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免费师范生就是可以免费上学!”
郑称忙不迭的追问道:“然后呢?然后呢?”
没等叶凡说话,钟繇插了一句,“前汉扬子云有言;‘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想必昭伯所说的师范,就是这个意思吧?”
叶凡给钟繇投去一个点赞的眼神,“不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你们二位都可以被称为师范。”
“哦?有意思!”钟繇对叶凡给自己的称赞很满意,脸上露出菊花般的笑,“那你再说说师范生吧,我看看和我想的是不是一样。”
国子学教研室。
关于招生入学的议题,三人组正在讨论中。
叶凡:“师范生的意思,就是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鉴于国子学缺乏教师的现状,招收师范生是势在必行了。”
钟繇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和老夫想的差不多。”
郑称也附和一句,“那免费师范生的意思,就是不收学费咯?”
“当然!”叶凡回答的很爽快,“非但不收学费,在学校就读师范期间,学校还会给予师范生一定的补贴,就和助学金差不多。”
“应该没有这么简单吧?”
“emmm...”叶凡沉吟片刻,“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既然答应接受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就应该承担起免费师范生的责任不是?”
“那他们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呢?”
“很简单!”叶凡伸出一根手指,“师范生的学制是五年,在此期间,前三年,他们的课程和大家都一样。三年之后,他们将要做出选择,选定以后要教授的学科,最后两年就主攻那个学科的课程。在五年学成毕业之后,按照约定,必须服从国子学的调配,进入相应的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不低于十年。十年之后,任其去留。”
“好家伙,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要人家给你白干十年!你可真能獅子大开口!”
叶凡有些不悦,“我哪句话说让他们白干了啊?按照协议,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年间,会按照专业技能级别发放薪资,和其他教师一样,一个钱也不会少!”
郑称听了半天,也算是听明白了,但他仍然有个疑问:“昭伯,按理来说,当老师又体面又挣钱,为什么还要跟他们签协议呢?”
叶凡摇头苦笑,“不签协议的话,恐怕就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当老师了。”
叶凡明白,后世开设免费师范生,不仅是为了鼓励人们从事教师这个行业,更大的可能,是为了维持短时间内,教育人员的充足。
但是这可是三国啊,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
如果不签协议,五年学成之后,他们连学校大门都没出,就很有可能被太守,刺史直接征辟走了。
对于那些师范生来说,自己已经是个文化人了,有了更大的理想抱负,为什么还要窝在这里当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呢?
因此协议是需要的,是必要的。
钟繇和郑称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如果想要保证从教人员的数量,签协议确实很有必要。
最终,三人商定了关于入学年龄及招生的具体规定。
第一种,以普通方式入学,需年满八岁。入学之后,施行一三三二学制,即学前班一年,小学三年,中学三年。
中学毕业以后,无法再通过逐年升级的方式进入大学,只能参加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大学,学制两年。
另外,普通方式入学的学生,小学毕业或者中学毕业之后,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转为免费师范生。
第二种,家庭贫困以至于无法担负国子学学费的学子,南城的,可选择惠民小学,西城为慈济小学,东城为仁爱小学。
小学每年招生名额有限,仅为五百人,且严格限制入学年龄。
校舍由叶凡出资建造,学校每天提供一顿午饭,并为每个学校聘请一些当地的秀才,儒生作为孩子们的老师。
国子学会定时派马均,诸葛诞等人进行巡回讲课,教授孩子们一些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其学制和国子小学一样,一年学前班,三年小学,只是课程没有国子小学丰富,师资力量也不够强。
四年结束之后,这些小学生需要参加考试,然后按照名次,前二十名可以申请进入国子学中学部,前五十名可以申请免费师范生,但具体的录取事宜以当时的实际情况为准。
关于实际情况,叶凡特别提了一点,“在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时候,一定要审仔细了,三代以内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坚决不予录用!”
第三种,特招录取。
这种情况在第一届用的比较多,而且都是叶凡亲自行驶的这个权力。
像丘波,就是在没有展示出任何特长的情况下特招进来的,现在已经成了叶凡最得力的一个助教。
叶凡对特招的规定是,在某一个领域有重大发现,发明的人;对国子学有重大贡献的人,虽然这种人很少,但提出这种方式就是为了搜罗人才的,钟繇和郑称当然举双手赞成。
再将目光转移到招生前线。
马均和诸葛诞带着师弟们正在整理这两天被家长们填满的花名册,上面不仅有学生的姓名籍贯,连生辰都得写上,以方便计算年龄。
到正月十八这天,马均带着人,在东南西三面共七座城门内外都贴上了多达七百三十人的招生录取名单,上面还注明了,仅限正月十八,十九两日办理入学手续,届时将收取学费。
然而到了正月十九的傍晚,真正来报名并且交学费的,才不到二百人。
后来才知道,那些没来的,听说城外开了不要钱,还管一顿饭的小学,都纷纷去那里报名去了。
虽然学校还在建设当中,但他们听说有不用花钱的地方,而且还离家近,给我个不报名的理由先?
为了满足同时建造龙门山国子学校本部以及城东城南城西的三座小学,建材公司贾鹄在和集团总裁邓艾申请之后,开启了轮班模式,水泥窑日夜不息,砖窑也增加了人手,终于在正月底之前,为三所小学,提供了足量的建材。
黄初三年的正月和二月,是洛阳城里的泥瓦工最开心的时候。
这一个半月里,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水泥砂浆配合红砖来砌墙,更是学会了用垂线测量墙体是否竖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