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又抽什么风?”
嬴政雷霆之怒,吓得文武百官不明所以,差点以为要进行朝堂大清洗。
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朝堂,似乎又要风云四起。
一声令下,数十个锦衣卫悄然绕后。
这等无比强悍的威慑气息,以极其诡异的方式笼罩气氛,群臣面面相觑。
“陛,陛下,到底是为何龙颜大怒,老臣愚钝。”
锦衣卫赶到,让帝王霸气更难收敛。
这位铁面君王,再度释放王者霸气时,连屋檐飞鸟也都扑腾飞起。
“不清楚?”
“好。那今天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嬴政厉声质问众人。
这些大臣,一旦被质问,个个都表现得像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
嬴政一想到这些人,再对比秦凡,就气不打一处来。
难道光是站在功劳本上吃老本,就够了么?
打开那二十四字真言,嬴政都感觉:自己过去做的事情,太少太少。
至于自己,已经错过了太多太多。
“朕问你们,为何从不上谏,检查民众文明素质,把辖区内的精神文明做大做强?“
“真以为,只要朕不过问,你们便不用管理了吗?“
众人懵了,圣上只在乎上供多少,什么时候在乎百姓怎么想?
这重要么?
可一旦否定,意味着跟圣上站在对立面。
现在锦衣卫的家伙什,可就在身后放着呢。
谁会这么不长眼?
底下的人,只敢小声控诉,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住嬴政到底收了谁的蛊惑,一天到晚想一出是一出。
“该不会是李 斯那家伙,在背后唆使吧?”
“不可能!最近丞相告病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上朝了。”
其中一位大臣,急忙接过话茬:
”陛下,您这句话就扎煞老臣了。”
“我们从来都是严格遵循律法,遵循陛下指示,进行每一项工作安排的呀。”
严格?
要不说还不要紧。
一说,嬴政就被怒火险些冲撞。
“大争之世,人人都在变,就连邻国政策也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而你们还在墨守陈规,事事都等着朕提出,朕安抚,难不成还要我来提醒,才知道变通么?”
嬴政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数年。
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那时候权臣还没当道,大秦欣欣向荣,至少还有人愿意说一两句谏言。
现在好了,人人都等着别人安排工作,如此消极怠工,嬴政深感不爽。
这就是浪费粮食。
如果把同样的供奉拿出来,去培养新人,至少新人还敢想敢做。
不想这些人……
嬴政摇了摇头,深感不满。
“陛下。”
一个两鬓斑白,面容瘦小,看上去十分硬朗的男子走出。
他帽冠上加注的两枚珠玉,刻着“韩非”二字。
他一出现,旁边的谋臣纷纷让开, 仿佛很是忌惮。
他就是传说中的法家扛把子——韩非子。
有韩非子在,大秦的法家思想,才得以顺利推行下去。
而他走出来,从来都是赞扬应征的所思所想,很久没有说过反话了。
“韩非,你也有意见?”
韩非子摇了摇头,朗声道:
“臣,并非如同刘大人那样,只觉得墨守成规是好的。”
“但国不能一日无君,大秦不能一日无法度,既然先前规定好了如何秉公执政,那边正常落实下去,才能符合法家思想,贯彻形制。”
韩非子身为法家代表,强势推行法家学说。
这副模样,忽然让嬴政会想到多年前的画面。
那个时候,韩非子、李 斯彻夜详谈,都极力地跟皇帝推荐,不能随便改变法制。
而且,最好将法制落实下去,不可轻易改。
还记得秦律发布的那一日,韩非子走上街头,与万民走在一起,感受着制度推行的快 感。
可才几年过去,嬴政似乎想亲手推翻。
作为曾经拥护的人,让韩非子怎能不寒心。
“韩爱卿误会了。”
“不,臣没有误会。”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韩非子大袖一挥,斗胆打断说话。
光是这个举动,就足够他掉脑袋。
“大胆!韩非子你敢冒犯君主威严,真以为受宠,就没人能收拾得了你么?”
“是啊,陛下话都没说完,你就敢打断,你韩国就是这么传授礼数的么?”
有大臣立刻不满,趁机攻讦。
像韩非子这种外邦人,来自韩国,一直是不怎么受待见的。
但奈何陛下重用,所以一时之间,也奈何不了他。‘
“我韩非,从来只认识一个道理——那就是认准了就不改变。”
“陛下如此随意建设,容易培养软弱的大秦人。”
“精神文明,何为文明?大秦尚武,便是文明!”
“难道,非要事事躬亲,才叫尽职尽责?”
韩非子这个人,就是太过刚硬了。
这一幕,并没有让嬴政生气。
因为他刚想要龙颜大怒,就被一个记忆打断。
那是秦凡给的一小段历史——里面记载了,韩非子,忠臣也。
当年因为性格中正直接,不懂得回避,导致跟李 斯硬碰硬,最终被害死了。
但是这一次,开了时空天眼的嬴政,不再是嬴政。
至于韩非子,也不至于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
还嘴硬。
“都这种时候了,还好意思嘴硬是吗?”
“老臣请求,重重处罚韩非子,以儆效尤。”
“依照秦律,冒犯君威,应该枭首示众。”
说着说着,群情激愤起来,就连好那些平时沉默的老臣子,也都加入队伍之中。
为的就是——浑水摸鱼。
只要嬴政处置了韩非子,原本强悍的法家团队肯定会沉寂一段时间。至于刚才说的精神文明,也能告一段落。
再加上法不责众,等到嬴政咂摸出味道来了,自然就会忘记淡出。
至于精神文明的任务,肯定就不了了之。
千钧一发之际,嬴政罕见的沉默了。
韩非子站在风中,格外冷冽,神情好似赴死。
他这种信徒,一辈子只信任一件事情——法。
谁若是触犯了法,即便是天子,也要当面说清楚,
如果当面说清代价,就是死亡,那就用身证道好了!
“臣,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