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陈浩回到青州老家。
刚进小区,就看见几辆豪车停在楼下。陈明在门口迎接,脸上笑得见牙不见眼。
“儿子,你可算回来了。”陈明压低声音,“今天来了好几波人,都是来提亲的。”
陈浩皱眉:“提亲?”
“可不是嘛。”刘芳从屋里探出头,“你现在这么有名,不少人家都想和咱们结亲呢。”
进了屋,客厅里坐满了人。陈浩认出几个是父母的生意伙伴,还有几个陌生面孔,看穿着打扮都不是普通人。
“陈总,陈夫人,这是我们家的照片。”一个中年妇女递过来一本相册,“我女儿今年二十一,在英国留学,学的是经济管理。”
“我们家姑娘也不错。”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在上海工作,年薪五十万。”
陈浩站在门口,听着这些人介绍自家女儿的条件,头都大了。
“各位,我还在上学,没考虑这些事。”陈浩硬着头皮说。
“上学不耽误谈恋爱嘛。”那个中年妇女笑道,“你们年轻人先认识认识,培养培养感情。”
“对对对,我女儿就在上海,你们可以约着见见面。”
陈浩正想再拒绝,手机响了。是陆寻打来的。
“喂?”
“陈浩,你在哪儿?”陆寻的声音有些急促。
“在家。”
“赶紧回公司,有重要的事。”
陈浩抓住这个机会:“好,我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陈浩对父母说:“公司有急事,我得回上海。”
“这大过年的…”刘芳有些不舍。
“生意要紧。”陈明倒是理解,“你去吧,注意安全。”
陈浩逃也似的离开了家。
那些来提亲的人面面相觑,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是做大生意的,确实分不开身。
回到上海已经是晚上十点。陈浩直接去了公司。
办公室里,陆寻正盯着电脑屏幕,桌上摆着几份文件。
“什么事这么急?”陈浩问。
“你看这个。”陆寻把一份资料递给他,“这是我让人查的一家公司。”
陈浩接过来看。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名为“华盛国际”的投资公司,注册地在国内,主要业务是跨国投资。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啊。”陈浩翻了几页。
“问题就在这里。”陆寻指着其中一页,“你看它的股东结构。”
陈浩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是几家境外公司,而这些境外公司的背后,又是一层层的离岸公司。
“这是典型的洋葱结构。”陈浩说,“一层套一层,看不到真正的控制人。”
“没错。”陆寻调出另一份文件,“我让人查了这些离岸公司的注册信息,最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一家美国投资基金。”
陈浩眼睛一亮:“你是说…”
“对,这是一家披着国内企业外衣的外资公司。”陆寻说,“而且,它最近在大量收购国内的优质资产。”
陈浩翻看着资料,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家公司在过去半年里,收购了好几家国内的科技公司和制造企业,而且收购的都是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它们想干什么?”陈浩皱眉。
“技术转移。”陆寻说,“收购这些企业后,把核心技术转移到国外,然后再把空壳卖掉。”
陈浩的脸色沉了下来。这种操作在后世很常见,但现在还不为大众所知。很多企业主以为卖给“国内公司”没什么问题,却不知道自己辛苦研发的技术最后都流到了国外。
“它们下一个目标是谁?”陈浩问。
“这个。”陆寻调出一份名单,“这是它们最近接触的几家公司。”
陈浩看着名单,突然停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华光电子?”
“对,这家公司你应该知道。”陆寻说,“国内做芯片封装的龙头企业,有不少自主技术。”
陈浩当然知道。在上一世,华光电子就是被一家外资收购,核心技术流失,最后破产倒闭。而那些技术,后来都出现在了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里。
“它们出价多少?”陈浩问。
“五个亿。”陆寻说,“华光电子的老板已经动心了。”
陈浩沉默了片刻,说:“我们能拿出多少钱?”
“你想…”陆寻眼睛一亮。
“既然它们能收购,我们为什么不能?”陈浩说,“而且,我们是真正的国内企业。”
“可是五个亿…”陆寻有些犹豫,“我们手上的流动资金只有三个亿。”
“不够就借。”陈浩说,“这事值得做。”
陆寻想了想,点头:“行,我去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和陆寻忙得脚不沾地。他们先是联系了几家银行,谈贷款的事。然后又托人联系华光电子的老板,表达了收购意向。
华光电子的老板叫李建华,五十多岁,是个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听说有人要收购,他很谨慎。
“陈总,你们是做投资的,收购我们公司干什么?”李建华在会议室里问。
“李总,我们收购华光,不是为了转手卖掉。”陈浩说,“而是看中了你们的技术实力。”
“华盛国际也是这么说的。”李建华说。
“华盛国际是外资。”陈浩直接点破,“它们收购你们,是为了技术转移。”
李建华脸色一变:“你有证据吗?”
陈浩把陆寻整理的资料递过去:“这是华盛国际的真实背景,您自己看。”
李建华看完资料,脸色变得很难看。
“我一直以为它们是国内企业…”李建华喃喃道。
“很多人都被骗了。”陈浩说,“李总,您辛苦研发的技术,真的愿意就这样流到国外吗?”
李建华沉默了很久,最后抬起头:“陈总,如果我把公司卖给你们,你们能保证技术不外流吗?”
“我可以写进合同。”陈浩说,“而且,我们收购后,您可以继续担任技术总监,带领团队继续研发。”
“你们出价多少?”李建华问。
“五个亿。”陈浩说,“和华盛国际一样的价格。”
李建华看着陈浩,突然笑了:“陈总,你今年才十八岁吧?”
“是的。”
“十八岁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格局,真是后生可畏。”李建华站起来,伸出手,“这笔生意,我跟你做了。”
陈浩和他握手:“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