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联刚这个缓兵之计确实很有效果,二嫂和二哥被他说服了。
当天晚上小两口搂着钻进被窝,然后交流了一下今天晚上对小刚进行教育的心得体验。
两口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次咱们没有被小刚骗。
其实他前面两个晚上说的也都没错,只不过那些理由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充分。
他今天晚上说的这个理由,确实很充分。
不管干啥事,都得有始有终,哪怕拖上个一年半载,总得帮助砖瓦厂走上正轨再离开。
砖瓦厂的领导跟当地的干部、社员打交道的时候没啥障碍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经完全了解了,即使他离开了,砖瓦厂的一切运行再也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样的话聂联刚跟陈书记那儿也好有个交代。
只要把砖瓦厂的事情顺顺利利的交接干净,到那时候他就赶紧进城,就凭着夏芳婷对小刚的感情那么深,早半年晚半年进城,影响很大。
有了这样的结论,小两口终于放心,今晚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大姐早饭还没做,先问弟弟和弟媳妇:
“怎么样?昨晚你俩把小刚说服了吗?
那小子没有再找什么理由吧?”
罗雨兰很有成就感的说:“真不容易啊,这回终于把他给说通了。
他也不跟我们犟嘴了,答应说过了年把砖瓦厂的事安排安排交接一下,他就赶紧进城。”
一听终于把小刚给说服了,大姐那表情看起来就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一样,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
这小子就是个犟骨头。
一开始跟着全家进城就行了,他偏偏的为了夏芳婷,非得留下来不行。
既然是为了夏芳婷,看着人家进城了,那你也赶紧进城啊,他竟然不急不躁的。
我说了他几次,他比我理由都多,我也说不了他。
还是你俩行啊,有文化和没文化就是不一样。
他的那些理由都是狗屁理论,也就你俩有文化能说得了他。”
大姐这话也不是奉承弟弟和弟媳妇,她确实是这么想的。
大姐基本上没上学,就是上过几天夜校,也认不了几个字,更讲不出啥大道理。
想要让她从道理上把小刚给说服,很明显她的文化水平不够。
好在家里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对付小刚这个区区的初中文化,那不是就像玩儿一样吗?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罗雨兰和聂新刚被大姐这么夸奖,俩人肯定很受用,心里暗暗得意。
嘴里还表示谦虚,罗雨兰说:“大姐你就别夸我们了,俺俩这点文化算什么呀?
关键是咱们占理。
小刚那点狗屁理论全都是强词夺理,他不占理,肯定就说不过我们。
大姐你说的对,既然他那么喜欢夏芳婷,为了夏芳婷可以不当城里人,宁愿住在农村,好容易夏芳婷进城了,那他也应该赶紧进城啊。
可他这么不急不躁的,让咱们都替他着急。”
“谁说不是呢。”大姐拍着手说:“你们在外面上学跟我还不一样。家里那些风言风语你们也听不到。
俗话不是说吗?耳不听心不烦。
你俩是不知道啊,其实自从夏芳婷离开之后,社员们在背后就有很多议论。
他们说夏芳婷是城里人,现在人家进城了,如果小刚不赶紧进城的话,那就追不上人家了。
后来听说夏芳婷考上了京城大学,成了大学生,而且社员们也打听到夏芳婷的父亲是副省长,这下议论的更厉害了。
都说小刚只不过就是个农村人,明明有机会跟着进城,他不进城,现在想进城也去不了了。
副省长的闺女,还是京城大学的大学生,肯定看不上小刚这个农村人了。
有的人还替小刚惋惜,说咱们家一开始这事就做错了。
应该趁着夏芳婷还在村里的时候,赶紧让她跟小刚结婚,只要生米做成了熟饭,夏芳婷想跑也跑不了了。
可是咱们家拖拖拉拉,没给他俩办喜事,咱们家的手里就没有把手。
这不是吗,煮熟的鸭子飞了。
人家远走高飞,飞得无影无踪,你再想去抓也抓不到了。
你俩想想,我听着这些谣言心里是啥滋味?
心里替他着急,说他呢,我又说不过他。
好在你们放假回来把他给说服了,也算是去了我一块心病。”
二哥和二嫂这才知道,村里的谣言居然这么厉害。
这让罗雨兰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对新刚说:“虽然已经把他说服了,但我觉得还应该给他加加码。
不行,今天晚上还得把他擒过来。
我再用这些谣言敲打敲打他,让他这根神经的弦儿绷得再紧一些,过了年抓紧时间处理砖瓦厂的事。
他不是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吗?
现在要求他抓紧时间处理问题。让他最短三个月,最长半年,就把事情处理干净。
越快进城越好啊。”
她又对大姐说:“大姐,昨天咱娘给小刚打电话了,说今天她们就要回来。
这下好了,家里人除了咱爹就都回来了,到晚上的时候咱们开个家庭会。
你就不要再回避了,这一回不是用文化压他,你就把社员那些谣言跟大家说说。
然后我和咱娘还有二姐她们就七嘴八舌的批斗他。
让他知道知道,社员们都说了,煮熟的鸭子飞了,还不赶紧去抓回来!
看看他知道急躁不?”
大姐一听很高兴:“行,到时候我不但把大家那些谣言学给你们听,还得添油加醋,说的更厉害一点。”
到了下午的时候,家里人从城里回来了。
还是跟去年一样,聂副局长派吉普车先把家里人送回来,局长大人还是要等年三十才能回来。
母亲现在也是局长夫人了,而且手底下那么多的孩子,车上带回来的东西不需要她亲自往下收拾,孩子们就拿进来了。
因为有好多日子没见老父亲了,母亲一下车就先进了老宅。
她知道这个时间点儿,老父亲一定会在老宅里,帮着公公婆婆整理一下草编的原材料,其实主要就是大家凑在一块儿聊天。
进了院门,转过影壁墙,就听着屋里传来欢声笑语。
母亲的心里十分欣慰。
因为在这些笑声当中,听到了自己老父亲的声音。
只不过一进里间屋,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因为她看到跟老父亲聊得很开心的,居然是已经跟自己翻了脸的闺蜜徐丽芝。
对于徐丽芝,徐丽华可是早就伤透了心。
想当初她求到自己家的门上,小刚对她家已经是帮了很大的忙了,虽然后来他家的女婿史茂祥出了问题,但那不是自己家的责任啊。
没想到徐丽芝却把这个过错全部扣在了自己家的头上。
也就是说自家帮了他们,反而落了个吃力不讨好。
这个搁谁身上不伤心啊?
徐丽华直接选择性失明了,仿佛根本就看不到屋里有徐丽芝这个人,只是跟公公婆婆和老父亲说话,对徐丽芝完全无视了。
徐丽芝知道丽华还记恨着自己,但也只能厚着脸皮主动跟她搭话:
“丽华你回来了,回来的挺早啊。”
徐丽华已经下定决心不跟她说话,所以即使她跟自己搭话,自己也装作没听见,只是继续跟三位老人说话。
可是老父亲见自己的闺女不理徐丽芝,他觉得过意不去:
“丽华,丽芝跟你说话呢,你这是没听到啊?”
老父亲都帮着说话了,徐丽华也没办法再继续装傻,但她的态度肯定好不了。
就是装作刚看到徐丽芝一样,口气有些阴阳怪气的说:
“”哟,我这还没看见,这是哪里的西北风?把俺姐姐给刮来了。”
徐丽芝的脸色有些僵硬,陪着笑说:“啊,大冬天不都是刮西北风吗?
风一刮就把我给刮到大叔这里来了。
以前在家的时候就咱俩关系最好,整天不是你在俺家就是我在你家。
俺大叔都把我当成亲闺女了。
这一段时间俺大叔住闺女家,他这个亲闺女肯定要过来和俺大叔拉个呱啊。”
徐丽华冷冷的说:“没想到俺爹爹真是好命,竟然还有这样的好闺女。”
老父亲忠厚善良了一辈子,说话办事都是老老实实的,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说不出尖酸刻薄的话。
现在自己的闺女说话阴阳怪气,冷冷淡淡,他都觉得受不了,有些生气的说:
“丽华,你这是怎么跟你姐姐说话呢?
你们一家子在城里,一年回不来几趟,好在丽芝在我眼前,三天两头过来跟我拉个呱。
你俩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那么好,好容易见了面,就不能好好说话?”
对于丽华跟徐丽芝的关系出现裂痕,早就不来往了,老头子是知道的。
来到闺女家以后,他问过女儿徐丽芝为什么不过来看他,女儿把当时发生的事跟父亲说了。
丽华说的十分伤心,老父亲也觉得徐丽芝那事做得不对。
可老人不会记恨人,徐丽芝主动跑过来跟他套几乎,老人的心瞬间就暖了。
其实,徐丽华本来就是个懦弱的性格,她也不是那种说话尖酸刻薄的人。
只不过她实在让徐丽芝给伤了心。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徐丽华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
她进了城,见了世面,身为局长夫人,她已经有了记恨人的实力,也有了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的底气。
徐丽芝一看老头子教训他闺女,赶紧说:
“没事啊大叔,我和丽华这么好的关系,就像亲姐妹一样,俺俩人见了面说话就这样。”
嘴里虽然这样说,但她脸上僵硬的表情已经出卖了她。
徐丽芝脸皮厚,但是也没厚到那种程度。
以前跟闺蜜对骂到那种程度,什么样的话不好听,什么话伤人,怎么才能刺激人的话都说了。
后来,俩人就变成了路上碰见都恨不能扑上去对骂一通的仇人。
现在怎么可能有脸再舔着脸到人家家里来巴结人家?
但搁不住她有个好老师啊。
老师就是她的女婿史茂祥。
史茂祥的心思可不是一般的活络。
自从聂家翻身之后,他可是把肠子都悔青了。
虽然不敢当面说,但总是暗地里跟他老婆说:
“想当初咱娘就不应该跟大刚娘翻脸。
如果还是关系最好的闺蜜的话,现在咱们家也跟着他们家吃香的喝辣的。
有可能还给安排个好工作呐!”
他通过老婆,三番两次的劝丈母娘赶紧跟闺蜜和好。
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很快聂家人就走了,后悔也晚了。
即使聂家人当时没那么快离开,徐丽芝没有那么厚的脸皮,确实拉不下那个脸去主动和好。
每一次徐丽华回老家的时候,都是史茂祥上窜下跳最厉害的时候。
各种撺掇丈母娘去跟闺蜜和好。
但是都没有成功,丈母娘脸皮没厚到那种程度。
直到后来,小刚和母亲把姥爷接到了自己家来养着,史茂祥知道这一回机会来了。
于是开始给丈母娘做思想工作,天上地下,所有的道理都给丈母娘扯上了。
表示这可是从前的老熟人,既然到了咱们这里了,你难道就不能去看看你大叔吗?
后来说的多了,徐丽芝觉的女婿这话也有道理。
而且闺蜜又不在家,自己即使去了她家,也不会很尴尬。
于是就整天有事没事的跑去看她大叔,甚至有时候还要带一把花生啥的给大叔吃。
这不是嘛,她大叔和侄女的关系又走得很近了,简直拿她当了自己的亲闺女。
反正从小她和自己闺女一块长大,整天到家里来,过来过去的,真的跟自己的闺女差不多的感情。
本来到了年底,知道徐丽华和孩子们都会回老家过年,徐丽芝心虚,就不想过来了。
但是,这可是关键的和好时期,女儿和女婿简直就是拿刀子逼着徐丽芝过来。
告诉她,你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必须每天过去。
就是趁着她回来的时候赶紧和好。
徐丽芝知道这几天徐丽华和孩子们就要回来了,她就坚持每天都过来,而且跟大叔更亲近了,爷俩那个亲热就别提了。
目的就是让徐丽华一进门看到这亲热的一幕。
可是徐丽华看到这一幕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被激起了一肚子怒火。
冷言冷语说风凉话就在所难免。
老父亲看着自己的小女儿跟闺蜜这样口气说话,老人太善良了,他觉得神经受不了,一个劲儿的在中间说好话。
看着老父亲为难的样子,徐丽华也拉不下那个脸了。
而且她想到自己大部分时间不在老家,有个以前本村的老熟人时不时过来跟老父亲说说话,就像他的闺女一样,也挺好。
想到这里,徐丽华就原谅徐丽芝了,居然留她在家吃饭。
徐丽芝肯定不能留下来吃饭的,又说了很多好话才离开。
这一对闺蜜算是又重归于好了。
晚上吃过晚饭之后,罗雨兰和大姐按照既定计划,召集全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会议的议题就是对小刚进行批判。
大姐添油加醋的把社员们的议论在大会上说了。
这下母亲和二姐果然急了,对小刚的批判力度空前的严厉。
小刚在全家人的攻击之下,也没法犟嘴了,只好做了检讨,表示自己过完年一定尽快进城。
虽然这只是缓兵之计,但是家里人对自己的批判,对聂联刚还是有很大触动的。
社员们的谣言,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自己坚持留在农村,从表面上看来,确实自己跟夏芳婷的身份差距越来越大。
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夏芳婷之间,如果是一个二选一的难题的话,非黑即白,如果你选择自己的志向,那么就只能放弃夏芳婷,如果你一心为了夏芳婷,就只能进城。
按照所有人都认为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中规中矩的过好自己城里人的人生。
自己活了两辈子,在感情上唯一的念想就是夏芳婷,如果自己实在顶不住压力,而且夏芳婷那边也顶不住压力了,那么为了她,为了自己这份两辈子的感情,或者可以先暂时进城。
落实自己官二代的身份,再稍微在工作上干出一点成绩,用这种身份去堵住夏芳婷父母的嘴。
加上夏芳婷对自己的忠贞,她在父母面前的坚持,先把媳妇骗到手再说。
等到媳妇养熟了,老丈人一家也被骗的麻痹了,孩子也有了,一切都无法改变的时候,自己再来农村发展也不迟啊。
但这只是一个最笨的方法。
因为当你从城里回农村的时候,中间还会遭遇到各种反对,还会经历一种阵痛。
又会让所有的当事人经历一次不大不小的伤害。
所以聂联刚不会用这种笨方法。
聂联刚认为,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选一难题。
这二者是完全能够兼容的。
现在夏芳婷还是一个学生,目前还是要以学业为主,家里人不会急着让她嫁人。
也就是说,还没到像祝英台那样,马家的花轿已经到大门口了,必须要做出最后选择的地步。
夏芳婷的大学刚刚上了一年,还有三年的大学时间呢。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难道自己就不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