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我就多说了一句话,小宫女脸都吓白了!
小小珍珠米2025-11-21 14:552,093

夜深人静,长乐宫内一片寂静。

所有宫人都已退下,只有陆渊,独自一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琉璃公主的寝殿之外。

他没有进去,而是来到了殿外那尊燃了一整日的麒麟香炉旁。

白日里那馥郁的香气已经散尽,香炉中只剩下一堆细腻的灰白色香灰。

陆渊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用一支极细的银勺,小心翼翼地从香炉的最底层,刮取了一些香灰,仔细包好,收入怀中。

做完这一切,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身影一闪,便消失在了夜色里。

第二天,陆渊照例来为公主请脉。

琉璃公主的气色又好了几分,已经能坐在桌前进食,不再需要宫女喂了。

负责伺候公主饮食的,是一个名叫“春禾”的小宫女。她年纪不大,看着很是乖巧,手脚也麻利,是公主身边最贴心的侍女。

“陆侯爷,您看,公主殿下今日胃口都好了许多呢!”春禾一边为公主布菜,一边笑着说道,脸上带着由衷的喜悦。

陆渊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桌上的菜肴。

一碟清炒的芦笋,一碗莲子羹,还有几样精致的素点。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了那碟碧绿的芦笋上。

“公主殿下,这几日调理,您体内的浊气已排出大半。今日,臣为您带来几味特殊的草药,可以帮您进一步巩固元气。”陆渊说着,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了几株晒干的植物。

琉璃公主好奇地接过来。

“这是什么?样子好生奇特。”

“此物名为‘龙葵草’,产自南疆的密林深处,极为罕见。”陆渊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房间。

他拿起一株,放在鼻尖轻嗅,脸上露出一丝陶醉的神情。

“此草本身无毒,反而有提神醒脑之效。它的气味,也十分独特,带着一种淡淡的甜香。说来也巧,这味道,倒与皇后娘娘赏赐的安神香,有那么三四分的相似。”

他这话,说得漫不经心,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琉璃公主听了,只是觉得新奇,也学着他的样子,将那龙葵草放在鼻下闻了闻。

然而,一旁正在布菜的宫女春禾,在听到“龙葵草”和“安神香”这几个字连在一起时,端着菜碟的手,却猛地一抖!

一小块芦笋,从碟子里滑落,掉在了桌面上。

“呀!”春禾低呼一声,连忙慌乱地用手帕去擦拭,头垂得低低的,不敢看任何人。

“奴婢该死!奴婢手笨!”

“无妨。”琉璃公主温和地说道。

但这一幕,却被陆渊的余光,捕捉得一清二楚。

陆渊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模样,他继续不紧不慢地往下说,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春禾的异样。

“不过啊,这世间万物,相生相克。龙葵草虽然是好东西,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禁忌。”

他拿起桌上的一根芦笋,在春禾的眼前晃了晃。

“它,最忌与芦笋同食。”

“一旦龙葵草的香气,与食下腹中的芦笋之气相遇,便会在人体内,化作一种无色无味的慢性剧毒。初期,只会让人精神萎靡,身体虚弱,与寻常的风寒之症并无二致。可天长日久,毒素累积,便会深入骨髓,药石无医。”

陆渊的声音,平淡得像是在讲述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可每一个字,都像一根无形的针,狠狠地扎进了春禾的心里!

她垂着头,身体开始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寝殿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琉ri公主也察觉到了气氛的诡异,她看看陆渊,又看看脸色煞白、浑身发抖的春禾,心中一个可怕的猜测,渐渐成型。

安神香……芦笋……

原来,是这样!

不是什么虚不受补,不是什么沉珂激发,而是日复一日,无声无息的投毒!

她每天闻着皇后送来的“安神香”,又吃着贴身宫女端上来的“清淡”小菜。

这两样东西,单独看,都没有任何问题。

可合在一起,就是催她性命的毒药!

琉璃公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她不敢相信,自己最信任的贴身宫女,竟然会是害自己的人!

陆渊将所有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他知道,鱼儿,已经上钩了。

他放下那根芦笋,拍了拍手,仿佛讲完了一个无聊的故事。

“好了,故事讲完了。公主殿下,今日的脉象平稳有力,可喜可贺。臣就不多打扰了。”

他站起身,对着琉y公主行了一礼,便转身向殿外走去。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再看那名小宫女一眼。

但就在他与春禾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他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

“今夜子时,后花园,假山后。这是你,唯一活命的机会。”

春禾的身体,剧烈的一震!

她猛地抬头,只看到陆渊那消失在门口的背影,高深莫测。

恐惧,像潮水一般,将她彻底淹没。

就在长乐宫内暗流涌动,一张大网缓缓张开之时。

千里之外的江南,另一场风暴,已然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席卷开来。

江宁府,下辖,溧水县。

这是一个在整个江南都毫不起眼的小县城,民风相对淳朴,更重要的是,此地的大士绅、大宗族势力,相比于苏、杭等富庶之地,要薄弱许多。

这里,正是赵谦在收到陆渊那三个字的“锦囊妙计”之后,经过痛苦的抉择,最终选定的“试点”。

绕过去!

既然那些士绅官僚不配合,那便彻底绕开他们!

赵谦顶住了来自整个江南官场和士绅阶层的巨大压力,甚至不惜动用了自己带来的御林军,以近乎“军管”的方式,强行接管了溧水县的县衙。

他没有再依靠那些满肚子坏水的地方官吏,而是将自己带来的“新政宣讲队”,直接撒了下去。

这些由京城小吏和年轻学子组成的队伍,两人一组,三人一队,走遍了溧水县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田间地头。

他们不用官腔,不说大道理。

他们就用最直白,最朴素的语言,跟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算一笔账。

“老乡,你家这十亩地,以前租的地主家的,一年要交多少租子?”

继续阅读:第230章 一县试点天下惊,老百姓的税竟然少了三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被赶回乡后,我靠科举当阁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