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们介绍,这就是我说的陈浩。”沈南朋说,“别看他年轻,眼光毒着呢。”
几个人纷纷和陈浩握手,客气寒暄。
“听说你十八岁就赚了几百万?”一个姓王的老板问。
“运气好。”陈浩还是那句话。
“不是运气。”沈南朋插话,“是实力。”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陈浩应付得游刃有余。他知道这些人都在观察他,试图从他身上找到投资的秘诀。
但陈浩不会说太多。有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够了。
宴会进行到一半,沈南朋把陈浩拉到阳台。
“抽烟吗?”沈南朋递过来一支烟。
“不会。”陈浩摆手。
“也对,你还是学生。”沈南朋自己点上,深吸一口,“陈浩,我想问你个问题。”
“您说。”
“你为什么要提醒我?”沈南朋看着他,“那天在茶楼,你完全可以不说那些话。”
陈浩想了想:“张教授说过,商场上不是你死我活,有时候共赢更重要。”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陈浩说,“而且我觉得沈总是个值得交往的人。”
沈南朋笑了:“你小子,嘴挺甜。”
两人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
“陈浩,你知道吗?”沈南朋突然说,“我在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见过太多聪明人。但像你这样的,真不多。”
“我还差得远。”
“不。”沈南朋摇头,“你已经走在很多人前面了。十八岁有这样的眼光和格局,将来不可限量。”
陈浩没有接话。
“我这次能顺利转型,全靠你那天的提醒。”沈南朋说,“这个人情,我记下了。”
“沈总客气了。”
“不是客气。”沈南朋认真道,“陈浩,我比你大二十岁,算是过来人。我能看出来,你将来一定会站在这个行业的顶峰。”
陈浩转头看他。
“我期待那一天。”沈南朋伸出手,“期待你能和我站在同样的高度,甚至超越我。”
陈浩握住他的手:“我会努力。”
“不是努力,是一定。”沈南朋说,“后浪推前浪,这是规律。我现在站在浪尖上,但总有一天会被拍下来。而你,就是那个后浪。”
这番话说得很真诚,陈浩听得出来。
“沈总,您这是要退休了?”陈浩开玩笑。
“退休还早。”沈南朋笑了,“但我知道自己的局限。我这辈子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已经很满足了。但你不一样,你的起点比我高,未来比我广阔。”
陈浩沉默片刻:“那我就等着那一天。”
“好。”沈南朋拍拍他的肩膀,“我等着你追上来。”
两人重新回到会场,气氛已经更热烈了。
陈浩注意到角落里有几个人在窃窃私语,眼神不时往他这边瞟。
“别理他们。”沈南朋看出了陈浩的疑惑,“都是些眼红的人。看你年轻有为,心里不舒服。”
“习惯了。”陈浩说。
确实习惯了。从学校的举报信,到网上的质疑声,陈浩已经见怪不怪。
宴会结束后,陈浩回到学校已经很晚了。
室友还没睡,见他回来就凑过来:“怎么样?见到大佬了吗?”
“见到了。”陈浩脱掉外套,“一群中年男人,没什么特别的。”
“你这凡尔赛的。”室友笑骂,“人家都是身价上亿的大老板。”
“身价再高,也是普通人。”陈浩说,“没必要把他们想得多神秘。”
室友感叹:“你这心态,真不像十八岁的。”
陈浩没有回应,躺在床上闭上眼睛。
今晚和沈南朋的对话,让他有些感触。沈南朋说得对,商场上需要的不只是聪明,更需要格局和眼光。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经验去积累。
旧城区项目尘埃落定后,陈浩的生活重新回归平静。
但这种平静没持续多久,张教授又给他安排了新任务。
“陈浩,下周跟我去一趟云南。”张教授在办公室里说。
“去云南做什么?”
“公益项目。”张教授递给他一份资料,“'走出大山'计划,帮助山区孩子接受教育。”
陈浩翻看资料,里面详细记录了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云南某个贫困山区,很多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无法继续上学。
“我们要做什么?”陈浩问。
“实地考察,确定援助方案。”张教授说,“另外,我想让你负责一部分资金筹集工作。”
“我?”
“对。”张教授看着他,“你现在有知名度,而且有投资经验。利用你的影响力,能吸引更多人参与。”
陈浩想了想,答应了。
一周后,陈浩跟着张教授和几个志愿者飞往云南。
山区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他们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才到达目的地。
村子很小,房屋破旧,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光着脚在泥地里跑。
“这就是我们要帮助的地方。”张教授说。
陈浩看着那些孩子,心里有些沉重。他从小生活条件不错,很难想象这些孩子每天要面对什么。
“老师!”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拉着张教授的手,“你们又来了!”
“是啊。”张教授摸摸她的头,“这次还带了新朋友。”
小女孩看向陈浩,眼睛亮晶晶的:“哥哥,你是来教我们的吗?”
“不是。”陈浩蹲下来,和她平视,“哥哥是来帮你们的。”
“帮我们什么?”
“帮你们上学。”
小女孩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牙的笑容。
接下来几天,陈浩和团队走访了很多家庭,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有个叫小军的男孩,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身体不好,家里几乎没有收入。
“我想上学。”小军说,“但奶奶说家里没钱。”
陈浩看着他,这个十岁的孩子眼神里满是渴望。
“你会上学的。”陈浩说,“我保证。”
回到住处,张教授召集大家开会。
“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张教授说,“这个村子有三十多个孩子需要帮助,我们的资金还不够。”
“需要多少?”陈浩问。
“至少五十万。”张教授说,“包括学费、生活费、还有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
陈浩沉默片刻:“我出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