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又领先二十年
公子尚德2025-08-15 11:413,521

  徐丽芝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她能懂什么啊,所以这话问得确实也很外行。

  这话让聂联刚觉得她有些可怜。

  他想到,一个人如果选不对另一半,基本上一辈子就毁了,看来招养老女婿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年头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还算本分,尤其是生在穷山沟里的那些男青年,家庭条件不行,娶不上媳妇,能出来给人当养老女婿,能娶上一个媳妇就已经很满足了。

  基本上都能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而且因为是上门女婿,在丈人家这边也是夹着尾巴做人,完全能够负得起给丈人和丈母娘养老送终的责任。

  但是现在看来,很明显老郑家是养不住史茂祥这个上门女婿了。

  女婿的翅膀硬了,他要飞了。

  老郑家招到这么一个养老女婿,也是倒了八辈子霉。

  不过那都是他们家自己的事儿,聂联刚可不想管。

  史茂祥作为自己最直接的仇人,聂联刚本来以为自己第一步先改变他的命运,让他不能去参加高考,只能老老实实在农村种地。

  没想到这家伙这么阴险,冲破重重阻碍,偷偷摸摸的把事全办了。

  那也不要紧,即使这混蛋考上大学,你这辈子也没个好。

  聂联刚现在不想发表意见,装傻充愣的说:“姨,你单单问我。

  这些事你得去问那些上过大学的,我连初中都没上完,哪知道那么多事啊?

  上大学就是学生呗,怎么就变成干部了?”

  好吧,一听他这话,大家就知道小刚对这一块也不懂。

  徐丽芝过来,是想找小刚这个能人寻求一点帮助的,没想到这个能人因为文化的原因,不懂大学里的事,也帮不上她什么。

  很是失望,在这里也坐不住了,抹了几把眼泪,就急匆匆的回去了。

  看来还要回去一家人继续商量对策。

  或者说,这家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对策来处理史茂祥这事,因为过了没几天,史茂祥就背上行囊,坐车走了。

  到大学报到去了。

  这年头上大学是有工资的,现在史茂祥真正的翅膀硬了,他的工资完全够他的生活费,从此以后可以不靠着他的丈人家就能独立自主。

  社员们对这事纷纷议论,大家都认为老郑家这个养老女婿肯定是养不住了,以后别指望他来养老送终。

  聂联刚记得上一世的时候,史茂祥也是考上了大学,虽然社员们中间也会有类似的言论,但那时候持有这种论调的,只是少数人。

  毕竟上一世的时候,史茂祥参加高考是经过丈人一家同意的,郑家是支持他的。

  并不像这一世这样,史茂祥不管是参加高考还是把户口迁出来,都是他背着丈人一家偷偷进行的。

  这基本上相当于跟丈人一家翻脸了。

  当然,据徐丽芝和郑爱花出来跟人说,史茂祥临走的时候跟她们保证过,他虽然考上了大学,户口也迁出去了,但他永远是老郑家的养老女婿。

  等他大学毕了业,参加工作当上国家干部以后,会把丈人一家都带出去。

  可是史茂祥这些话,在社员们看来基本上是不可信的。

  好听的话谁不会说呀,到时候能不能办得到,就得看他有没有良心了。

  关于良心的问题,聂联刚肯定知道答案,就史茂祥那坏蛋,跟他讲良心,他哪有那玩意儿?

  其实想想让他上大学也挺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飞得越高跌得越狠。

  如果让那混蛋一直在家种地,对生活也没有太高的期待感,到了报复他的时候,痛苦的程度也没有那么强烈。

  他上了大学,让他稍微往上爬一爬,然后再让他重重的摔下来,所谓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让他见见世面,然后再把他摔到最低谷,那才过瘾呢。

  到了九月下旬,池田俊雄如约而至。

  还是坐着轿车过来的。

  这是一辆白色的车,老农民肯定不认得这叫什么车,只是但凡外边有车进来,社员们都喜欢跟着围观。

  尤其是孩子们,跟在车后撒欢儿。

  等到小轿车在聂联刚家门口停下了,大家明白了,这应该还是来找小刚的。

  自从聂振杰从家里走出来之后,他们家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时不时的就会有轿车到他们家来。

  现在只有小刚一个人在家,还用问吗?肯定又是来找小刚的了。

  有好多社员认得从车上下来的人,这不就是那个日本人吗,春天的时候来过,一直都跟着他们下地,说是来考察的。

  现在开始入秋,难道这个日本人又准备过来考察咱们怎么秋收?

  小刚家的左邻右舍跟池田比较熟了,一看他来了,纷纷跟他打招呼。

  都知道他会说咱们的话。

  池田也操着蹩脚的汉语回应着社员们。

  很快,聂联刚从里面接出来,把池田让到家里去了。

  池田的司机就不进去了,他需要留在外面看好这辆车。

  毕竟这年头的车辆太稀罕了,农村里来一辆小轿车,会有太多的人围观。

  围观的人群当中孩子居多,有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也不懂啊,有时候会拿一些硬物,比方说小石头啊啥的在车上乱划,就把车漆给划花了。

  这样的情况在农村是很容易出现的,所以这个司机不敢进去,只能留在外面看着车。

  因为现在这辆小轿车是停着的,所以农民们可以稍微靠近一些,近距离参观。

  大家一边看一边啧啧赞叹,虽然不懂这是啥车,但感觉很高级的样子。

  不过看着看着有的社员就发现问题了:“哎你们看看,我怎么觉得这辆车有些不大对头啊?”

  别人就笑话他:“这辆车不对头?你好像是行家呀,你看着哪里不对头?是不是跟你家那辆不一样啊?”

  “不是不是。”这个社员越来越严肃起来,盯着驾驶室里面的方向盘,在认真的端详:

  “你们看哈,我怎么觉得方向盘不大对啊?

  是不是方向盘安错了?方向盘是在哪边来着?”

  这个社员一边说,两只手还在比划着,越看越不对,但他又不敢肯定。

  大队里倒是有三辆拖拉机,但拖拉机的方向盘都在中间,不分左右。

  他这么一说,其他的社员也感觉好像方向盘的位置有点不大对头,但是大家都不敢肯定。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所有人都懵了。

  因为讨论来讨论去,大家谁也不能确定,小轿车的方向盘到底是应该在左边还是在右边?

  就好比一个本来认字就不扎实的人,当别人写了一个错别字的时候,他会发现这个字好像不对,但是因为被这个错别字误导,他就再也想不起这个字的正确写法了。

  现在这些围观的社员就是这么个情况,本来大家见小轿车的机会就不多,对这东西根本就不熟悉。

  现在有人发现这辆小轿车的方向盘在右边,大家觉得好像不对,认为车上的方向盘都应该是在左边的。

  可是现在,面前就明明白白的摆着一辆方向盘在右边的,让大家本来就有限的认知变得迷糊了。

  已经无法确定汽车的方向盘到底应该在哪一边?

  而且还分成了三派:

  一部分认为汽车的方向盘应该在左边,另一部分认为汽车的方向盘应该在右边,还有第三派认为,方向盘在哪一边因车而异,或者是很随机的,在哪一边也行。

  小轿车的司机就在旁边看着他们讨论,但他也不出面澄清,只是微笑不语。

  后来这三派社员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才想到,这不是有个老师吗,于是就跟司机请教,汽车的方向盘到底应该在哪边?

  司机笑道:“咱们国家规定,不管是车辆还是行人都要靠右走,所以为了开车方便,咱们国家汽车的方向盘都在左边,没有在右边的。”

  司机的答案让社员们更懵了:“可是你这辆车的方向盘明明在右边。”

  另外一个社员立即反驳他说:“明明是在左边嘛,你看我正对着车,方向盘就在我的左手这边啊。”

  这话让司机笑得更厉害了:“你说的不对,这辆车的方向盘就是在右边。”

  “可你刚才说咱们国家的汽车方向盘都在左边,没有在右边的?”

  司机笑道:“可是这辆车不是咱们国家的,是日本原装车,直接从日本拉过来的。

  日本是个靠左边走的国家,所以他们的车的方向盘都在右边,没有在左边的。”

  哦!

  哦哦哦!

  这下,所有的社员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又长见识了。

  原来,日本人是左撇子啊!

  此时此刻,在聂联刚的家里,他跟池田已经基本谈妥了合作意向。

  池田已经决定,把工厂建在北方。

  这是池田经过各方面考虑之后作出的最后决定。

  池田的原话是:“你们国家有句俗话,难道为了一碟醋还要包一顿饺子吗?

  我去特区考察过,特区对于外资的优惠政策确实很诱人。

  当时我差点就下决心把工厂建在特区了。

  但是后来又经过慎重考虑,并且参考了你的建议,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逻辑上来说,投资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而盈利的关键因素就是产品和市场。

  在特区建厂,固然可以节省一部分成本和时间,提高效率,但恰恰在产品和市场方面没有优势。

  或者说针对咱们所要生产的产品和面对的市场,确实不适合在南方建厂。

  所以,我才最终下定决心,把工厂建在北方。

  聂先生,在北方建厂,所有的基建和手续的问题,我就全靠你了呦!”

  一听池田最终决定在北方建厂,聂联刚心中大喜。

  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居然是上上签。

  而接下来池田的一句话,更是让聂联刚喜出望外。

  “外面那辆车你也看到了,是我从国内带过来的,给你用。

  临时先找一个司机,还望你尽快办理驾驶证,然后你自己开就行了。”

  这个池田还真是敞亮啊,一旦开始合作,立马就给自己配车了。

  而且还是从日本带过来的原装车。

  不过,聂联刚也是有些遗憾啊,原装的车好是好,只可惜,是个右舵车啊!

  在咱们国内开一辆右舵车,其实是诸多不便的,首先就是视线有点别扭,尤其是超车的时候,更是比别人的车差了好大一块视线。

  不过,毕竟自己从此就有车了,在这个买辆自行车还是那么稀罕的年代,自己不但有了摩托车,现在连原装进口小轿车都有了,也该知足了。

  那点小瑕疵就忽略不计了!

继续阅读:441 敲定合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1976,忘不了的恩怨情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