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曹操的笔迹
阿烂2025-07-02 19:212,135

但东汉传到了第三代,汉肃宗孝章皇帝改了规矩,册封两个皇叔的女儿为县主,县主称号从此成为诸侯王之女的封号。

  曹操并没有任何旨意给叶凡,倒是有一封家书,随使命一同被带了过来。

  父亲曹真在信中说起孙权要招亲的事情,字里行间无不在暗示叶凡答应下来。

  可是无论怎么看,这字迹都不是自己那个常年握着长枪的人能写出来的。

  不对!

  这是曹操的笔迹!

  虽然故意写的歪三扭四,但在某些常见字的笔画中,还是能清晰的辨别出来。

  不知道在写这封家书的时候,父亲和曹操二人是不是趴在一起,一边嘿嘿直笑,一边商量怎么下笔的。

  既然认出了笔迹,那这封语气“温和”的家书就不再是家书了,而是一封圣旨。

  不公平!

  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婚事给定了。

  叶凡却又不得不接受,因为这封信背后的人,一个是俯视天下的巨龙,一个是掌控全家的老爹,似乎还有曹洪等人影子穿梭期间。

  这就不是叶凡现在一个小鸡崽子能惹得起的。

  算了算了,听天由命吧!

  自己穿越是命运的安排,本来以为穿越到古代能够逆天改命,却仍然逃不过被安排的命运,俺小曹命苦啊!

  虽然没法拒绝,但拖时间还是可以的。

  叶凡迟迟没有给洛阳方面准确的答复,孙权也派人来问过,却连叶凡的面儿都没见到。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里,除了经常送来的新鲜瓜果蔬菜,叶凡就没见过别人,孙权也没有派人来问过话,更别提洛阳来信了。

  叶凡也曾想过自己去信,问问陈群和诸葛亮聊的怎么样了,又担心这样传信不安全,如果被人抓住,那就等于是暴露了。

  就这样将信将疑的又过了一个月。

  武昌的盛夏,真不是一般人能待的。

  即使现在水草丰茂,树林掩映,但依旧抵不过阵阵热风带来的暑气,叶凡两世为人,也没有在“火炉城市”生活过。

  不能忍,既然已经做好了在此久居的打算,那制冰就不能放下。

  很快,第一桶冰就出现在了叶凡的宅邸中。

  紧接着,孙权的神龙殿,临海殿,朱桓的将军府,孙邵的丞相府,顾雍的大理寺,也都用上了叶凡制备的冰块。

  历来不被利益所动的江东文武,居然被叶凡的两桶冰给折服了,纷纷来到叶凡的宅邸致谢,说是要见识见识制冰奇术。

  叶凡毫不吝啬,当场就和姜维给大家表演了一次,只是他用的是提纯之后的硝石,一般人是认不出来这白色的粉末状晶体的。

  外面正午的阳光,逼着知了叫个不停,室内却因为四角各放了一堆冰块而凉爽不仅如此,叶凡拍了拍手,一碗冰镇过还冒着“热气”的绿豆汤,一碟清凉解暑,软糯香甜的绿豆糕就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朱桓没有半点客气,捏起一块绿豆糕就扔进了嘴里,“美味!绵软如沙,入口即化,宫廷糕点也比不上!”

  又端起碗牛饮一口,冰凉从舌尖一直窜到心口,“舒服!老夫活了半生,也是第一次在夏天见到寒冰,更别说是尝一口这清甜凉爽的绿豆汤了!”

  顾雍也已经品尝过了,点头笑道:“昭伯这绿豆汤里放了什么,怎会如此清甜?”

  叶凡笑而不语,一旁的孙邵用指头点了点顾雍,“元叹老儿,还不知足?昭伯已经给我们见识了制冰奇术,这绿豆汤也是人家的秘方,有你这样上来就要人家秘方的吗?”

  绿豆汤本身并没有什么秘方,如果硬要说秘方,那就在于叶凡在煮汤时添加的糖。

  这是叶凡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吃到甘蔗,这种被当地人称之为甜杆儿的高大实心的草本植物,毫不吝啬的向叶凡提供了它全身的糖分。

  虽然没有后世经过改良之后的甘蔗那么甜,但此时的甜杆儿,依旧是众多水果中含糖量最高的品种了。

  为了解决没有压榨机的问题,叶凡命人将石碾的碾盘上凿出一道道凹槽,将凹槽相连,最终汇聚于一个出水口。

  然后将洗干净的甘蔗放在碾盘上反复碾压,直到榨干它们最后一滴汁水。

  叶凡可是李子柒的忠实粉丝,用甘蔗汁做红糖的步骤早就已经烂熟于心。

  另外,叶凡还根据《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黄泥水淋糖脱色法”,将还未凝固的糖浆倒在被塞住低口的瓦制漏斗中,待其凝固之后,用沉淀过后的上层黄泥水浇入漏斗,很快就能得到洁白如雪的白糖了。

  虽然做出来的白糖不如后世产品那样晶莹亮白,但就眼下而言,这已经是超时代的产品了。

  蜂蜜难以获得,饴糖甜度不够,像白砂糖这样纯度高,甜味足的调味品,便是开挂一般的存在。

  绿豆汤在每个人的桌上停留不到五分钟,无限续杯的服务让每个人都眉开眼笑,摄取糖分而释放出的多巴胺也让每个来宾都如坐云端。

  很快,叶凡就从他们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他独居在城中的这两个月里,吴王和自己的父亲曹真已经通过多封书信,将自己的婚事给定了下来。

  婚礼的具体细节现在还不知道,孙邵作为吴国丞相,也只知道吴王和曹真商量的下聘时间,大概就是在今年的中秋。

  若从诸侯之礼,隔期半年,那也就是说,到明年二月,叶凡就要和孙鲁班成亲彼时,叶凡十七,孙鲁班十四,而且都是虚岁。

  夭寿啊!

  这要是在后世,够枪毙十回了。

  叶凡知道自己没能力改变现状,这个时代的人最看重的就是名望,如果现在就给自己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那后面的工作就没法进行了。

  与其垂死挣扎,不如欣然接受。

  在夏口城里,叶凡的时间很多,因此可以凭着记忆默写出很多之前没空去整理的教科书。

  每写出一章或者一本,叶凡都命人送回国子学。

  有时候,信使也会带回来洛阳那边的近况,什么国子学又盖好了几栋楼啦,白园里的亭子修好啦。

  钟繇也会时不时的给叶凡写信,每封信的开头都是喝骂,“你这臭小子!怎么还赖在江南不回来?国子学这么大个摊子说不管就不管了?老夫这么大年纪了,也是你能使唤得动的?赶紧给我滚回来。”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七分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卜卦后,被曹操奉为明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