都还没有意识到,这里将会成为匈奴族和华夏族大战的焦点。
而乐乘赶到此处的时候,更是只有感到重生的滋味。
一路疯狂赶到这里,燕军不少的马匹已经是口吐白沫,需要好生休养方才可以恢复,哪怕乐乘等将皆是骑得好马,体力也是难以再堪一用。
甚至有些马匹就倒在最后的路上,被匈奴弓骑当众射杀。
倒在最后的数十步上,这让燕军将士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
只是现在的情形,根本容不得他们主动出击。
唯一的办法是凭借这里的地利,再加上何波的三万步卒。
如此一来,众人掳得米粮牛羊的喜悦瞬时变成焦虑。
死守九峰寨,意味着他们被活生生的困在此处。
燕国的援兵又在哪里?能不能救得他们出去?
乐乘高坐在上,一脸的难看。
下面土石堆出来的座位,众将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新败,方略还是得有的。
当下,乐乘目光扫过众人。
海珍不在,郑成不在,吴林不在……
一下子,这里少了三成的将领。
乐乘的胸口猛的一抽。
“我军损失如何?”
一员战将站起身来,“报大将军,三万骑兵,前后损失一万四千余人,仅剩下一万五千八百多人,其中重伤者众多,能医治者不过两千余众,其余的伤者也有两千。至于损失的将领有海珍、郑成、吴林、薛工、娭莫、刘行。”
这是乐乘直属的精骑。
这其中,能够医治的两千多骑兵,虽然都是小伤可以调养恢复,但如此条件之下,必会再折损一些的。
至于那重伤的两千多人,直接可以划到战死人员当中。
事实上,这重伤的两千多人,才会是全军的一个大包袱。
抛弃不得,带走也不行。
说到底,也只有先安置下来,走一步算一步。
张寿所部的损失,也有大约六百多人,因为他这一路人马,是从头打到尾的,只除了四方海子一战没有参与,都是前期的损失。
也只有何波的三万步卒没有什么损失,就只是来回跑了一趟,赶了两个尾声。
但有一点,凭这些步卒,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们带回燕国的。
这就又回到前一个问题,燕国的援兵在哪里?
燕国的兵卒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有不少。
在乐乘的身后,就是燕国的第二道防线,是依附各处城池的驻兵,和少量的野战军团。
总人数可达十万之巨。
除此之外,燕国最多还可以动员出十万大军。
但这些,都救不了乐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