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官员两次请求削夺刘端的国土,于是削夺了他的大半封地。
刘端心里怀恨,于是对封国内的钱财不再计算管理。府库全都倒塌破漏,腐坏的财物以亿万计算,最终也不加以收拾整理。
他又命令官吏不准收取租赋。刘端又全部撤除警卫人员,封闭宫门,只留下一门,从那里出宫游荡,屡次改换姓名,假扮为平民,到其他的郡国去。
凡前往胶西任相国、二千石级的官员,如果奉行汉朝法律治理政事,刘端总是找出他们的罪过报告朝廷;如果找不到罪过,就设诡计用药毒死他们。
他设诡计的办法穷极变化,强横足以拒绝他人的劝谏,智巧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相国、二千石级官员如果遵从王法治理政事,就遭其陷害,被朝廷以法治罪。因此,胶西虽是小国,而被杀受伤害的二千石级官员却很多。
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刘端对他还比较器重。
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于四年后,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从此以后,也就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涯。
董仲舒晚年,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著作。
虽然他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人到他家向他请教,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
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
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公孙弘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粗米饭,但老友以及相好的宾客,衣食都仰仗他。
公孙弘把全部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则一点剩余也没有,因此也深得许多士大夫的称赞。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正在紧急追查党羽的时候,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至丞相,理应辅佐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使人人都遵循臣子之道。
如今,诸侯有反叛的事情,这都是宰相不称职导致的,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交代。
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我听说天下的常道有五种,用来实行这五种常道的有三种美德,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长幼的次序,这五个方面就是天下的常道。智、仁、勇,这三项是天下的常德,是用来实行常道的。所以孔子说:‘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勤奋好问接近于智,知道羞耻接近于勇。’懂得了这三点,就知道怎样自我约束了。懂得自我约束,然后就知道怎样管理别人。天下没有不能自治却能治理别人的,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现在陛下亲自施行孝道,以三王为借鉴,建立周代那样的政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给予俸禄,根据才能授予相应的官职。如今我才智低劣,没有什么汗马功劳,陛下却格外施恩,把我从行伍之中破格提拔上来,封为列侯,位居三公之职。我的德行才能都不足以与之相称,平素又多病,恐怕会先于陛下而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尽臣子之责。我希望能交回侯印,辞官回家,给那些贤者让位。”
汉武帝答复说:“古来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治,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这个道理未曾改变。我从前勉强继承皇位,经常担心不能使国家安宁,只想和众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这些。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称扬善良的人,憎恶丑恶的人,你若行事谨慎,就可常在我的身边。如今你只是不幸染了风寒,何愁不愈?却上书要退却侯印,辞官归家,这是显扬我无德呀!如今朝中稍有闲暇,你还是少些顾虑,集中精神治好病。”
于是恩准公孙弘继续休假,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
几个月后,公孙弘的病情好转,就上朝理事了。
未央宫,早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趴在地上磕头。
“众位爱卿,免礼平身。”汉武帝今天心情不错,红光满面,神采奕奕。
文武百官站起身来,分列两旁。
汉武帝看见公孙弘来上朝了,问:“丞相身体康复得怎么样了?”
“谢陛下关心,臣的身体已无大碍。”公孙弘出班奏道。
“丞相今天来上朝,可有本奏?”
“陛下,长安城内贵戚,权臣、宗室豪门太多,难以管理,必须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去做长官,才能镇住这些人。”公孙弘说。
“丞相所言不无道理,那么,你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呢?”汉武帝问。
“臣提议汲黯担任长安右内史之职。”公孙弘说。
公孙弘表面上为朝廷举贤,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其实是暗藏杀机,因为他知道长安右内史可不好当,一不小心就会得罪权贵,惹来杀身之祸。
“汲黯,你可愿意?”汉武帝问。
“臣愿意。”汲黯没有理由拒绝,也不想拒绝,虽然这个地界的人际关系,的确异常复杂,个个都头顶着尊贵无比,无上荣耀的光环,有的是皇帝的亲戚,有的先祖对朝廷立有大功都是不好惹的刺头。
不管怎么样的难办,汲黯没有退缩,还是去了,再说了,他也明白,这本来就是公孙弘给自己挖下的陷阱,他又如何能躲得过呢?
但是,这一次,公孙弘想错了,他认为此地龙盘虎踞,十分棘手,但这对汲黯来说,却不是龙潭虎穴,相反也许是一次考验他处理复杂问题的机会。
汲黯去了之后,不仅没有出现功臣勋戚贵族们与他势不两立的情形,相反,大家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对汲黯十分敬重,没有哪一个敢于跳脚出来与汲黯作对的。
这一天,西域大宛的使臣向汉朝进献了一匹天马。
汉武帝十分高兴,带领文武百官前去观看。
汗血马出产在西域的大宛国,这种马,流的汗似血一样呈红色,不仅长得漂亮,而且体形好,奔走速度快,非常适合长途行军,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良马情有独钟的汉武帝十分喜欢汗血马。
汗血宝马,这匹骏马,无愧于“千里马”的美誉,它通身赤红,身长过丈,毛管透亮,肌肉饱满,高大威武,奔跑起来,四平八稳,如同风驰电掣一般。
汉武帝见了之后,十分喜欢,高兴之余,作了一首《天马歌》:
“太乙上,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倜傥,精权奇,策浮云,暗上驰;
体容与,驰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谁知汲黯当面说道:“陛下乃一国之君,贵为天子,竟然为了一匹马高兴成这个样子,有失大国君主的风范,而且所作的歌中,似有奢靡之音,恐为不祥之兆。”
公孙弘就在旁边,当即说道:“陛下,汲黯身为臣子,竟敢指责陛下所作的诗文,无人臣之礼,实属大不敬,应当灭族。”
此时,如果汉武帝脑袋一发热,只要点一下头,那汲黯和他的全族都完了。
但是汉武帝没有那么做。
虽然汲黯当面顶撞他,使他有点不悦,但是,他知道汲黯是个难得的忠臣。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到古卫国国君的恩宠,从那时到他已是第七代了,世世都在朝中担任公卿大夫。
他因为有父亲的保举,在景帝时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他素来庄重,严肃,使人敬畏。
景帝死后,太子刘彻继位,就是汉武帝,汲黯被任命为谒者之官。
不久,东南沿海的闽越和瓯越相互攻击,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
他没有到达东越,走到吴县就折回来,禀报说:“越人互相攻击,因为当地民俗本来就是这样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前去过问。”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殃及了一千多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
他回来报告说:“那是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挨得近,火势便蔓延开,烧了邻居的房子,陛下不必忧虑。但是我路过河南郡时,看到当地水旱灾害十分严重,贫民饱受煎熬,灾民多达一万多户,有的竟然父子互相吞食。面对这种情况,我郑重的使用手中的符节,下令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都发放给了百姓,以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归还符节,请求陛下处罚我假传圣旨的罪责。”
皇上认为汲黯贤良,这件事做得很好,赦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
汲黯觉得这个县令不光彩,就称病辞官回乡。
皇上得知后,就召任汲黯为中大夫。
后来由于他屡次在朝廷上向皇上直言谏诤,所以不能被长久地留在朝中,而是外放到东海郡任太守。
汲黯喜好黄老的学说,他处理政务和治理民事,崇尚无为而治,挑选出几位得力的郡丞和书史,把事情全权交托他们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