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封建
弎鲜2025-07-28 18:126,297

  第18章封建

  千疮百孔的朝歌城,被王受杀伐得失去最后血性的王室、贵族、国人、庶民,全都如鹌鹑一样低下他们曾经高傲的头颅,这让王受很满意。

  比比拳头大小而已,捶不死你们!

  太宰费仲的牛车跟在王受战马后,巡视这个曾经无限繁华的巨城,连连叹息。

  才三五天而已,这座巨城就从里到外遭受了彻底的破坏。财货被哄抢,房屋被焚烧,妻女**杀,禾苗被践踏。

  这都罢了,关键是人心也没有生机了。朝歌城,再也不复当日的帝都威严。

  王受的武功出乎意料地强大,这自然不是坏事。此后四邻的诸侯如果还不知道收敛,不来朝贡献女,他们就该好好掂量一下自家的分量,够不够承担王受的怒火!

  可是,武功难道不是应该用来对付敌人的吗?拿来毁灭自己的国都,又算怎么回事啊!!!

  商容痛哭流涕,顿足捶胸地阻住王受的战马。“吾王今日所为,实乃千古之暴君也!”

  “嗯?”王受也很委屈,更加觉得莫名其妙。这些破坏难道不是那些乱民所为吗?寡人只是帅兵斩首了这些乱民而已。难道平乱也会“平”出个不是了?

  “太史令啊,今日国人之暴,起自內宫巫蛊之祸,罪皆在妾身一人也。我儿真是看到朝歌**,这才出兵平乱呐!”身后车辇里颤巍巍走出帝后妇姱,向前搀住商容苦苦哀求。

  史笔无情呢!精于算计的妇姱如何看不出这几日平乱的不妥?原本的国人骚乱,已经让朝歌城失去秩序。可是“王师”出动后,朝歌城经受的,就只能说是浩劫了。

  所谓王师,就是王受亲领的杀戮机器。这是一支没有善恶、没有纪律、更没有顾忌的杀戮大军。所以王师到处,人间生机立断!

  这样的王师,本就不该用来对付国人的。

  “然而国人**,吾王自要出兵平乱,这有什么不对吗?吾王之武功也不应被国人抱怨,谁叫他们**在先!就因为那个可恶的内小臣髳铿在煽动吗?”

  逢龙从后面赶过来,匍匐地上,与商容侃侃而谈。“今日之变,非吾王之本意也!对了,这次国人之暴全是该死的内小臣髳铿煽动起来,所以髳铿应该被大辟,碎尸万段才行!”

  而且髳铿也的确被碎尸万段了!这是必须被坚持的官方说法,需要太史令载入史册。王受这才明白,感情这朝歌城里的杀戮、死亡,竟然大多都是他的“王师”所为?

  然而,太史令商容和太宰费仲还是难以完全消化这些因果。国人之暴的确需要平息,平乱过程出现“误伤”也确实难言对错。可国人之暴前,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无论帝后妇姱,还是王受,都不想继续讨论下去。内史令逢龙更加巧舌如簧,我殷商不应拘泥过往,而要着眼未来,更要学会向前看!

  “推恩令!”太宰费仲的心中总算雪亮起来,这都是推恩令惹的祸啊!

  若说帝后及內宫里最初的一些不算妥当的小阴谋还只是潜行的话,那么又是谁把这些小阴谋不断地滋养、牵连,并且一步步推到明亮处曝光?

  为了遮掩那些最早的小阴谋,就需要更多的阴谋去包裹。然后再被人借去发酵,直到最后的总爆发!这说明,无论帝后妇姱,或者王受,他们全被一个更大的阴谋利用了。

  这是可以明见的事情。吕尚后来在朝歌城的寸步难行,献女吕箐被巫蛊案牵连,幽囚羑里,就是那些人施展这些阴谋想要达成的目的和结果。

  吕尚悄无声息地逃离朝歌,那说明他也发现了这个针对他的阴谋,所以才要避祸潜逃。

  五百年一遇的无双国士啊!就这么被这些不起眼的阴谋一点点地逼上绝路,放弃了自己的治世理想。这该是怎样强大的阴暗势力在操纵这一切?

  他们又是谁呢?这还用问吗?当然要看谁得利了!推恩令被废行,得利最大的,当然是那些对朝歌城虎视眈眈的外服诸侯了!

  费仲觉得,这些外服诸侯的联合力量,才是推动这次国人**的真正幕后黑手。

  然而,因为帝后妇姱和王受都各有无法面对的心魔,所以这件事情,已经无法继续掰扯了。而殷商的真正危险,恐怕也才刚刚开始到来!

  太宰费仲看得胆战心惊。甚至他自己,从某种层面说,也成了这次国人之暴的牺牲品!费仲没有商容那么多的悲天悯人,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历史功业和历史定位。

  曾经有一个足以比肩伊尹的巨大功绩就摆在他的面前,然后就被一群阴暗吞噬了!费仲惋惜地搓搓手,既然内史令这样振振有词,那你就该弄出一个不差了推恩令的新政出来!

  否则?难道我殷商真就拿你们逢国没法子了么?!

  无论如何,推恩令已经失去了继续颁行的基础。那么,帝国就需要一个新的国策去执行。这次走上前台给帝受献策的,却是新鲜出笼的内史令逢龙。

  看着费仲冰冷的眼神,逢龙身不由己地打了个寒颤。太宰之所以是太宰,就因为他对殷商王朝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实力,哪怕帝后妇姱都要对他执礼甚恭。

  自己却当不得费太宰的一个指头压下来的!说不得,自己真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推恩令的背后逻辑,提出一个不差了推恩令新政来。

  嗯嗯,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新政的效果与推恩令差相仿佛,神似,咳咳!或者形似的话,估计就能应付一二吧?咱们这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

  推恩令的核心诉求,就是强干弱枝。如今的态势,弱化外服诸侯势力的想法,也就是推恩分封的契机不在了,所以此事已经很难继续操持下去。

  但是,如何强干?持续壮大内服王室的力量,却依然可以努力。咱们先把自己能办的事办好,再去考虑外服的诸侯。

  那么,如何壮大内服王室的力量呢?发展商贸,督劝农桑,兴修水利,扩张渔猎,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老办法,那是绝对是有用的。所以,管用的办法还要好好地利用起来。

  但是,四方诸侯如今也都是这么干的!所以想要单单依靠这个办法,还是拉不开内王室与外服诸侯间的力量差距。

  更何况,如今朝歌、大商邑的现状大家都看得明白,还需要许多时间恢复。在这方面说,咱们能不被外服诸侯落下进度,就算万幸了。

  所以,咱们还要寻找更快的办法达成壮大王室的目的。

  推恩令的另一个要点是弱诸侯,此前分析过,因为那个什么无双国士吕尚已经走人了嘛!这个也没法操作了。但是,咱们要换一种思维想这件事。

  咱们弱诸侯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在王室力量强大时候去逐一收服、或攻伐啊!

  那么,如今四方没有弱小的诸侯吗?当然有!

  不说周边的有苏、青丘、纪障、诸、其、葛、历等方国,就是更东面的莱夷、薄姑、人方,更南面的淮夷、南巢、有熊,甚至北方的孤竹、危方、鬼方,他们如今也都不算强大!

  咱们王室的力量呢?各位!我王平息国人之暴的甲士战力,那都不用再细说了吧?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嘛,那就是一个字:强!两个字:强大!

  “现在,咱们新的国策就该有眉目了!”逢龙老神在在地侃侃而谈。

  “那就是封建!咱们可以先稳住四方的几大诸侯,把他们先捧起来,继续坚持老王帝羡嫁妹的明智思想。

  吾王息怒,吾王息怒!小臣并非是要吾王嫁女去诸侯,小臣只是个比喻而已。

  老王嫁妹只是手段和方法,老王的目的无非怀柔而已。对啵?咱们当然不会继续嫁女啦,但是吾王可以继续行怀柔之策,给这几个诸侯一些惠而不实的封号。

  比方说,喔喔,小臣也只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和构思,只是比方哈。比方说吾王可以册封东、西、南、北四大诸侯,许其建国称伯,行我殷商礼仪制度,永为殷商手足之国。

  当年周人想要朝贡大商邑,曾经费过多少心机?甚至脸面都不顾了也要硬贴过来!他所谓何故?还不就是想要得到我殷商封建,讨一个方国诸侯的名号嘛。

  如今外服诸侯离心,也是因为他们的诸侯之地,多是自己画地为牢圈出来的,这又与那些羌、夷之地有多大区别?

  小臣谋算过,这些外服诸侯里,真正由我殷商历代王室分封的诸侯之国,不过十之一二也。其他诸侯却并未被我殷商造册引为手足,所以我殷商才要去征伐他们。

  故而小臣以为,吾王若真的封建了这几家伯候之国,定会得其臂助也。甚至吾王还可以许他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三公的尊崇,让他们的伯候入朝执政如何?

  这个嘛,哈哈,太宰,太史令见谅。哈哈,咱们也只是给些虚名,虚名而已。不过是把几个伯候聚在朝歌的由头而已。

  待王师攻伐四方,就连横几家伯侯出兵同行。他们听命还好,若不听命嘛,嘿嘿!以吾王赫赫天威,便是将他们伯候囚之羑里,他们又能如何?!

  如此交强、攻弱,连横东西,说起来每年也就顺道伐他三五诸侯即可。所得财货七分没入朝歌,所得土地继续封建王室子弟、及功臣,助其再立诸侯新国。

  如此,则吾王恒强而诸侯恒弱,内服王室愈盛而外服诸侯愈衰也。想来不出十年,吾王就能重振殷商伟业了。”

  逢龙的封建新政,貌似是在吕尚推恩令的献策上更进了一步。然而商容、费仲都是人老成精的家伙,如何看不出其间的南辕北辙?

  推恩令立足对人心的瓦解,要从诸侯的内部制造压力。朝歌的武力威慑只是外在的辅助,威吓而已。并不必然要付诸武力,则朝歌城可不战而收战胜之荣耀、财货。

  逢龙的封建新政则是先找出几个强大的外服诸侯,许以封建名利。再联合他们一起清剿四方弱小诸侯,最后利用朝歌城的绝对武力逐一降服这几路伯侯。

  自然,四方征伐都要以朝歌城的武力为开端,辅以伯侯之力做后盾。可问题是,朝歌城的武力,是否能够担负其这样频繁的战事?那些从征的伯侯武力,是否也愿意如此听话?

  你说给他们一些虚名,就真的只是虚名了吗?

  几个伯侯就不晓得要借助朝歌城给出的虚名把他的封建之国做到实处?何况兔死狐悲,谁能担保朝歌大军在前攻伐时,这些从伐的诸侯不会在后方反复?

  “逢龙,汝这是要亡我殷商社稷啊!”商容再次顿足捶胸。外服有哪几路诸侯值得封建,那都是不问可知的。周候姬昌,相候桓楚,鄂候禹,崇侯虎,他们哪个是好相与的人物?

  给他们封建之国,授予方面征伐之权,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要乘机做大的道理?

  以朝歌城的王师实力,的确可以稳压任何一路伯侯。可若我王师之力被分成四处呢?或者四大伯候合纵来攻呢?朝歌还有必胜之理吗?

  何况连年征战,朝歌城难免内部空虚。真要是被哪路诸侯看到战机,乘虚而入?我殷商社稷可就彻底没啦!

  王受蹙了一下眉,没再言语。太史令不但德高望重,还是自己的帝师。他的所思所想,也都是为了殷商王室的长治久安,何况也太史令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

  王受天资聪颖,绝对不是傻子。逢龙开口说话后,他就在琢磨这些事情的可行性。封建诸侯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最起码比吕尚的推恩令酣畅淋漓多了。

  这个法子的根本,就是朝歌放出利益,连横几大诸侯一起碾压四方的弱小诸侯,收其人口、土地、财富重新瓜分的意思。

  至于四方征伐的花费,那也不是太大问题。所谓以战养战,顶多是大军开拔时的甲胄、军械、粮草而已。此后就是各个被征伐的诸侯之地负担王师花费了!

  没道理劳师远征,还要朝歌城源源不断地出粮出力!至于分润?有自己的赫赫威名坐镇,朝歌当然要分得最大的那块利益,那些诸侯真敢与朝歌的甲士争夺吗?

  如此则吾殷商恒强、而四方诸侯恒弱也。至于王师出征后朝歌城空虚,容易被人乘虚而入的问题?呵呵!那就放马过来好了。很显然,王受对自己的武力值非常自信。

  吕尚的推恩令,确实是个好谋略。就算王受最早的时候看不清推恩令好处,也架不住后来的不断思考,以及朝歌臣工们的奏对分析了。

  现在朝歌城里无论哪个大小臣工,奏对时如果不提一下推恩令,展望一下帝国未来?那就很容易被人说成无谋之辈呢。或说你都已经无谋了,那还奏对个屁啊!

  如果一定要挑出推恩令的缺点,那就是太耗费时日了!最少要三十年才能初见成效。哪怕王受还年轻,他也有着时不我待的,快意弛聘天下的冲动。

  所以在王受看来,逢龙的封建献策,已经算是推恩令之后次好的选择了。

  十年征伐后,我殷商就能一统这天下了!这样看来,也不过牺牲一代人的幸福而已,还是很划算的嘛。说真的,王受都对自己的武功感到钦佩莫名!

  太宰费仲的心思,却全在身后史书定位上。逢龙的封建法子,其实并无新意。无非重复了老王嫁妹,羁縻姬昌的老法子,重新包装而已。

  但后果,却是把此前殷商慢慢腾腾地征伐诸侯的节奏,加快了进度而已。

  此前殷商征伐外服诸侯,都要扯上一些天意、地灾、人祸等等,所谓做戏做全套,讲究有理有据。如此慢腾腾几十年下来,四方诸侯就大概齐地被征伐了一遍。

  然后呢?最早被征伐覆亡的诸侯之国,将会再次得到休养生机,聚集起新的人口、财货。那就继续下一轮的征伐好了。

  姬昌做《易经》,就是六十四卦循环往复。恰恰就是我殷商对天下诸侯的征伐史,刚好转了一圈,又回到他西岐身上而已。

  只是这个法子被逢龙胡乱地加速后,大约不过二十年,朝歌周边就再无诸侯可以征伐了。到那时候,朝歌城的财货再从哪里来,就会是个很大的问题?

  但这又与他何干?费仲觉得,自己再做十年太宰,然后请求归老方国也不是坏事。朝歌有王受这样的煞星坐镇,那些诸侯也未必敢胡乱过来。

  何况,逢龙献策的最大妙处,就是契合了王受的秉性、意图,那就这样吧!

  “二年五月,帝仿昔日四岳贡舜帝故事,封建东西南北四大伯侯,行征伐四方之权。其后,拜东相国君、九候姜桓楚太师,西岐国君周候姬昌太保,南鄂国君鄂崇禹太傅。又授崇国候崇侯虎太尹之权,西北伐危方、土方、鬼方。”《宋史*卷一,帝辛本纪》

  然而,哪怕逢龙已经小心翼翼地献策封建,最后这新政也没能被真正的实施。

  因为王受忽然发现,在自己展示了无比嚣张的战力后,四方诸侯都先后向他拿出他们最谦恭的态度,伸手不打笑脸人啊!

  而且严格地说,也真没有那么多心怀野望的诸侯值得自己劳师征伐。东伯九候姜桓楚是自己的岳父,一家子人还要谈论吃早饭的话题,说出来都是笑话。

  北伯崇侯虎与自己有师门情分,听到北征调令后,二话不说就开拔了。如今连战连捷,自己再特意过去干吗?抢师叔功劳还是去瞎指挥?王受可干不出这种荒诞事情。

  朝歌的甲士由自己亲掌,蜚廉负责情报,恶来统领近卫,左疆训练甲士。等到师弟攸候喜回来,朝歌、大商邑的防务就交办给他好了。

  朝局、政务自然有太宰费仲领治,内史令逢龙负责王室内务处理。其他如太史令商荣、铸器邲其、贞人挚、祝人鉴等也各司其职,帝受可以亲自下手的事情的确不多。

  他只要盯牢西伯侯姬昌、和南伯候鄂崇禹就行了。其中更以西伯侯姬昌的威胁更大。

  在得到西伯侯的封号,以及征伐西方诸侯之国的授权后,姬昌一点谦虚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把到手的封号、授权抡圆了发力,大出朝歌的意外。

  西伯侯姬昌不是应该小心翼翼地谦谦儒雅吗?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西岐的国力蒸蒸日上,已经足以支撑姬昌的妄自尊大了!

  现在的朝歌城共识就是,姬昌的野心不止于西伯侯,他还想窥探中原,取代我殷商王朝!与盛气凌人的姬昌相比,南伯候鄂崇禹顶多就是骄奢不臣,固步自封而已。

  北伯崇侯虎哪里是去北伐什么危方、土方、鬼方了?分明就是西岐兵峰已经直指余无戎,国君余化的告急不下三五次呢!

  可是如今朝歌城有这么多大事牵扯,老王大行、新王登基、蛊偶之乱、国人**,一件件麻烦处理完,才发现西岐居然还没攻下余无戎?

  姬昌可真是废柴啊!王受叹息了一声,更加懒得亲征了。

  所谓趁你病要你命,看到朝歌多事,姬昌就抓住机会去攻略河东,这本来是很有眼光的举动。但是西岐却这么长时间都未拿下河东,就不能一昧说余化有多厉害了。

  只能说,姬昌的身边缺少将才,北伯崇侯虎就足以应付他。

  放下西方的心事,王受就把眼光瞄向了南方。他想南征有熊氏的,顺便征调南伯候鄂崇禹的甲士从征,然后继续东南去扫荡人方也不错?

  冬天就在亳、虞、彭休整,继续祸害他南伯侯去。

  然而蜚廉送来的报告却不乐观,今年大河频频决堤,不但亳、彭等地全是泽国,有熊氏也好不了多少,听说都在易子相食了。

  那么王师这样开过去作甚?帮他有熊氏救民于水火吗?

  太史令商容说:“古之为军也,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也。”

  太史令的说法很有道理啊。寡人真要在人家大河决堤时帅军攻伐,不但一点好处赚不到,反而会在史书上留下“不仁”之讥。

  “要不就伐有苏氏吧?大王,小臣闻说,有苏氏有女妲己,乃青丘九尾之狐幻化真身呢。此女不但国色天香,而且善媚内外。大王何不令有苏氏献女,不从则伐之?”

  蜚廉说的绘声绘色,帝辛听得怦然心动,甚至要夜不成寐了。

  然而如是几番后,却总不见那有苏氏来朝歌献女?!王受心中难免愤愤不平。这天下的女子,寡人予取予夺。彼有苏氏不献,寡人自取之!

  “宣!有苏氏献女妲己,愈期则伐!”王受恶狠狠地下令。

继续阅读:第19章 无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商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