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跳黄河有多少人
李幺傻2023-06-28 10:103,536

  

  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不是远征军松山战役,而是中条山六六血战。

  抗日战争中,最悲壮的,不是远征军穿越野人山,而是中条山3000壮士跳黄河。

  惨烈的六六血战终于结束了。

  医药调剂师魏志鹏历尽磨难,死里逃生。当他听说一七七师就在十七师的附近后,就决定了去找一七七师。这次,他把那两个药袋子留给了十七师。

  魏志鹏沿着黄河岸边,走向一^b七师的方向。他看到大战过后,黄河岸边漂满了死尸,那都是跳黄河的战士。魏志鹏看着这些战士,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很多年过去了,魏志鹏说起这一段,依然泣不成声。

  黄河里有多少死尸?没有人数过,也数不清。但是,当地的老百姓说,最少也有1500具。

  这些年来,张恒沿着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一个村庄一个村庄调查走访,统计六六血战时期跳入黄河的陕西军人数,最后得出结论:当年不愿投降,跳入黄河的有3000人。

  张恒说,他采访到的每一个见证了当年历史的老人,说起跳黄河这段往事,都泣不成声。

  那天中午,张恒向我谈论陕西军跳黄河的情景时,我们哭了很久。

  陕西军在中条山抗战中跳黄河的往事,一直不为外界知道。

  最早向外界披露这件事情的,是当年的三十八军中尉机要参谋和译电员车国光。车国光是山西省垣曲县谢村人,改革开放后是垣曲县政协委员,每逢政协开会的时候,车国光就给另一名政协委员王华兴谈起当年在中条山中打鬼子的事情,

  王华兴还是垣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车国光当年向王华兴谈起陕西军跳黄河的时候,很激动,他说:“这几十年形势变了,这件事情可能会震动世人的。”车国光让王华兴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盼望着多年后这段被淹没被忽视的历史能够重见天日。王华兴也想到,以后可能会有人找他了解这段历史。

  王华兴写好了车国光的口述史以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2009年7月,张恒来到垣曲县,找到已经退休了的王华兴。这一年,王华兴已经79岁,而车国光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王华光一见到张恒,就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两个人的希望和我的预料,今天,在我晚年的时候看到了。”

  车国光第一次向外界披露陕西军跳黄河的历史,是在1986年5月,他的回忆文章收入了当月印刷的《垣曲文史资料》。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记载,当年从芮城县陌南镇跳入黄河的有1500人,这些士兵都是一七七师的。后来,张恒走访了平陆县的茅津渡、太阳渡、沙口、张峪等地,了解到当年独立四十六旅和独立四十七旅在这里跳入黄河的也有1500人。所以,六六血战的那几天,陕西军跳入黄河的共计有3000人。

  事实上,当年的六六血战,战线沿着黄河岸边铺开了几十里,战争也进行了好多天,宁愿跳入黄河,也不愿投降日军的壮士,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跳入了黄河。

  车国光当年告诉王华兴说,在陌南镇跳入黄河的,大多数都是从西安来的进步学生,他们不属于部队的编制,而是部队力量的补充部分,也就是说,他们属于一七七师的二线部队,当一七七师伤亡过大后,他们就补充进来。他们还不会打仗,甚至还没有学会打枪,很多人连武器都没有。他们第一次上战场,就被日本人分割包围了。他们赤手空拳,无法突围,就被逼跳入了黄河里。

  车国光预言说,当有一天,这段历史被披露后,一定会震惊世人。

  与此相类似的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而3000壮士跳黄河,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更应该引起世人的关注。

  八年抗战中,还有比3000壮士宁死不降勇跳黄河更悲壮的事件吗?

  没有了。

  六六血战的时候,王华兴才九岁,他清楚地记得当年跳黄河的事情。王华兴家就在黄河岸边,他看到黄河上尸体漂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是比较集中的时间段,而在此前此后,还有尸体不断地从上游漂下来。

  而能够亲眼看到上游尸体漂浮下来的,还有当年15岁的赵长贵。赵长贵家在垣曲县古城镇赵家岭,六六血战前夕,因为听说日本人要打过来,赵长贵就赶着牛来到黄河岸边半山腰的洞穴里躲避。他站在洞穴里,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脚下的黄河。

  翻开山西地图就能看到,黄河在中条山之南,自西向东流淌,而中条山南麓的县域,自西向东为芮城、平陆、垣曲,所以,生活在垣曲县黄河岸边的王华兴和赵长贵,都能够看到黄河上游漂浮而来的死尸。

  那天,赵长贵在洞穴里枯坐着,突然看到黄河上游漂来了很多死尸,他感到万分惊惧,黄河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死尸啊?一会儿漂过来一个,一会儿漂过来一个,他无所事事,就开始数那些死尸,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啊呀五个了……他非常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死尸?数到了三百多个后,天黑了,赵长贵就回到村庄。那时候,日本人不会在夜晚进攻,因为到了夜晚,他们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日本人就在夜晚睡觉。夜晚,赵长贵也能回到村庄了。

  第二天早晨,赵长贵又来到了昨天那个洞穴里躲避日本人的飞机和炮弹,为了打发时间,他又开始数黄河里从上游飘来的死尸。他就这样数着,数了三天,每天至少有300具死尸从他的眼前飘过。

  第四天,赵长贵回到了村庄,不再躲避日本人了。但是,那些死尸从上游还漂来了好几天。

  后来,赵长贵听到村里人说,这些死尸都是抗日官兵的。他们在上游被日本人包围了,被逼跳进黄河,有的人拿着木板和木头向河里面跳,有的人没有找到木板和木头,就手拉着手向黄河里跳。一到黄河里,木板和木头就被河水打翻了,而波浪也把手拉着手的战士冲开了。很多人还没有到河中心,就被水冲走了。少数人饶幸快到了黄河对岸,却遭到岸上中央军的射杀,就这样,淹死在了黄河里,随着水流漂走。

  赵长贵的老伴车素梅当年只有八岁,她家在垣曲县上云岭,六六血战的时候,她被父母带着,逃到河南济源一座叫做十八沟的地方躲避战火。六六血战结束,日本人被赶走了,车素梅跟着父母来到黄河北岸,当时黄河水面也下降了。她看到黄河边的泥地上全是死尸,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铺了几十里长。少数穿着军装,绝大多数死尸都没有穿衣服,他们身上的军装都被波浪打开后又卷走了。河水把这些尸体泡得鼓鼓胀胀,远离岸边的尸体都发臭了。

  抗战老兵胥继武也向我讲起过跳黄河的往事。

  前几年,有一本书籍记载了当年跳黄河的有800人,我就这件事情询问胥继武,他说,800的数字明显太少了,当时仅仅部队打捞上的尸体就有上千。

  六六血战的时候,胥继武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连连长,负责司令部的安全。他说从陕西军东征打的第一次战役——永济保卫战开始,到六六血战前夕,第四集团军和日军还打过很多次战斗,但是规模都不大,到六六血战的时候,日军一下子就集中了三万人,不但人数比中国军人多,而且武器还先进得多,日军有飞机坦克,中国军人没有,即使就步枪来说,中国的军队手中的汉阳造,也无法与日军手中的三八大盖相比。日军的后勤供应畅通,汽车拉着猪肉大米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而中国军人饿着肚子打仗。这样对比起来,六六血战前期,中国军队的失败在所难免,而后期的中国军人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就实在是一个奇迹和神话了。

  那些天,胥继武带着特务连严阵以待,保卫司令部。他们把机枪架在山峁上,趴在壕沟里,密切注视着张茅大道的情况。张茅大道,那是日军大部队和重装备能够进入中条山南麓的唯一通道。他们看到了那里的硝烟像蘑菇云一样升起来了,听到了阵阵的炮声接踵而至,还看到了阳光下无数跳跃的碎片,那是双方的军队在白刃战,是刺刀和刀片上面的闪光。

  六六血战结束后,胥继武才听说当时有很多战士跳入了黄河,他非常悲伤,就和特务连的战士们跑到了黄河边的“三门峡”。三门峡是“神门、鬼门、人门”的通称,是黄河边的一个地方,当时是一个大漩涡,不是今天的三门峡市,今天的三门峡市那时候叫会兴镇。过去的“三门峡”在黄河北岸,现在的三门峡市在黄河南岸。

  在“三门峡”,胥继武看到黄河边的尸体一大片一大片,非常多,有男的,也有少量女子,绝大多数人的衣服都因为河水冲刷而剥离。战士们含着眼泪把这些尸体打捞上来,不知道他们的部队番号,也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他们的家庭地址。打捞上来的尸体,足有上千具。

  这仅仅是被黄河水冲刷到三门峡的尸骨,而被黄河水冲没的,被冲过三门峡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战士们把尸体捞上来后,埋在了旁边的深沟里,深沟都被填满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家人也许一直在寻找他们的踪迹,他们的妻子也许一直在等待着他们回家,他们的孩子也许一直在盼望着能够见到爸爸。可是,他们会不会想到,他们盼望了几十年,寻找了几十年的那个亲人,在1939年6月6日跳入了黄河,被黄河带走了,他的所有痕迹,也都被黄河水淹没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自从知道了当年3000壮士跳黄河后,我的心就沉甸甸的。很多次在梦中,我梦见黄河铺天而来,它流的不是浑浊的河水,而是滚滚的鲜血。每次采访或者回家,坐车经过黄河,看着河水,我都会浑身颤抖。我看到从远处的河面上,流来了无数的躯体,他们穿着黄色的军装,圆睁着双眼,大张着嘴巴,无数的躯体铺展在河面上,遮没了河水,向着我滚滚而来

继续阅读:第四节 寻亲路漫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