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帝相不和现端倪
花痴梨2025-07-02 19:556,185

“皇上对此事十分坚持,臣只是想若是娘娘能从旁劝戒一二,或许有用。”褚遂良说着看了眼一旁的长孙无忌,只见他也冲我点点头。

  对于此事,我料到朝堂之上将会是一片反对之声,尤其是那些跟随先帝的元老们,他们绝对不会轻易相信这个年轻的皇帝,对于他的认识我也是一天天在加深,却总是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朝臣们能够用心去了解去体谅他们的陛下吗?他们只会一次又次地将他和先皇比较,总觉得他是轻浮、不安分的。褚遂良会这样想我毫不奇怪,可是长孙无忌,难道你也是这样吗?

  “大人此言差矣。”我平静地回道,“我也说了自己只不过一介深宫妇人,国家大事岂容我多嘴?再说,皇上英明,又有诸位贤臣良相辅佐,只要君臣齐心,还怕天下不安定?”

  褚遂良还想说什么却被长孙无忌止住,而后他们便告退了。我希望自己刚才的话长孙无忌能够听明白,君臣齐心,还望他能够真正和皇帝齐心。请不要欺你们的天子年少,他所拥有的力量你们还看不到,所以不要加入到那些反对声中去为好。

  我想此时李治也应该正在窝火,想到这里于是决定前往宣正殿看一看。果不其然,李治正一个人在生闷气,看到我来才挤出一个笑容。

  “你怎么来了?”他拉着我的手温柔地问道。

  “我刚才看到几位大人从殿内出来,他们的脸色可不大好,想着是不是有事就过来看看你。”

  李治揉了揉头,“还不是为了打高句丽的事,刚刚我一个人跟他们一群人很是争论了一番。”

  “怎么,大人们不同意啊?”

  “可不?要不怎么说是一帮老朽呢?动不动就搬出先帝。我就不明白了,如今国库丰足、军队也都养精蓄锐,完全可以一战。他们为什么就是要反对呢?”

  “他们大都是先帝的老臣,思想难免固步自封,怎会理解你想要完成先帝未了心愿的决心?但话说回来,打仗这种事毕竟事关重大,一定要君臣齐心方可无后顾之忧。”

  “可是我要如何说服他们呢?”

  我笑道:“你是君他们是臣。我只听说过臣子进谏君王纳谏,还没听说君王要想方设法说服臣子的。”

  “也是。”他不无苦笑道,“可他们都是先帝的重臣,我多少还是得尊重他们的意见的。”

  “真是讨厌!”我似随口说道,“当年先帝发号施令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连个屁都不敢放,怎么如今——”

  “哎——”李治指着我,“怎么也说起粗话啦?”

  我鼓着腮帮故意气道:“我只是觉得他们给你气受了,心里就是不痛快!”

  李治笑着把我拥在怀里,“你这么一骂我倒是痛快了不少。”

  “对了,”我转过头说道,“文官嘛,还不是跟着那几个宰相见风使舵,最主要是武官们怎么看?”我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其实是在提醒李治,对文官摆平为首的几个宰相就好,真正重要的是武官。武官的心思大都没那么多,相对来说简单一些,但真正能掀起大风大浪的却也正是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而对于他们来说,要建功立业就必须依靠战争的契机,尤其是年轻的将领,如果遇不到机遇就只怕时光荏苒,到头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况且,这些年的休养生息,我想许多人都憋得不行了吧!

  我的分析没有错,武将们果然对讨伐高句丽一事大为赞成,于是隔日的朝堂之上就出现了文臣和武将各执一词,激烈争吵的局面。而对李治来说,他终于不用一个人应对那些夫子们了。

  “累死我了!”李治一回来就一头倒在榻上。

  “怎么,今日早朝又不痛快了?”我上前关怀道。

  李治伸了个懒腰,“这倒没有。今天文官和武将大吵了一架,那场面你是没看到——”说着他直起身子接着就笑做了一团。此时的李治哪里像是天子,简直就是个一旁看热闹的顽童。

  “哦?这嘴皮子上的功夫怕是武将们要略占下风吧?”我打趣道。

  李治摆了摆手,“不尽然,不尽然。这武将们是没那些夫子们能说会道,可是他们嗓门儿大,气势也足。说不过的时候,就一吹胡子,再一瞪眼睛……”说着李治惟妙惟肖地表演了起来,“那些夫子们的腿都哆嗦了!”

  “那最后哪边赢了?”

  李治一歪脑袋,“算是平局吧!我虽然看着热闹,可也不能就这么让他们一直吵下去啊,那我还下不下朝了,所以我就来了个‘改日再议’!”说着他狡猾地笑了一下。我明白他这笑中的意味,通过这一次,朝堂上的实力对比他算是一览无余,对于那些反对派,谁是主力,谁在煽风点火,谁又在摇旗呐喊,还有谁在左顾右盼,如此一来他也便知道接下来该如何行事了。

  想到这里我试探着问道:“那么这些武将中谁的态度最坚定?文官里谁又最固执呢?”

  李治微微想了下,回答:“武将们的意见还比较统一。其实他们早就对那些夫子们很是不满,怎奈朝政一直都是文官把持,所以这次算是给他们一个翻身的机会,自然都想抓住。至于那些夫子们,舅舅和褚遂良虽然也是反对,但尚且顾及我的面子;最自以为是、不知轻重的就是那柳奭,偏偏还就有那么一帮人愿意听他驱使。”

  听到柳奭的名字我心里暗喜,以他的个性和行事作风李治所说的自然不奇怪。他为了稳固权势地位总想着如滚雪球般壮大自己,以为这样就能更好地为皇后保驾护航,说到底却还是为了他们柳、王二家的权势、地位。可是他这么做恰恰犯了君王的忌讳,更何况是年轻的新主。

  想到这里我随声附和道:“那些官员们还不是一心为了自己的仕途前程。长孙达人为人清高,自然不屑于结交他们,于是他们只好去抱皇后娘娘亲舅舅这棵大树啦!”我注意到李治听这话时眼角眉梢细微的变化,然后话锋一转突然问道:“看样子武将们一个个可都摩拳擦掌呢,你有没有想过如若出兵任何人为帅呢?”

  李治立刻挺起胸脯说道:“我打算御驾亲征!”

  “不可!”我立刻打住他。

  他笑了,然后饶有意味地看着我,“为何不可啊?”

  “嗯——杀鸡焉用牛刀!”

  “我还以为你是担心我呢!”他笑道。

  我莞尔,“其实,只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挂帅就可以了,何必亲力亲为?”

  “德高望重的将军?这恐怕有些难吧,如今朝中可用的将领大都以青壮年为主啊!”

  我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其实自那天李治跟我说起他有意与高句丽开战开始我就开始思量这些事情了。于是轻轻笑道:“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英国公,如何?”

  “李勣?”李治若有所思道,“德高望重自是没说,可是他年事已高啊!”

  “你要的不过是他的名声,他的威望罢了。有他这样的三朝元老压阵,还怕那些夫子们倚老卖老不成?到时候领兵打仗的另选良将就是了。”

  李治点点头,拉着我的手笑道:“那我倒要请教军师娘子了,我又该派哪位将军统兵呢?”

  虽然我很想立刻给出答案,但我知道在李治面前我也不可太过张扬,于是略带气恼地说道:“你调侃我!这些事情其实你心里早就拿好了主意,这是考我呢还是诚心想看我笑话?”

  “不是不是。我是诚心问你的。”李治收起笑意,稍稍调整了一下表情,“我想知道你跟随父皇这么多年,他可曾对朝中的文臣武将有所品评?”

  太宗的点评?他确曾说过。那时对于朝中的年轻将领他最为倚重,认为必定能担当重任的唯两人最为突出,一个是君羡,太宗说他少年英才,却有些锋芒毕露;另一个倒是老练沉稳,太宗颇为赏识。只是,这个人会是李治心里的那个人选吗?如果他果真是位有见地的君王也自然应该有知人善用的本领才是。

  想到这里,我镇定地答道:“这么说的话,记得先帝确曾提起说薛仁贵可用。”

  那一刹那他的脸上毫无表情,难道是我猜错了?但是转瞬他就笑了出来,“这下我就放心了,看来我没看错人。”

  我就知道,李治的心里早就有了计划,虽然前面的路还有很长,但我可以看得出这一仗不打则已,一旦开战他必是志在必得。而就在这不经意间,我所想要对付的以及希望拉拢的势力竟然和他趋于了一致。

  李勣,这个我从来不曾喜欢过的名字,他为皇命是从,他揣测圣意,趋炎谄媚,只要我和李治保持步调一致,他便会站在我这一边。还有像薛仁贵这样的武将,我有意将和李治的闲聊内容透漏出些许,无心之人只当枕边笑谈,有心之人自当明白我在皇帝身旁所能起到的作用,这便恰恰成为我拉拢那些武官们的手段。不仅他们,那些有意攀附权贵却苦于无门的寒士也自当从我身上看到希望。

  我知道,一旦我和前朝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便再难从后宫的厮杀中全身而退,我该这样做吗?我依然没有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无法回头。

  这天,顺娘看似不经意间跟我提起说是思念母亲,但一边又放心不下我的身体,若是能把母亲接进宫住上几日就能两全了。我自然猜得出是杨氏教她这么说的。自打我贞观十一年入宫便不曾对“家”中有所帮衬,即便是后来生了皇子当上了昭仪,他们也依然没能沾到我什么光。这眼下我又有了身孕,在后宫中的风头正盛,她这是坐不住了。

  但我着实不想见到她,即便时隔这么多年对于她我依旧无法释怀,于是回道:“姐姐这么说倒是不错,可是魏国夫人刚刚离宫,此时若是将母亲接进宫来怕是会遭人非议。”我的这个理由绝对充分,顺娘掂量着轻重便也不再说什么。

  但是没过几日,杨氏却堂而皇之地进了宫。我知道一定是顺娘在我这里碰了钉子索性去求了李治,而这一切定是那杨氏给出谋划策的。我问李治为何这样做,他只笑道说是自己最近国事繁忙,有母亲和姐姐陪在我身边他就能安心。“要知道上一次你生弘儿可是把我吓坏了,这一次万万不能再有闪失。”他微笑着轻理我的鬓角。

  “可是,这样好吗?我怕后宫里会因此产生非议。”

  “你是怕皇后在意吧!”他不屑地说道,“管她呢,我看谁敢有非议!”

  此时我算是明白了,李治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我。看似后宫琐事,其实他是要在前朝摆明一个态度,他要让朝臣们尤其是攀附柳奭的人清楚如今皇后是不得势的,识时务者就该在关键时刻站对立场。我突然开始同情王皇后,即便我没有什么想法,其他妃嫔没有什么想法,她的地位也是堪忧,因为天堂和地狱似乎都在这个男人的一念之间,而这个人却是她的结发丈夫。

  不管怎样,杨氏算是如愿以偿地在宫中住下了,而一向柔弱顺从的顺娘也在母亲到来之后渐渐有了主心骨。那天,我们在花园散步,庭廊里走过一队宫人,其中有几个生面孔,都是些年轻俏丽的孩子,比我当年也大不了多少。这就是后宫,一代一代周而复始,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我望着她们的背影远去,心中不无感慨。我虽没有说什么,但这一幕却让杨氏产生了别样心思。

  这天,趁着身旁没人,杨氏把顺娘拉到屋里悄悄问她:“女儿啊,你跟娘说实话,你对皇上是否动了心思啊?”

  顺娘闻听此言连吓带羞涨红了脸,忙谨慎地说道:“母亲,这话可不敢乱说,万一被人听到了——”

  “放心,这里只有你我,你但可对为娘讲真话。”

  顺娘低头不语。

  “你不说我也知道。我可是过来人,这些天皇上进进出出,从你的眼神我早就看出一二了。也难怪,你年纪轻轻就守寡,一守就是这么多年。皇上呢年轻英俊,风度翩翩。这么个人天天在眼前晃,任是谁也难免不动心啊!”

  见被母亲道出心事,顺娘更是羞愧难当,她低声道:“母亲别说了,女儿没这个福分。”

  “谁说的?”杨氏拉起顺娘的手,“我的女儿国色天香,要说年纪也只比媚娘大两岁,却是别样风韵。媚娘能做到的,你为何就不能呢?再说,这天底下的男人都一个样,你别管是天子还是百姓,只要是男人就没有不好色的!”

  “可是——妹妹她——”

  “要说皇上对媚娘还真是好得没话说。可你也看到了,这媚娘的身子日渐笨重,皇上虽说每日都来探望,但是我听说这几日侍寝的都是新进入宫的姑娘,这才几日就封了好几个才人。这后宫就是这样,向来只闻新人笑,即使你不做媚娘也少不了对手。相反,与其让皇上被别人抢去,倒不如是自家姐妹,毕竟是一家人嘛,总是有利无害。我想媚娘即使知道了也能明白的。”

  顺娘想了想,自是觉得母亲说的句句在理。后宫本就是一群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战场,自己为何不去试一试呢,如果不搏上一把或许这辈子就只能认命了。顺娘在心底压抑多年的不甘在那一刻浮出了水面。

  这天下午,蝶衣颇为谨慎地告诉我说上官仪约我。自从前两年那档子事之后,他就刻意和我保持着距离,已经许久没有了联系,像他这种小心谨慎的人突然说要见我一定是有非见不可的理由,我决定前去赴约。

  蝶衣在一旁说道:“上官大人这两年在朝中顺风顺水,地位和声望都与日俱增,很多官员都愿意与他交好,日后说不定比褚遂良褚大人——”

  我抬手示意蝶衣打住,他的意思我明白,既然我需要在前朝寻找支持者,文官们的力量就不能忽略。而眼前就有一个能帮到自己又是有过交情的人,聪明的都知道该好好把握。这一层我不是没有想过,可是终究下不了决心。我总觉得和上官仪的相交是至情至性的,如果让这种情感蒙上别的意味我怕连我都会看不起自己,何况是那么一个俊逸之人。

  许久不见,上官仪依旧是明眸美髯,风度翩翩。但他一看到我就立刻躬身一拜说道:“娘娘救命啊!”

  他的举动把我吓了一跳,忙问:“出什么事了?”

  上官仪回道:“不是下官,是狄仁杰!”

  原来狄仁杰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的时候因杀人被判死刑,秋后就要问斩了。用上官仪的话说他是遭人陷害的,但表面上证据确凿,他虽尝试了各种渠道也无济于事。

  “下官知道这一次自己唐突了,可是——实在是无计可施,唯有恳请娘娘相助了!”上官仪说着就要行大礼。我赶紧将他扶住。说实话,我还从未看到上官仪如此激动,如此不顾仪态,看来这狄仁杰对他而言确实不同。

  “你敢确定狄仁杰是被冤枉的?”我认真地问道。

  上官仪坚定地点了点头,“早前他在给我的书信中还提到自己正在追查一个案子并且有了眉目,但言辞之中透漏出此案恐涉及当地官员,继续查下去不知是福是祸。没过多久就传来他被捕入狱的消息。想来是他早就预料到会有一劫,才提早传递消息给我,希望到时能救他一命。”

  我在脑海中回放着与狄仁杰相交中的诸多细节,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气质,或者可以称之为一种独特的魅力,会让人情不自禁被他吸引,即使他有时举止轻佻也很难真地讨厌,而且,每每看着他我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即便不是如此,我也绝不相信他会杀人,看来上官仪分析的极有可能是实情。于情于理,我都应该帮这个忙,何况我本就欠着上官仪的人情,这又是他第一次开口求我,而且看那样子确是别无他法。朋友间的情谊,做人的信义此时占据着我的思维,让我别无选择。

  “上官达人,你且放宽心。私下里该奔走的依旧不能少,我这里答应你一定尽快设法搭救狄仁杰。”

  听到我肯定的答复,上官仪的眉头才稍稍舒展了一些。时间也不早了,我也不便久留,于是匆匆辞别返回叠翠苑。

  一路上我都在琢磨,上官仪身为朝廷大员尚且无计可施,我又能做什么呢?他或许是寄希望于我能将此事告诉李治,由皇帝出面来彻查。可,这种小案子怎么在李治面前提起呢?如果追问起缘由势必会牵出上官仪以及我们之前的交情,这样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又怎么好讲清楚呢。而且,官场上的事本就错综复杂,虽然是地方上的事,但盘根错节不知又会引向何方。我尚摸不清脉络就更不敢冒然插手,一个不留神救不了人不说反而会把自己置于被动之地。可是,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上官仪就没有反悔的道理。想到这里我定了定神,不管怎样先保住狄仁杰的性命再说,何况如果他的未来真如传说中那般不凡,那么这一次就自然命不当绝。

  我和蝶衣正走着,远远就看到小青在门前张望。这些年相处下来,我能感觉到小青确是一个心底善良的孩子,而且头脑机灵,办事很是得体,只是每每想到她是李治派到我身边的心里就总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看到我,小青快步奔了过来,看她的脸色就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怎么?是皇上来了吗?”蝶衣抢先一步上前问道。

  小青面露难色,她警惕地看了看左右,然后上前低声冲我说道:“皇上刚刚驾临。不过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无意间听到了老夫人和顺娘的谈话,紧接着就被老夫人拉着一直陪代王玩耍。听到皇上驾临,我想了办法才得以脱身跑出来找你。”

  小青的话看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但我却听出了问题,于是紧走两步贴近她问道:“你听到了什么?”

  小青踮起脚在我耳边轻声那么一说,我的心立刻就咯噔一下,话不多说马上朝明月楼走去。

  

继续阅读:第三十九章 一枝粉杏惑帝王(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武媚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