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公孙弘斗群臣(一)
相遇依旧2025-07-28 16:533,046

  成都,司马相如府上。

  王吉就把事情的经过大致地向卓文君讲述了一遍,然后说:“这事儿都怪我,我若不去给他送信,长卿不知道这事儿,不去救人的话,也不会受伤。”

  “话也不能这么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你们与长卿若不出手相救的话,那何若楠与郑东海岂不是要惨遭那义纵的毒手吗?”卓文君说,“长卿虽然受了点伤,却救下两条性命,这也是值得的啊。”

  王然于等人一见卓文君,被她的温柔善良,通情达理的性格,温文尔雅,超凡脱俗的气质所折服,无不称赞。

  众人安置好司马相如以后,辞别了卓文君。

  卓文君立即派人去请郎中来给司马相如医治剑伤。

  司马相如心力交瘁,失血过多,昏迷了近十天,方才苏醒过来。

  当他醒来时,发现卓文君守护在自己的床边,十分感动。

  “长卿,你醒了?”卓文君问。

  “文君,你辛苦了,我睡了多久了?”司马相如身体十分虚弱,说起话来也没什么力气。

  “你已经昏迷了十天了。”卓文君坐到他的床边,握住他的手说。

  “他们都走了?”

  “都走了。”

  “朝廷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司马相如问。

  “听说皇上对义纵采用高压手段,下令斩杀四百名犯人的事,大加赞赏,说他做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此举稳定了定襄郡的局面,为与匈奴作战,免去了后顾之忧。”卓文君说。

  “什么?皇上也如此残暴吗?”司马相如一听,一股急火攻心,又吐了一口鲜血。

  “长卿,长卿,你没什么事吧?”卓文君一看,吓坏了。

  “文君,我没事,看来正如你所说,我的确不适合在官场呆下去。”司马相如说。

  “长卿,虽然我们家谈不上怎样富有,却也不缺钱花,你何必要去操那份心?不如趁此机会,称病辞去一切职务,留在成都,我们朝夕相伴,岂不甚好?”卓文君说。

  “好,就按你说的办吧。”司马相如万念俱灰,点头同意。

  于是司马相如上书朝廷,就说自己染了重病,无法再为朝廷效力,恳请皇上准允他辞去一切职务,在成都的家中养病。

  汉武帝同意了。

  当初,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字季。他年少时当过薛县的狱官,因为犯了罪被免职。

  他家中贫穷,只得到海边以放猪为生。

  四十多岁,才学习《春秋》及各种释文杂说。

  他奉养后母极其孝顺谨慎。

  建元元年,汉武帝刚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

  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做了博士。

  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汇报情况,因为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大怒,认为他无能,公孙弘就称病罢官回家了。

  六十岁的老人说身体不好,这个理由自然是十分充足的。

  元光五年,汉武帝再次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菑川国又向朝廷推荐了公孙弘。

  公孙弘向国人推辞说:“前些年我已经应命去过京城一次,因为无能而罢官回来,这回还是推举其他的人吧。”

  公孙弘越是推辞,国人越是坚决推举他。

  当然,公孙弘的推辞也并非真心的,他只不过是故作姿态,做做样子。就这样,公孙弘就到了太常那里。

  太常让所征召的一百多个儒士分别对策,公孙弘被排在最后。

  全部对策文章送到武帝那里,武帝看后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到第一。

  公孙弘就被召去入朝觐见。

  汉武帝既喜欢漂亮的女人,也喜欢英俊的男人,见他相貌堂堂,就封他为博士。

  当时汉朝正忙着开辟西南夷通道,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百姓对此苦不堪言。

  汉武帝就派公孙弘前去探视。

  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斥责西南夷没有用处,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十年前,公孙弘来到朝堂之时,一心为公,秉公办事,可是,在不经意间惹恼了汉武帝,因而辞官回家。

  这十年,他悟出了很多道理,有了诸多的改变。

  公孙弘为人豁达,见闻广博,常说人主的弊病就在于心胸不够广大,人臣的弊病就在于太奢侈。

  因此,他盖布被,吃饭时从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后母死了,他守丧三年。

  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他只阐明事情的原委,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从不当面驳斥或在朝廷上力争。

  于是皇上渐渐发现他品性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就非常喜欢他。

  因此两年时间,他便官至左内史。

  公孙弘上奏事情,有时不被采纳,他也不当庭争辩。

  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向皇上单独奏事,汲黯先说,公孙弘随后加以推究阐述,皇上常常很高兴。

  他所奏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

  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商定好了一套办法,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初约,而顺从皇上的旨意。

  这一天,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人多半狡诈而无诚意,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却完全违背,这简直就是不忠。”

  皇上问公孙弘:“你作何解释?”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突然发难,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就认为我不忠诚。”

  皇上赞同他的说法。

  皇上身边的宠臣常常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更加厚待他。

  汉武帝元朔三年,张欧被免官,皇上任命公孙弘当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忙着开通西南夷,在东边设置沧海郡,在北边修建朔方城。

  公孙弘屡次上书劝谏,认为这些做法白白使汉朝疲惫不堪,都是一些无用之事,希望停止这些事情。

  于是,武帝就让朱买臣等以设置朔方郡的好处来质问公孙弘。

  朱买臣等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没办法应对。于是赔罪说:“我是个崤山以东的粗人,不知道还有这些好处,但希望能把西南夷和沧海郡的事暂时停下来,集中力量专营朔方城。”

  皇上同意了。

  未央宫。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趴在地上磕头。

  “众位爱卿,免礼平身。”汉武帝说。

  “陛下,臣有本奏。”汲黯出班说道。

  “爱卿,有何事,快快奏来!”

  “陛下,公孙弘位居三公,俸禄很多,却盖布被,这是故意骗人。”汲黯说。

  皇上就问公孙弘说:“爱卿,可有此事?”

  “陛下,实有此事。”公孙弘赶紧出班奏道。

  “那你对此作何解释?”汉武帝问。

  公孙弘谢罪说:“九卿中与我交情深的莫过于汲黯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要害。我作为三公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沽名钓誉。不过,我听说管仲担任齐相时,有三处住宅,其奢侈可与国君相比,齐桓公依靠管仲而称霸天下,也是对在上位的国君的越礼行为。晏婴为相,辅佐齐景公,吃饭时从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且不穿丝织衣服,齐国也治理得很好,这是晏婴向下自比于百姓了。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使得上自九卿下至小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确实像汲黯所说的那样。况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又怎能够听到这些话呢?”

  汉武帝认为公孙红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

  后来任命他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是由平民做了丞相,再封侯的第一人。

  公孙弘为人猜忌多疑,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曾经对他有嫌弃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之很友善,却暗中加害报复他们。

  董仲舒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公孙弘自知自己的学问不如董仲舒,他担心董仲舒在朝中时间久了,会超过自己的地位,就私下里对汉武帝说:“胶西国相当重要,胶西王刘端没有一个大臣辅佐是不行的。”

  “你说的有道理,那么,你觉得谁去辅佐他合适呢?”汉武帝问。

  “非董仲舒不可。”公孙弘说。

  “哦?为何?”

  “董仲书乃当代的大儒,与胡毋生齐名,博览群书,熟知经史,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由他去辅佐胶西王刘端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公孙弘说。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好吧,那就让董仲舒去做他的国相吧。”汉武帝也没想那么多,点头同意了。

  刘端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六国反叛被击败后,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胶西王。

  刘端为人残暴凶狠,又患阳痿病,一接触女人,就因此病几个月。

  他有一个宠爱的年轻人,任为郎官。

  这个年轻郎官不久于后宫有淫乱行为,刘端捕杀了他,并且杀死他儿子和母亲。

  刘端屡次触犯天子法令,汉朝的公卿大臣多次请求诛杀他,天子因为他是兄弟的缘故不忍心这样做,因而刘端的行为更加过分。

继续阅读:第311章 公孙弘斗群臣(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历代帝王之汉武大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