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应该把所有官员打回去,回炉重造。”
“一个个的尸位素餐,都在浪费粮食!”
“同样都是吃粮食,秦凡就能吃成聪慧绝顶的大小伙子,朕的这些……”
嬴政轻叹口气。
此时,遥远时空的某位大好青年,打了一个帅气的喷嚏。
“陛下,您不必忧心,大臣们合该为您分忧的。”
“这些都是从各地遴选上来的优秀人才。”
内监说话了,本来应该宽心,可嬴政却高兴不起来。
“人才?”
“你管这叫人才?”
“那你是没见过真正的人才。”
嬴政冷笑一声。
他的脑海中,浮现熟悉的年轻脸庞。
“自然,老奴久居深宫,肯定是见识的少些。”老太监连连点头。
“可老奴能跟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下,能见识不少东西。”
老太监娓娓道来。
这些年,皇帝励精图治,几乎把全部身心丢进帝国发展中。
这一点,有目共睹。
可要说人才,肯定也是集合了各地的雅士。
“你大错特错。”
虽说老太监跟着的时间很久了,但嬴政心里,早对大臣们极其不满。
嬴政很清楚,想要改变如今大秦的局面,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
那就是改变这朝廷的运行结构。
大力任用更多有才华之人。
只不过,如今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
那就是人才!
“不光是人不行。”
“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很是不平。”
“不把台子搭建好,怎么会有凤凰愿意栖息呢?”
嬴政缓缓起身,走到窗前,瞭望灿烂晚霞。
“要不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孤证明。”
“孤,到现在,还会一叶障目。”
老皇帝白发冲冠,凭阑处,姿态轩逸。
曾几何时。
他认为:凭借自己的盛世威名,天下英才尽收眼底。
然而问题是,让废物挡了天才的路,天才可不就难以冒头了么?
最关键的是:天才之中,还有不少六国余孽。
“还是得养好自己的兵。”
“自己培养出来的,才最踏实。”
……
傍晚时分。
扶苏受命觐见。
公子抬头望去,感觉今日氛围格外冷寂。
“苏儿。”一声龙吟骤起。
扶苏身子骨正了正:“儿臣在。”
随即,嬴政告诉扶苏:“目前有一个问题,对于这九年义务教育,他这里有什么想法?”
看法?
扶苏思索了一番,神色坦然道:“儿臣的看法,就是没有看法。”
忽然被儿子拒绝。
嬴政显得有些意外。
扶苏重新理了理思绪,认真解释着理由:
“其实九年义务教育,父皇是提及过的。”
“但为什么始终没有普及呢?”
“父皇可还记得,东海特区?”
嬴政自然记得。
那是他的想法。
也全是他的规划。
“父皇提笔一挥,在东海郡圈住一个圆。”
“这儿,我们都清楚您的创造性。”
“可唯独一点,就连东海郡内,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普及义务教育。”
“就因:师父极其难找。”
扶苏还记得,每每跟张良聊到此时,都是长吁短叹。
那些生涩知识,连张良学起来,都要费劲。
更何况是普通雅士?
“您是知道的,老师之素质,直接影响最终教学效果。”
“总不能指望歹竹出好笋,让几个半吊子去教学。”
东海郡的情况,嬴政一向清楚。
只是,他当初翻阅四大科目的时候,学习得很快啊!
而自己,已经是超过五十的老人了!
有那么难么?
“张良办事,竟这么不力?”
一瞬间,嬴政的眸子暗了下去。
扶苏赶紧制止,省得龙威波及,让张良寒心:“张良身为元 首,办事自然尽心尽力,只是欲速则不达,即便把东海郡上下翻动个遍,也难以满足那么庞大的需求。”
“张元 首,也只是尽力而为罢了。”
嬴政没说什么。
那看来,先前对九年义务教育的猜想,还是太主观了。
就连对张良的评估,可能都有些超出能力。
本以为揽下天下第一谋士,就能办出超越时代限制的事儿。
“那你怎么看?”
扶苏顿了顿,目光灼灼。
“想要将这一理念和观点普及,需要一位当之无愧的先生。”
“当之无愧……”嬴政喃喃道。
普天之下,恐怕是没有这号人物了。
“直接说人选,但凡是能请得到的,朕来亲自请。”
老太监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他伴君多载,从没见过嬴政对谁这么上心。
如果扶苏公子一旦喊出名字,恐怕皇帝真会拉下架子。
“要是能够请到秦凡,那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父皇,您说是不是?”
秦凡。
好一个秦凡。
嬴政摇了摇头,这个想法貌似有些不太现实了。
甚至,连笑容都变得苦涩。
“到底是何人,能让当今陛下都黯然失色,公开说请不动?”
即便是最亲近的内应,都觉得好奇。
嬴政是老了,不是死了。
对帝国的掌控力,还在高度集权的力度之中。
一旦他想请谁,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那个人拿下。
不肯?
那就等着跟六国一个下场吧。
“除了秦凡,儿臣想不出更合适的人选。”
扶苏很认真,他左思右想,都找不出更好的人。
“罢了。”
嬴政见状,决定从他开始!
“朕亲自学。”
嬴政本以为,这个答案能得到扶苏支持。
可没想到,扶苏这小子,竟然当场行了大礼。
“父皇三思。”
“您年事已高,处理杂事众多,怎么还能腾出时间呢?”
显然,扶苏是不相信的。
“你怀疑朕?”
“不不不,不是怀疑,只是各项新政刚刚推行,都在最要紧的关键节点,儿臣唯恐不能替父皇分忧,所以才多嘴的。”
扶苏说得无比真挚,嬴政刚刚燃起的苗头,勉强压制下去。
“若是你能分忧,朕就不必劳心费神了。”
嬴政知道:这傻儿子啥都好,听话、顺从、懂事。
可在念书方面,也还算得力。
但至于培养能用的大臣……扶苏还欠缺些火候。
“你不懂。”
“问题不仅仅是学习,还要把心腹培养出来。”
“能带出人的老师,才是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