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生产的厂革委会副主任薛国良,手上有一张全厂各个零部件的进库时间、完成数量、所属连队班组明细表。这是他受到二连四班排进度表的启发,要生产科搞出来的。谁先进、谁落后,谁拖了全厂的后腿,一目了然。
所以,周主任在中层以上干部的会议上,把这张表印发下去,在讲话中一改在全厂大会上平和的语气,措词严厉,对排在表里最后面的十个零件所属连队,不但提出了批评,而且划下时间红线,到时整改不力的,先做检讨,然后处理。
在会议上,周主任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不能在会议口喊紧跟,要真正下到班组,了解生产,了解第一线的工人,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上下同心,这样才能有凝聚力,有最强的战斗力……
保卫科孙科长跟着厂部一个调研组来到六连。六连是总装,在最后的突击装配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特别最后那一段时间,来支援的人员多,竟然出现一些调配人员混乱、工具管理和调配混乱等等问题,所以也要总结经验教训,不能一到“大兵团”战作就发生混乱,令效率事倍功半。
孙科长没参加会议,在车间里东看看西看看。后来,他把副连长郑叫出会议室,和他攀谈起来。
郑弄清了孙科长的来意,就向孙科长详细地介绍了赵国华和谢毅的过往,并且着重讲述谢毅和副班长彭浩矛盾来由,以及谢毅向厂告密、致使工人请愿行动失败。这些情况,都是郑回厂以后,多方了解以后掌握的,特别是由二连调到六连的彭浩,郑多次向他了解谢毅的表现,所以言之有物。
郑由此向孙科长强调,谢毅不值得信任。
谢毅通过高指导员向厂告密的事孙科长知道,控制原技校生的行动还是他主持的呢。听了郑的意见,孙科长不动声色,回到了保卫科后,立刻分派手下开展调查。
调查的结果对谢毅很不利,几乎是墙倒众人推。孙科长就心中有数了。
在厂部开会讨论调研结果时,保卫科孙科长坐到二连高指导员身边,低声说,现在有时间了,搞一搞?
高指导员愕然,什么搞一搞?
孙科长做了个手势,说,谢毅,传单。
高指导员犹豫,没有马上表态 。
高指导员犹豫的原因很多。他是冯主任一系的,听说冯调走后开始被调查,冯调兵工厂前原来工作的单位,已被查处2人。而另一个原因是,高指导员希望保持平稳。他看得出来,生产不知不觉已经排在第一位,连队现在不能出乱子。新领导人不会容忍下面破坏维稳的人
高指导员还未说话,保卫科的汤干事匆匆赶来,把孙科长叫到外面,然后报告,厂里出事故了。五.七连队的围墙倒塌,死了两个人,女性,一个三十七岁,一个四十三岁,是厂的家属工。
五.七连队是工厂为解决职工家属经济困难而专门成立的劳动组织,按性质划分属于集体企业。厂里一些犯路线错误、一般错误的中层干部,在没有正式结论解放之前,也有安排在五.七连队的
一些职工从原藉老家带了妻子儿女和老人,全家人只靠职工一人工资养活,生活就属于困难一类。在没有解决招工、户藉之前,五七连队负责领导愿意加入五.七连队的人,一部分人以临时工的身份,在厂里做搬运工、后勤部门的辅助工等。大部分的人就搞养猪、养鸡、开垦荒地、种菜、加工、泥水砖瓦、缝补等副业,厂里派干部专门管理,盈亏自负。
孙科长闻讯大惊,返回会议室向政治处主任汇报后,急忙奔向事故现场。
赵国华也知道了这场事故,因为其中一个死者是林志杰老婆。林志杰听到恶噩,差点当场昏倒,后来在老乡的陪同下去处理后事。
林志杰原配老婆早年病亡,留下了一个男孩。这个老婆是续弦,一直没有解决户口问题,跟丈夫到了这个兵工厂,在五.七连队当临时工,天有不测之风云,竟然死于这场意外。
赵国华和吴达林晚上去了林志杰的家作慰问。
林家一遍凄凉境象。家属区里很多老乡和邻居在进出帮忙。客厅有一个类似灵堂的设置,供放着逝去者的遗像。林家有两个小男孩,大的十四岁,小的才九岁,头上都扎着白布带孝,表情哀愁而麻木。
而林志杰则躺在里屋床上,因为受不了这个打击,原本体弱的他病倒了。同是老乡的唐丽华,哭得眼睛都肿了,正在床边安慰病人。
林志杰一个星期没上班,回来上班后也是精疲力竭的样子,上了两天班又开了病假条请假,高指导员就有了想法
高指导员有了想法,就和连长、副连长交换意见,取得他俩的支持,然后召集支委开会,在支委会上统一了意见。然后,他把赵国华召到连部,做了一次恳谈
高指导员对赵国华说了二连党支部的决定。免去林志杰二连四班班长职务,仍然担任四班党小组长,吴达林副班长职务不变,赵国华任四班长。
赵国华心里翻起巨大波澜。
赵国华没想到,欧镜明老班长走了,林志杰班长病了,四班的担子落在他的头上!
高指导员面带亲切的笑容,简略的讲述了四班这一年来的进步和成绩,说,四班是一个有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体,要保持和传承这个优良传统,必需要有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领头人,就像欧班长一样,全心全意忘我工作,搞好团结,搞好生产,用实际行动投身文化大革命,那怕为革命事业作出牺牲!
赵国华沉默了好一阵子。
高指导员没有催促,他起身给赵国华倒了一杯水,眼角含笑地坐在一旁看着赵国华
其实一霎间赵国华已经想了很多。
赵国华明白今天这个谈话,还有党支部的决定,都说明在他身上以前的发生的事,全部翻篇了
很快,赵国华就做出了决定。他不能拘泥于过去,尽管指导员没有提以前的事,还有那个要命的传单的事,但今天指导员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了。他如果揪着过去不放……
赵国华浮想联翩。他马上想到了老班长,想到了老班长的重托和期望,想到了自己进厂时的雄心壮志,现在机会摆在面前了,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赵国华想通了,为了老班长的心愿,他愿意放下个人荣辱。
赵国华抬起头,很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我愿意干这个班长,我也一定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干好这个班长!
高指导员满意地笑了,他伸出手,赵国华赶紧站起来,和高指导员双手紧握。
高指导员充满信心地对赵国华说,我相信!
这一夜,赵国华想了很多很多,到晚上过了十二点,听着上夜班的工人都下班回来了,赵国华还在思考着问题,又过了好久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新的四班班长赵国华,在下班后到连部,对连长和指导员说,我有些想法,要请示请示。
指导员和连长很高兴。赵国华是个会动脑子的人,他把脑筋放在工作上,对四班只会有好处没有坏处。
赵国华把他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赵国华的想法是,搞好四班是欧镜明班长的遗愿,也是他重整旗鼓积极上进的基石,所以,他愿意花全部精力和心血,也一定要保持四班的先进性!
指导员和连长连连点头,赵国华有这样的正确认识和磊落胸襟,这就保持了四班前进的正确方向,因为大家嘴上都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看来选赵国华当四班的火车头选对了。
赵国华提了六条新措施。一,政治要挂帅,要积极参加文化大革命,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坚持世界观的改造,不但要出合格的产品,也要出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二,重新核定两个零件每道工序的班产定额。既要留有余地,又要保证主要生产时间工作量饱满。
三,设立班里兼职检查员,定期对班内的图纸、量具、刀具、夹具进行自查,确保不出安全事故。
四,每周增加一次班务会,主要内容为学习生产技术,由班里老师傅们轮流主讲,帮助青年工人、复退军人、学徒工尽快掌握机械知识、制图知识等等,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五,树立四班是先进班组的观念,每项政治任务、每项工作、每个生产,都要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和实践,让全班每个工人都保持旺盛的斗志、积极的态度去争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六,在班组成立工会小组,并且提名何胜老师傅担任四班工会小组长。
指导员和连长越听越高兴,赵国华有强烈的进取心,提的这六条意见,非常中肯!
指导员和连长不约而同的,都感到被赵国华将了一军。二连四班不光是二连、而且是全厂第一个提前30天完成翻一番的班组,为什么只是进行了口头表彰,为什么不把它树为先进班组?
指导员和连长心有灵犀的对视了一眼,准备开支委会好好讨论这个问题,当然,赵国华提出的其他问题也要认真讨论。
连长考虑,二连各个班,是不是都要设立兼职检查员?有枪管二班陈有财的前车之鉴,再形成制度,专人兼职、定期检查,一定能堵塞量具这个可能出大问题的漏洞。
指导员则对赵国华的设立工会小组的提议很感兴趣。赵国华说这是五驾马车,让他觉得很新鲜。经过了解,国营老厂、大厂以前都设有工会,车间自然有,直至班组都有工会小组,在事关工人福利等问题代表工人向上一级反映,其中很具体的一个工作内容,是对有困难的职工实行补助提出初步意见。
这是一个领导和基层工人联络的一个渠道,可是这个组织在文革中停摆,很多新工人不知道工会,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赵国华的意见被指导员汇报到厂政治处。指导员得到的反馈,是周主任赞同,同意试点搞一下,并且表扬了二连党支部
指导员和连长对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于是就有了很多的想法,而走出的第一步,就是重组工人委员会的工作隆重展开,各个班组相继成立了工会小组。在赵国华的推动下,何胜当上了四班工会小组长,并且当选二连工会副主任。
于是,何胜这个老工人竟然焕发青春,开始注意自身言行,一改从前神憎鬼厌的样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