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定册功成身退勇(6)(7)(8)
灵犀无翼2025-07-02 19:492,256

6

  “老师——”

  “进来。”

  江导岷轻推开书房门,见张謇正在练字。

  张謇把墨汁淋漓的临帖,和张裕钊的帖子往一旁分置之后,才问:“今日可还顺利?”

  江导岷便把发现彭小四混入佃农之事讲与张謇听,张謇听他说起彭小四因害怕海水涨潮,尽数招供的细节,乐得直想拍案大笑。看看那帖子,又忍下笑意,道:“你做得很好。”

  “他已经签字画押,跑不了了。隔日我便扭送他到汪州牧跟前。”

  “这个汪剑星啊……”张謇摇摇头,无奈而又鄙夷。

  “老师,理在我们这头。谅他也不敢在明面上为难我们。”

  “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总不能一辈子防着他罢?”

  “那倒不必,且看他在那个位置上能坐多久。”江导岷意味深长地一笑。

  张謇目露询问之意,江导岷遂解释道:“学生现下没什么办法,但我深知,现代技术革命,已是必然之趋势。汪州牧保守自固,逆历史潮流而动,怎能有光明前途?”

  见张謇默默颔首,江导岷又道:“我还记得,老师以前给我们讲陶渊明的《咏荆轲》,末四句是,‘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彼时,您说,荆轲败亡乃是必然,逆历史潮流而动,终难成事。实则,荆轲之剑术,是高是低,亦无关大局。”

  “诚然。”江导岷的回忆,也把张謇的回忆牵动出来,他不禁欣慰一笑,“未想到,我上课所说的话,能印到你心上去。”

  江导岷对张謇郑重地行了个弟子礼,道:“听老师一席话,绝胜十年之书。那日,老师您说,‘父教育,母实业’,我便在想,若有机会,您应该兴办教育,把思想传播出去。”

  这话听得张謇一乐,大笑道:“我何尝不想?只是,我一人的思想还不够用,此事须从长计议。说起教育,我以为,端其基础,首在正蒙,小学是教育之母,师范又是小学之母。再说,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先办师范?”

  “对,我与岘帅也是这般言说的。”顿了顿,又笑道:“先不说这个了。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开垦进度,以免夜长梦多。”

  “学生有个建议。我们开这个垦牧公司,是吃螃蟹的第一人。我想,若能广为宣传,发动更多的商人来办这样的公司,遇上事情也能守望相助。”

  “宣传……说得好!”张謇凝神细听,心底一动,道,“你且主持垦荒事宜,宣传的事为师自有办法!”

  7

  就在张謇极力垦荒之时,通海地区遭遇了数年难得一见的粮荒。

  一般来说,秋粮收得足,来年便能高枕无忧,不致为吃饭发愁。可光绪二十七年的秋天,却岁歉谷贵,很多百姓都吃不上饱饭。好容易挨过了冬日,手上的余粮却无法支应春日的消耗。

  见此情形,张謇当机立断,刚过了春节,便施行“平粜招工”【注1】的办法。佃农一听,可以得到平价的粮食,以饱腹养家,纷纷前来应征。还没到二月间,便有千余佃农来应征。几千人的队伍,开起荒来热火朝天,到了夏日已完成得大致不差了。

  完工那日,张謇对佃农们深深鞠了一躬,发表了一番致辞,才结束了仪式。先前请来采访的记者,次日便将所见所闻发表在《申报》上,再次引发不小的轰动。

  8

  “《敢为人先,通州绅商张季直的“垦荒路”》……”坐在摇椅上,沈燮均拿起一份《申报》,细细看下去,边看边念。

  看完相关报导,沈燮均自言自语道:“这半年时间,他倒真做成了这事儿,接下来,且看他怎么吃这螃蟹。”

  念及此,沈燮均叹了口气,从摇椅上起身,缓缓踱进内室,从箱箧里取出一沓信来,打开面上的那一封。

  “光绪二十三年,敬夫将布庄之花布,运抵上海押以现金,大生纱厂始有应急之本……中历艰辛劳瘁,与所受人世之炎凉侮弄不胜数,即亦不能一一忆说……”

  这半年以来,沈燮均一直倔着脾气,不肯见张謇,张謇写给他的信,却是隔三差五地送来,嘘寒问暖的,叙说近况的,忆旧追昔的……写得字字入情,句句在理。

  只是,沈燮均一直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早在大生纱厂办厂之时,沈燮均便与高清在诸多方面意见不合。分歧最大的一次,是在张謇和浙江试用道朱幼鸿、浙江盐务督销严小舫商谈之时。彼时,张謇想出租纱厂;沈燮均建议尽花纺纱再售纱购花加速运转;而高清则认为,应努力寻求外援,清了急债。

  最后,张謇听取了沈燮均的建议,大生纱厂也被盘活了。

  毫无疑问,纱厂辗转图存,越做越大,沈燮均功不可没。

  张謇对沈燮均铭感于心,以为他是纱厂第一功臣,而高清身为厂工董,常年住在厂里,对纱厂感情极深,不觉间也流露出几分自得之意。可这只是高清的想法罢了,沈燮均可不作此想,要说专业,沈燮均在布业行当里首屈一指,哪里看得上本为木商的高清呢?

  高清也慢慢觉得沈燮均对他的不满。就此,二人本来只在办厂方式、营销理念上各有见解,后来竟不免于意气之争,暗暗较劲。

  有一次,高清荐了两个外地人做中班,但沈燮均在了解到二人作风之后,便向张謇提出解聘的建议。这无疑让高清下不了台。

  张謇劝了一通,希望沈燮均能把为人作风应与工作能力分开看。沈燮均却不以为然,还将矛头指向外地人,认为纱厂应该招收本地人,如此方可知根知底。

  但见张謇没有采纳意见,沈燮均两三天没和他说一句话。

  到了年初,沈燮均、高清又因琐事闹了一场,回头便将董事之职辞了。张謇追上门去,要把沈燮均留在大生纱厂的红利拿给他,沈燮均却只是闭门不纳,好几天才遣人来送话:“当日,我已将首次花红托付给你,作为日后师范建校的资金,如今岂能反悔?”

  原来,在去年的开工会议上,沈燮均提出削减自己花红的建议,张謇却不愿更改。沈燮均实在过意不去,便在会说他要退回花红,来办教育。张謇最终应了下来。

  “我知道你有你的难处,所以我才离开的,”想起多日来的纠葛,沈燮均轻轻吐出一口气,“‘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正是吾辈之求?”

  有时候,人之欲与求,溺与悟,皆只在一瞬之间。

  ————————————————

  【注1】粜,卖粮之意,与籴相对。

继续阅读:第十九章 父教育而母实业(1)(2)(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