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归来闲指乌藤说(5)
灵犀无翼2025-07-02 19:322,029

“这紫藤啊,属于豆科紫藤属,以紫色为常态,不过,有时或有变种,有的白,有的红。”

  “那老爷种下的,是什么颜色呢?”

  “这可不知道。去岁才种下,那也得三四年才能开花。我怎能未卜先知?”

  夏秋之交,位于博物苑西北侧的濠南别业已经落成。张謇带着吴道愔,与管家赵镇一起验看新居。

  吴道愔甫至宅邸之前,便发现了楼前的两株紫藤花架。花架一左一右,想来,他日花枝蔓生,会绕着楼前凸形的阳台攀援而上,洒下一片或紫或白或红的清影。

  “夫人,我带你上去看看。”张謇笑眯眯地向吴道愔伸出手,“我们可算有自己的家了。”

  这话听来是有些令人心酸的。自打分家之后,张謇只在老家海门常乐镇有自己的房舍,与三哥张詧同住。可张謇大多数时候是在通州、上海等地奔走,无法定居,只能租赁别人的住宅。多年来,家人并无怨言,这反倒让张謇过意不去。

  穿过一片漏窗,便能从博物苑转入被花圃、竹林所映衬的濠南别业。

  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英式楼房,四层楼高。

  “你看,这是一个松坛。下面还有一双铁塑的仙鹤。这是取了松鹤延年之意。”张謇指着大楼北面,以山石围城的盆景。

  “寓意真好,老爷。这松树……”吴道愔惊讶地看着古松,“这是从哪儿移植过来的?怎生得如此苍茂?”

  “是我从军山移植来的。”

  “啊?莫不是,莫不是……乾隆年间,我们通州状元胡长龄所种的那一株?”

  “是,也不是。应该说,是相传。”

  吴道愔听他如此说话,乐得咯咯直笑:“老爷也玩起了文字游戏。”

  “这棵古松,运来可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张謇笑道,“好,往上走。四层楼,红屋顶,朱漆门窗,墙面却还是青砖的。夫人可喜欢?”

  青砖墙面之上,吴道愔见那门窗敞阔明亮,上有红砖所砌的拱形装饰,看起来极是美观,激动得声音都颤了:“喜欢,喜欢。”

  张謇指着大楼之下,道:“这是底层的储藏室,也可以说是地炕。”

  夫妻俩跨上折扇形的阶步,径自来到二楼阳台上。

  “这是二楼,一共有四层。”张謇道,转又领着吴道愔往里走,“二、三楼的东、南、西三面,都衔着回廊,回廊上有红柱子,唔,跟阳台这个不一样。”

  绕着二层走了一圈,吴道愔看见,阳台上的柱子和主柱是一样的,是用的粗壮的石材,摸上去材质粗粝,很是结实。而其他的廊柱则是朱红色的,装饰性更突出。

  再回到二楼的大厅,墙面、门窗、壁炉俱是精致无比,颇见匠心,张謇道:“这个,我想拿来做议事厅,用来以接待贵宾,举行仪式。”【注1】

  吴道愔颔首:“是该隆重些。”

  瞬目间,见那大厅中悬着一副对联,又问:“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好联!”

  张謇向那副对联看去,神色微微一黯:“这是陶帅以前赠我的。”

  吴道愔轻叹一声,出语益发温和:“老爷重情重义。对联挂在这儿,再合适不过。”

  对于端方所遭受的无妄之灾,张謇一直耿耿难忘,无法释怀。将其所书之联挂在这里,也当是在纪念他吧。

  “来看看这两头,这是议事室,那是书记室。”张謇打起精神,指着大厅两侧的厢房。

  绕过大厅后面的推拉门,迎面可见的,是一个会客室,一个宴会厅。【注2】

  吴道愔走进会客室,见那醒目之处挂着张謇所题的一副对联,上曰“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与子方孝,与父言慈”,笑道:“这便是老爷待人接物之风了。”

  出了会客室,吴道愔的目光投向又长又宽的木楼梯,问:“上面,是我们的卧室么?”

  “嗯。”张謇应道,“我带你去看看。”

  吴道愔的脚步却蓦地一滞,以商量的口吻道:“老爷,我以为,夫人虽已不在了,我们还是应该给夫人留一间卧室。”她又扭头看看赵镇,说:“对吧,老赵?”

  赵镇一个劲地点头,抹抹眼泪。

  听了这话,张謇先是一愣,再是欣然一笑:“我原想与你商量呢,你倒先提出来了。这个主楼的西面还有一座西楼,两边可以接通。在那里面,我为端儿留了一间房,叫‘倩影室’。稍后我们再过去看。”

  原来,张謇早已考虑到了这一层。

  说话间,三人已来到三楼的几间敞亮的房间,位于中心位置的,是大客堂,张氏祖先的画像已端端地挂上去了。

  三人恭敬地拜过画像之后,再走出去看其他几个房间。眼见所见,有的是卧室,有的是餐厅,有的则用于盥洗和置放琴书。

  “乐琴书以消忧。”张謇抚着琴书房中的古琴,一脸怡然。

  “我看,好似每个房间都有壁炉,窗子竟有三层?”

  “嗯,”张謇往窗台摸过去,“分别是纱窗、玻璃窗、百叶窗。”

  说话间,咚咚的钟声遥遥传来,张謇忽而兴奋起来,竟像孩子一般笑容满溢,拉着吴道愔便往过道跑。

  吴道愔先是一诧,旋又明白过来,嗔道:“又不是第一次听见钟楼的钟声。”

  照张謇的计划,孙支厦在修筑濠南别业之前,便已把钟楼筑在了谯楼之前。通州百姓起初并不习惯,个个像看西洋镜一般,瞅着那口大钟,和那中西混杂的两幢楼。时间一久,却也习惯这西洋钟的指针。

  “那不一样。这是在我家里,看过去,听过去,怎能一样?”

  此时此刻,正好六时整,夕阳的余晖笼着这个亦中亦洋的楼阁,也笼着一对相伴多年的伉俪。钟声深远,荡在濠河的烟波里,漫出悠长的余韵。

  ———————————————————————————————————————

  【注1】后来,在这个议事厅里,曾接待过美国学家杜威、京剧老艺术家梅兰芳等人。

  【注2】现在,这两个房间用以陈列体现张謇先生生平事迹的图片和部分遗物。

继续阅读:第三十二章 师昭狐媚竟如何(1)(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