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三线
烈风宗主2021-06-23 13:562,579

  杨岐决定也用一把防马栅,但是他可不傻,他看过具体的历史文献,真正的历史资料显示,长筱之战中,防马栅曾被李傕军突破,织德联军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所以他用归用,并不是像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只用防马栅,他还在防马栅前面一段距离,叫人在地上插好拒马尖刺,并用泥土和冰雪覆盖,伪装成低矮灌木的样子。

  远程部队以火绳铳手、突火枪、弓弩手、轰天雷的顺序依次站在防马栅后面,骑兵放在两翼,步兵拖后补位,摆成攻守兼备传统阵型。

  布置完了以后,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敌军也不傻,他们不冲防马栅怎么办?

  怎么办?

  有一个办法:

  祈祷。

  战争本来就是这样,你只能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及有限的预测,敌人具体会有怎样的行动,你也不能控制。

  所以在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祈祷了,祈祷李傕头铁,朝着中间的防马栅硬顶。

  他顶不顶先不着急说,按照惯例,还是要大概一下本次战役双方部队大概信息。

  此次出击,李傕军一共分为五阵,阵位、将领(还是熟悉的随机大众脸姓名)和军队规模大致是这样的:

  右翼,席巴,三千人;

  中军,秃发术,及其他县兵,三千人;

  左翼队,田杰宝,三千人;

  总预备队,李傕,副将荀罗,四千人;

  郑县留守,甄象,约两千。

  其中,李傕、荀罗、席巴率领的是纯骑兵,另外少/民将领秃发术麾下也有一千骑兵,一共加起来就是传说中的八千西凉铁骑。

  注:以上姓名除李傕外,皆取自三国全面战争随机大众脸姓名,有任何谐音哏均与本作者无关。

  这基本就是李傕军的情况。

  而河南军三万四千人,排布如下:

  左翼,成廉,随奕,六千七百人;

  中军,杨岐,曹性,正规,一万七千人;

  右翼,嵇霸,马统,六千七百人。

  河南军的左右两翼都是轻骑兵,总数庞大,但真实战斗力是没法跟西凉铁骑比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有一万三千四百人,但他们一共只有六千匹战马,人均0.45匹,相当的尴尬。

  中军就不一样了,两万七千余人,火绳铳兵一千三百人,突火枪手一千人,轰天雷五百杆,射声士两千,蹶张士四千,剩余八千多人以持戟士为主,夹杂少量环刀士。

  除此以外,还有游种率领持戟士及弩手,共计三千六百人继续向西,袭击蓝田,打算截断李傕退路。

  经常玩全战类游戏的朋友应该看得出,河南军的部队配置非常科学,进可突击,退可社保。

  李傕军就不一样了,骑兵占比超过一半,可以说是相当的暴力。而这样暴力的配兵,也就决定了李傕军的战术也是十分的单一,八说了,一个字,“冲”就完事了。

  就在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夹雪,到了今天也就是腊月廿三的清晨卯时三刻,雨夹雪骤停。

  这样的天气,对双方都是一种考验。

  而在杨岐看来,这片不大的战场早已是一片泥泞,连天气都仿佛在预示着敌军的失败。但他没敢说出来,因为他过去曾经看过许多星际二的比赛直播,见识过“飞龙骑脸怎么输”、“刚刚好,亲本什么都算到了”之类的惨烈场面,深知毒奶的可怕。

  卯时四刻,战事就在一片寂静中开始了。

  此时,小小的县城中只有数百守军,西凉军团早就突破护城河,城池其包围得水泄不通。

  护城河外,军容整肃的李傕军遥望一片洼地外的河南军军,静静的,没有一丝声响。

  “莫慌、莫慌。”一身黑漆锻甲的杨岐抚慰着被可怕的宁静吓坏的坐骑。

  随着四下一轮节奏的鼓点声起,最前端的席巴部的轻骑兵(相对轻)先动了起来,鲜艳的旗帜抖动,发出可怕的哗啦声。

  杨岐不敢轻敌,眼见敌军行动起来,忙亲自指挥:“所有人听候指示——”

  站在栅栏后,第一排的铁炮手门立即站好,凝望着前方将大地踏得震颤的西凉骑兵。

  “预备——”

  喊杀声逐渐清晰可闻,西凉骑兵们手中的枪头直闪寒光。

  “放!”

  栅栏内外顿时硝烟弥漫,人人伸手难见五指。唯有马匹愈发惨烈的嘶鸣声,告诉众军敌人正在迅速靠近。

  “说了不要慌,骑兵再强,没了马也不过是我们嘴里的肉!”杨岐三言两语,就让后排的士卒冷静了下来。

  如果按照长筱之战的套路,这时候就会发生下面的情形:

  偏偏就在此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报——敌军已经突破三处防马栅栏!”

  “什么?”杨岐先是一惊,但很快冷静了下来,向传令兵下令,叫众将士支援火绳铳队。毕竟战场上突发状况太多,不可能凡事都根据计划来,这样的情境,他早已不是第一次碰上了。

  “是时候让西凉人瞧一瞧我们河南猛士的武勇了!”

  将士们的信心值得褒奖,只是这句话说出去真不怕人笑话?

  果不其然,添油战术添过去的两千人,外加原本就站在火绳铳队后面的五千人,很快被突进栅栏后的一千多西凉骑兵杀的丢盔弃甲……

  到这儿就截止吧,因为这一幕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杨岐早就很贴心地为西凉骑兵们设置了低矮植被状的拒马尖刺。

  因此,在第一轮射击后,训练有素的西凉骑兵在将军席巴的鼓舞下,继续向防马栅发动冲锋。冲锋的结果就是,撞在拒马上,一下子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后面的骑兵冲到前方,与前方的骑兵挤作一团,成为河南军射击的活靶子。

  不得不说,社保流是真的爽,把弹药、箭矢泼向敌军,自己无伤,做一个、不、是一群冷酷的杀手。

  席巴难以抵御密集的远程攻击,当场阵亡,其部大多也战死在防马栅前面一小截的拒马桩处。部分没死的,躺在潮湿而又冰冷的草地上发出哀嚎,但他们也就活这一阵了,很快严寒就会彻底吞噬掉他们的生命。

  李傕军右翼席巴部在极端的时间内就如血条消失一样覆没,给他们全军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

  杨岐不是织田信长,李傕也不是武田胜赖,他没有像那位铁头娃一样跟对手死磕到底,把几乎所有的精锐和重臣全部葬送在相似的泥泞战场上。

  李傕见识到了河南军的实力,也看准了河南军的阵型只适合稳步推进,不适合迅速追击,因此果断命全军收拾收拾,县城也不要攻了,赶紧向西撤回蓝田,先稳一稳或许还有的打。

  事实也如他所判断的那样,河南军主力并没有及时追赶上来。

  但等他领军跑了小半天,快到蓝田的时候,就发现,他是没机会再稳一稳了。

  因为蓝田已经插上了河南军的旗帜,那位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种的将军游种,早已转进如飞,趁着李傕将大部队拉出,蓝田空虚的时候,把城给偷掉了。

  昔日叱咤风云的大司马、幕府(车骑)将军李傕见前无退路,后有追兵,也只能仰天长叹:“难道这就是我的命运吗?”

  也许这句台词太中二了,也不符合本小说的气质,但很符合李傕这种身份的人。

  此时,李傕回忆起了曾经的种种过往,随董卓入洛阳、破朱儁,后又败吕布、杀王允,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直到杀樊稠,挟汉帝、战郭汜,直至今日,被人前堵后追,狼狈不堪。

  那真是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在最后一刻,李傕重新拾起了作为西凉军阀的尊严,决心要像一个真正将军一样,马革裹尸。

  “全军听令!”

继续阅读:第362章 教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第一炮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