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看向他。
“你确定?”张教授问。
“确定。”陈浩说,“剩下的三十万,我想办法筹集。”
回到上海后,陈浩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联系了沈南朋,说明了情况。
“公益项目?”沈南朋在电话里说,“行,我捐十万。”
“谢谢沈总。”
“别谢我。”沈南朋说,“你做的事情有意义,我支持。”
陈浩又联系了几个之前认识的企业家,大部分人都愿意捐款。
但还差十万。
陈浩想了想,决定在学校发起募捐活动。
“同学们,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事。”陈浩站在学生会的会议室里,“云南山区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
学生会的人面面相觑。
“你想募捐?”会长问。
“对。”陈浩说,“哪怕每个人捐十块钱,积少成多,也能帮到他们。”
“这个…”会长有些为难,“学校对募捐活动管理很严格。”
“我知道。”陈浩说,“所以我会走正规流程,申请学校批准。”
会长想了想:“那你先准备材料,我帮你向学校申请。”
陈浩花了一周时间准备材料,包括项目介绍、预算明细、还有山区孩子的照片。
材料递交上去后,学校很快批准了。
募捐活动在校园里展开,陈浩亲自站在募捐点,向每个路过的同学解释项目情况。
“这是山区孩子的照片。”陈浩拿着照片给同学看,“他们很想上学,但家里没钱。”
有个女生看着照片,眼眶红了:“我捐一百。”
“谢谢。”陈浩接过钱,认真记录下来。
三天时间,募捐活动筹集了十五万。
超出了预期。
陈浩把所有钱汇总,加上之前筹集的,总共六十五万。
“够了。”张教授看着账目,满意地点头,“陈浩,你做得很好。”
“应该的。”
“不。”张教授说,“很多人说得到,但做不到。你不一样。”
陈浩没有说话,他只是觉得这是该做的事。
但这件事带来的影响,远超他的想象。
学校因为这次公益活动,收到了很多好评。校长李建国专门找到陈浩。
“陈浩,你这次做得很漂亮。”李建国说,“学校决定,以你的名义设立一个奖学金。”
“奖学金?”
“对。”李建国说,“'浩读书奖学金',专门奖励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
陈浩愣了一下:“这个名字…”
“怎么,不喜欢?”
“不是。”陈浩说,“我是觉得,这样会不会太高调了?”
“不会。”李建国说,“你做了好事,就应该让大家知道。这样才能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
陈浩想了想,同意了。
奖学金的事情很快传开,媒体又来采访。
“陈浩同学,你年纪轻轻就热心公益,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记者问。
“没什么特别的。”陈浩面对镜头,“我只是觉得,既然有能力帮助别人,就应该去做。”
“你觉得公益对你意味着什么?”
“责任。”陈浩说,“我们这一代人,不应该只想着赚钱。社会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也应该回馈社会。”
采访视频发出后,陈浩又火了一把。
“这才是真正的优秀青年!”
“十八岁就懂得回馈社会,了不起!”
“交大真是出人才!”
而陈浩本人,对这些评价已经麻木了。他现在满脑子想的,是下一个公益项目。
张教授说,除了“走出大山”,还有“守护绿洲”等项目等着他。
“你确定要全部参与?”张教授问,“这会占用你很多时间。”
“我确定。”陈浩说,“反正期末考试我也没时间准备了。”
张教授笑了:“那你打算怎么办?”
“能不能申请单独考试?”陈浩试探性地问。
“你想得美。”张教授说,“不过,我可以帮你向学校申请。”
“真的?”
“当然。”张教授说,“你现在做的事情,比考试重要多了。”
陈浩松了口气。
但他知道,申请单独考试不容易,需要付出代价。
几天后,陈浩主动找到校长李建国。
“校长,我想向学校捐一笔钱。”
李建国抬头看他:“捐钱?”
“对。”陈浩说,“作为赞助费。另外,我想帮学校提供一些就业岗位。”
李建国沉默片刻:“你是想申请特殊待遇?”
“是的。”陈浩坦诚道,“我现在手头项目太多,实在没时间按正常流程参加考试。”
李建国想了想:“你打算捐多少?”
“五十万。”陈浩说,“另外,我可以联系一些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至少一百个就业岗位。”
李建国眼睛一亮:“一百个?”
“对。”陈浩说,“我认识一些企业家,他们都愿意帮忙。”
李建国考虑了一会儿:“这件事我要和其他领导商量。”
“我理解。”
一周后,学校给出了答复。
陈浩可以申请单独考试,甚至可以跳级。但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不能有任何作弊行为。
陈浩答应了。
消息传出后,学校里又炸了。
“陈浩要跳级?”
“他才大一啊!”
“有钱就是好,什么都能办到。”
也有人为他辩护:“人家是真的忙,而且捐了那么多钱,还帮学校解决就业问题。”
“就是,换你们能做到吗?”
陈浩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考试。
单独考试比正常考试难多了,题目全是张教授和其他教授出的,每一道都很刁钻。
但陈浩准备得很充分。他这段时间跟着张教授做项目,学到的东西比课本上多得多。
考试那天,陈浩走进考场,心里很平静。
三个小时后,他交卷走出来。
“怎么样?”张教授在门口等他。
“还行。”陈浩说,“应该能过。”
“你小子,还挺有信心。”张教授笑了。
成绩出来后,陈浩以优异的分数通过了考试。
学校正式批准他跳级,从大一直接升到大二。
这个消息再次引起轰动。
而陈浩,又接受了一次采访。
“陈浩同学,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记者问。
“满意。”陈浩说,“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