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聂联刚既然知道现在夏芳婷为了两个人的关系很焦虑,知道自己心爱的人已经有了一次次的痛苦和焦虑,他肯定心疼。
一想到夏芳婷那柔柔弱弱的样子,自己作为一个男人,不但要保护好她的身体,更是有抚慰她的心灵,尽量让她幸福快乐的责任。
即使三年之内自己干出成绩了,但还是要让她承受三年的痛苦焦虑啊!
看来总得组织一套说辞,先把她安抚住,让她放心。
聂联刚就准备在夏芳婷给自己打电话的时候,给她洗洗脑。
但是很奇怪,他一直没等到夏芳婷的电话。
以往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夏芳婷一旦放假回到家里,能很方便的打电话了,肯定就会频繁的往砖瓦厂给聂联刚打电话。
有时候还能聊好长时间。
但是这个寒假,明明夏芳婷已经回家了,但她一直没给自己打电话。
聂联刚琢磨其中的原因,感觉这应该是小妮子故意这样的。
目的嘛,不过就是想给自己一点压力而已。
因为在放假之前,她和自己的二嫂讨论着怎么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让自己赶紧进城。
而她们两个人早就商量好的兵分两路吧?
二嫂回来之后,连着三个晚上把自己传唤过去提审,这应该属于正面进攻。
而夏芳婷就在背后暗中给自己施加压力,故意不给自己打电话,做出一副疏远自己的样子。
聂联刚暗暗好笑,就你这二十年的道行,想给活了两辈子的老妖怪施加压力,是不是太幼稚了点儿?
你装作不想我,那我也装作不想你,看看谁先坚持不住?
夏芳婷还真沉得住气,过年之前,聂联刚一直没等来她的电话。
对于聂联刚来说,这属于该来的电话没来,但是,他最烦见到的,不该来的人却是来了。
徐丽芝跟大刚娘不是已经和好了吗?
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徐丽芝一家人立刻就开始了跟聂家的频繁往来。
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过来串门。
当然这时候不仅仅徐丽芝一个人过来找她大叔拉呱了。
跟着她的,还有三女儿郑爱花和赘婿史茂祥。
因为聂联刚的原因,史茂祥没能参加高考,到现在还只能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在丈人家当他的赘婿,老老实实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
本来,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年,好多活儿白天干不完,还要晚上打夜班。
越是接近年三十,越是忙碌,忙的连那些平常喜欢来串门的都没空串门了。
但是徐丽芝这一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家每户都忙忙碌碌的准备过年,她们一家却成了专业串门的。
聂联刚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冷笑。
这一家人可不是来串门闲聊天的,他们有着明确的目的。
至于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说白了,不就是想着先把两家的关系拉近,然后再开口求自己家给他家安排点儿好事干干嘛。
可以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家连忙年这样至关重要的大事,都扔到一边儿了。
聂联刚就在猜测,这一家三口如果开口求自己家的话,她们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
应该说,太高的要求他们不会提出来。
如果单单按照史茂祥那高到天上去的心气儿,他恨不能让聂局长把他弄到城里变成城里人,给安排一个特别好的单位上班呢。
就他那种人,这样的想法你以为他不敢想吗?他肯定敢想。
但是不管他们要提出什么请求,都不会从史茂祥的嘴里说出来,而要通过徐丽芝这个代言人替他说。
在充当这个传话筒之前,徐丽芝肯定要跟女儿女婿商量,到底要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这个要求应该怎么措辞?
他们会经过反复的讨论和论证,最后制定一个最佳的方案。
然后再豁出徐丽芝这张雪白的大脸,向自己家提请求。
既然进城工作,当城里人这事太离谱,徐丽芝娘俩不会同意,那么稍微靠谱一点的请求,肯定就要放在眼前的砖瓦厂上。
她们会请求自己安排史茂祥进砖瓦厂,也要当合同工,最好的结果,就是郑爱花也进砖瓦厂当合同工。
在他们看来,自己现在是砖瓦厂的副厂长,把他们两口子弄进砖瓦厂当合同工,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吗。
自己的大姐和姐夫那不就进砖瓦厂成了合同工吗?
连她家的两个孩子都有了粮本,都跟着吃国家粮,这事肯定早就把史茂祥等人给羡慕坏了。
但是因为两家的关系早就闹僵,肯定也要为这事懊悔死了。
现在好容易通过徐老汉这个契机,让两家和好如初,他们提出的最低要求,应该就是进砖瓦厂当合同工。
最好的情况就是两口子全部进厂,如果做不到两口子全部进厂,那就让史茂祥先进厂当合同工。
聂联刚是这样猜测的,事实上他们一家也正是这样规划的。
眼看着年三十越来越近,看得出这三口人晚上过来串门,聊天过程中明显有些不在状态。
而且三口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晚上,徐丽芝终于开口了。
一开口先是做个小小的铺垫:“日子过得可真快呀,不知不觉再有两天又要过年了。
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小刚啊,过完年一开春,你们砖瓦厂是不是还要招人呀?
你看你姐夫和你三姐有文化,又这么能干,再说了咱们两家关系这么好,如果让他俩也到砖瓦厂去干活的话,那都是你的好帮手啊。
怎么样?过完年把他俩也弄进砖瓦厂去吧!”
说完这话,不等聂联刚回答的,她先扭头对盘坐在炕头上的徐老汉说:
“大叔,你真是好福气啊。
你看看你的女婿,当那么大的官儿。
就是你最小的这个外孙,年纪轻轻就成了砖瓦厂的副厂长,管着好多人呢。
手里有权就是好办事,你看看翠红两口子不就是多亏了小刚吗?
小刚这么一安排,他们两口子就成了砖瓦厂的合同工,连两个孩子都跟着吃上了国库粮。
这多好啊,一句话的事,就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怪不得现在的人都想当官呢。
当官说了算,自己家的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你说对不对呀大叔?”
一边说,一只手还拍着徐老汉的腿,这亲闺女看起来跟她大叔还真是亲热。
徐老汉嘴里叼着烟袋,一个劲儿的点头:“对对对,是这么回事。
老俗话不是说吗?一人有福,拉拔满屋。
亲戚朋友当中不管谁有本事了,大家都跟着沾光,这才能看出亲戚的远近来嘛。
要帮肯定就是帮自己亲近的人,要不然那还算得上亲戚吗?”
“对呀对呀大叔,就是这么个理儿啊!”老汉这话让徐丽芝满意极了。
兴奋得她直接拉过大叔骨瘦如柴的手,两手攥着晃来晃去,越发亲热到了极点。
她满怀期待的看着聂联刚:“小刚,听听你姥爷说的多好啊。
老人的话可都是大半辈子的经验啊,句句在理儿。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听老人言准没错。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联络到自己身边,那就是自己的护根草啊。
你在砖瓦厂当干部,就像翠红啊爱花她们你这些姐姐在你身边,那都是你的护根草,有了护根草你这个干部才能当得安稳。”
徐老汉听着这话在理,含着烟袋连连点头:“当干部的都得有护根草。”
徐丽芝越发得意了:“小刚,那就这么说定了?过了年让茂祥和你三姐去砖瓦厂吧?”
聂联刚笑了。
笑得很开心。
这位姨姨说的还真简单啊,这就定了?
想好事想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