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各出招数
苏放2024-06-09 10:372,917

  班长也荡着喜悦的笑容,不过他不能笑,一笑就满脸皱折子都显露出了。

  赵国华知道班长这是满心欢喜的真情表露。以前老为陈五女这个大龄徒弟担心,现在她嫁出去了,班长觉得老怀大畅。更高兴的是不但陈五女和胡莎莎回来了,还因为连里分来了四个人,是本县今年高中毕业招收的学徒工,三女一男,这回算是兵力充足,这是最令班长高兴的事了。

  班长于是悄悄地实行他的战略部署。他先是逼着连部追协作车间赶快完成四班改良的几个新夹具,又不动声色把倉库的刀具领得七七八八,拿回班里储存起来。

  后来赵国华才领悟过来,羗果然是老的辣,这一招就很有先见之明。

  四班的刀具库存不够的话,仓库自然要做计划报工具车间,工具车间就得计划安排生产。若等到最忙的时候才发现刀具不足,工具车间也不能马上赶出来,而且那时各车间都进入关键时刻,你的计划能不能挤进去作安排还说不准。

  还有刀具热处理也是这样,总之一紧就全厂都紧。急得上火骂娘也只能在自己车间骂,到了求别人的时候你得装孙子,装了孙子还是要等,时间就耽误了。

  班长果然是食盐多过食米,这些未雨绸缪的招数赵国华就没想到,要跟老工人学习的地方真是多着呢。

  对新来的学徒工,班长采用集中促成法。

  以前的传统做法,就是学徒跟着上班看师傅干活,过一段时间就上机床操作,师傅在旁边看着。学得好坏快慢则看各人的天分和缘分。好学的主动多问,或师傅主动、耐心教,碰上不敢问或师傅不爱主动的,那就掌握得慢了,要是和师傅搞不好关系,倒霉的日子就算开了头。

  班长叫上赵国华晚上在他宿舍给学徒工上课,把上日班的复退军人也顺带叫上。班长讲了两晚,把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基本要求给他们猛灌,把新学徒工要加工工序的操作和注意事项都说了个大概。别看班长平时不爱讲话,讲生产讲技术他是成竹在胸,半点也不磕碰。

  赵国华觉得班长这办法不错,新学徒工们包括吴达林、钱超雄几个复退回来的,都拿着笔记本听得入神记得认真。因为他们虽然有师傅带,但缺乏的是系统的学习,现在班长传授的不算全面,但也聊胜于无,起码也有了一个基本概念。

  第三晚班长非要赵国华讲,赵国华作了一些准备,把看图、绘图知识卖弄了一番,因为当工人连图纸也不会看,等于当兵拿枪不会瞄准。这些学徒工才知道,赵国华这么年轻就当上副班长,肚子里还是有货的。

  第四晚班长还是要赵国华讲,赵国华只好把保密制度、各项纪律制度还有团结协作精神讲了一通,倒也讲得头头是道中规中矩,新学徒听得全神贯注满脸诚惶诚恐。

  赵国华讲完了回到宿舍自己还觉得好笑,他妈的自己才正经了几天?倒一本正经给別人上课,时间长了这些人摸到他的底,知道他曾经上台作检讨挨批斗,不知心里会怎样想?

  耳朵长的指导员,把四班的新学徒工集中促成法向厂部作了汇报,薛国良于是又把它作好经验向各连队推广。那一阵子班长老板着的脸也带上了笑意,得到指导员表扬总比挨他的批评强,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进度还算满意,如无意外,说不定还能争取提前30天完成任务呢,不争第一也争个自豪。

  班长一直把眼睛盯着枪管班。枪管班是厂部、连部的重点,用班长的话说是大(老)婆生的,连里每次分配学徒工,也是让枪管班把身强力壮的先挑了去,剩下的才轮到其他班分。卡着他们脖子的是枪管钻孔太慢,按现在班产计算,已经开了三班日夜生产也赶不上趟。但是由厂技朮科组织攻关,薛国良副主任亲自坐阵督战,听说新的合金深孔钻头已经搞了出来。

  赵国华知道得多一些。因为他知道,前技术科的反动学术权威孔献华,就是那个看上去身体孱弱的老头,却是个金属材料专家,就是以他为主开展科研攻关的。现在看来是研制成功了。

  怪不得那阵子,那老头天天在深孔钻床边上打转,也常看见薛国良带着很多技术员们到枪管班,常常听到他们展开的热烈讨论,不过赵国华不敢靠过去,因为他记得保密条例有规定的,而且有两个保卫人员警觉的目光巡视,他不想惹上麻烦。

  但他还是做了一件可能惹上麻烦的事。

  尹这一段时间接触赵国华比较多,应该是考虑赵国华刚提上来,怕他经验不足,常给他指导意见,让赵国华深切感到尹兄长般的情意。

  这晚尹来到赵国华的宿舍,两人又闲聊起来。尹把话题转到了枪管班,问赵国华,知道他们搞出了什么合金钻头?

  赵国华摇摇头,说,不知道。不过他想起麦仲明说过的话,就说,好像是涂层合金钢钻头?

  尹问,知道具体的名称,具体的配方吗?

  赵国华大摇其头,怎么可能?别说我们不懂,就算枪管班的人,也搞不清楚的,只知道有了新钻头,加工提速了,班产增加了32%到38%。听说,现在还在继续研究新配方呢,那个专家隔三差五的来枪管班。

  尹目光闪烁,说,我让你关心这些,了解这些,是让你脱离四班的羁绊,眼光放阔一点。你想,上头正为某个事情感到头疼,你敏锐地发觉了,你甚至动脑筋想到了解决办法,上头会怎么看你?

  赵国华明白尹说的意思,但他更明白隔行如隔山,有些事是不能想当然的。

  尹自然也明白赵国华的想法,他打开带来的纸包着的物件,拿出来的是一瓶酒。赵国华一看,这瓶酒已经变成红棕式,招纸都很残旧了,他认出了是一瓶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在广东很有名气的,而且药效很不错。

  看赵国华不解地看过来,尹就教导赵国华说,搞合金钻头我们不懂,对吧?怎样在这个事上也立下一功,或者给上头留下一个好印象呢?搞合金钻头靠专家,对吧?这专家我也看见了,你注意到没有,他腿脚不好,走路也有点磕磕绊绊,送一瓶药酒给他外涂内服,他身体好了,革命干劲更足了,研发工作更顺利了,也该给你说一句好吧。

  道理当然是这个道理,但问题是,这个专家其实是个被专政对象,即使参与研发工作,也是受监视的。关心、关怀他,会不会惹上麻烦?

  尹也猜到了赵国华想说的话,便说,一般人都是这样想,但你想想,能参与研发,说明还是有利用的价值,我们帮助他治疗疾病,他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为什么不能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呢?

  赵国华这才领悟到尹说话的真正内涵,确实对尹很是佩服。他记得有一句话说,工夫在诗外,尹用很具体、很细微的事例,进行了很深刻的诠释,他知道自己的政治思考能力拍马也追不上尹。

  赵国华这回学精乖了,没有直接把药酒拿给孔献华,而是把酒带到连部,对指导员说,我知道枪管班的深孔钻头研究到了重要关头,那个专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看他走路蹒跚,应该是风湿病发作了。刚好我有一瓶药酒,想贡献出来。老专家身体好了,就能更好地为革命工作了。

  指导员拿起药酒仔细看了看,酒是原装密封口的,他还是拿到鼻子下闻了闻,问道,这酒哪来的?

  赵国华早有预案,回道,家里带来的。

  指导员觉得奇怪,你年纪轻轻的有风湿病?

  赵国华唉了一声,说,拿错了。

  看指导员追究的目光,赵国华就解释说,我们打篮球常受伤,上回回家探亲,就想带一瓶跌打酒回来备用,走得匆忙,拿的时候没仔细看,回到厂才知道拿错了。这两天看那专家走路很不得劲,就想起这药酒说不定有用,所以……

  指导员想了想,问赵国华,你知道那个专家是什么人?

  赵国华坦然答道,知道,反动学术权威。但我想,解放军也优待俘虏嘛,再说,他现在是在为我们的革命生产服务,我看他一把年纪了,优待一下还是可以的。他身体好了对革命工作更有利。嗯,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果错了,请指导员批评!

  指导员笑了,说,有进步嘛,学会思考了。好吧,药酒留下,我请示请示,同意了就给他,不同意,就退回给你。

  

继续阅读:第五十八章 死在冲锋路上也要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兵工厂: 一个调皮青工的逆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