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奸猾之人
烈风宗主2021-06-23 17:282,304

  “我知道,天下美人多的是。但像冯夫人那样的,恐怕很难再遇到了。而且即便再遇到,我也不是曾经的我了——”

  他垂下头,喃喃自语:“我不配。”

  当时,是他凭着记忆“发明”出了火药,将冯夫人救出黄巾山寨。从那以后,尽管冯姿只顾得上给他添乱,但是他并没有半句怨言,只管一心帮助冯姿。

  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单纯幼稚、又貌美绝伦的女子。

  然而今天,他却用因他才出现的堪称怪异巨兽的恐怖火器,亲手送这个纯真的女人上了西天。

  他用火器救了她,又用火器杀死了她。

  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理智到冷酷的决定。

  董昭看出杨岐情绪低落,就岔开话题,问:“那主公不妨再说说第二件事吧。”

  第二件事,指的是“理智到幼稚的事”。

  杨岐摇摇头:“这会儿没心情了,以后再说吧。”

  董昭点点头:“好吧。”

  可杨岐的神态分明在表明:他不想说,并不是因为没心情,而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与此同时,宛城内另一处宅子内,汉末最奸诈狡猾的矬子曹老板,刚刚叫人收拾好房间,打算好好歇歇,毕竟他也是参战方,虽然攻城不是主力,但是盯着看也是很累的,主要眼睛太干,需要养养精神。

  因此曹操就躺在榻上,微瞑双目,盘算着和杨岐瓜分战利品的事。

  之前忘了说,雷叙等人被炮击轰死后,内城里的张绣等人就投降了。

  看来所谓“西凉军没有软蛋,都是死战到底的硬汉”还是太夸张了,再硬的汉,也架不住炮轰的。

  张绣余部悉数投降,但河南叛军陈宫等人却没有抓到,看来他们早在决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找机会偷偷溜出宛城了。

  如无意外,陈宫带着残部,不是往东投奔袁术,就是往南去投奔刘表了。

  到底哪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陈宫可是害得他差点完犊子的人,所以曹操就在这儿琢磨,连休息时都在思考。

  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荀彧步入房中,轻声唤道:“主公,智缺法师前来拜访。”

  “来了啊?”曹操睁开眼,双瞳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很快,一名身穿粗布连帽斗篷的男子走进来,把兜帽掀开,露出锃光瓦亮的脑门,头顶上还有六个戒疤。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文殊寺的一名武僧,智缺。

  智缺从怀中取出两样东西,递给曹操。

  一样是粗粗长长的铁制管状物,另一样是生铁罐头、里面装着大家都懂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就是文殊寺僧兵袭击河南军运输队,抢到的轰天雷和震天雷。

  曹操摸着轰天雷粗长的铳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杨岐命火药作坊匠师所创制的轰天雷,只是借用了《水浒传》里的一个词,其真实面貌更贴近于宋金时代的“飞火枪”。

  飞火枪是一种竹纸制管型火器,是金朝军队的一种装备。

  当时宋朝与金朝经常交战,金朝学习宋朝的制作方法,发明了这种飞火枪。

  飞火枪的枪筒长两尺多,用十六层敕黄纸制成的。枪筒内装有柳炭、铁渣、瓷末、硫磺、砒霜等物。

  与敌军交战时,士兵用腰间悬挂的内置火种的小铁罐引燃,此枪能喷射出一丈多长的火焰,同时铁渣等物也一同喷出,对前方的敌人造成杀伤,“辄前烧十余步,人亦不敢近”。

  1233年,蒙古大军追击逃往归德的金哀宗。金军大将率四百余人用飞火枪夜袭蒙古大军,结果蒙古兵溃不成军,伤亡三千五百余人。

  历史上的“飞火枪”是竹纸制,而杨岐参照创制的轰天雷是以金属为枪管,枪管更粗、口径更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强,所以才能够发射小号的震天雷,形成大面积的抛射与轰炸,近似迫击炮的效果。

  曹操在端详轰天雷,荀彧则拿起铁罐形状的震天雷研究,并说:“主公,如果我们能破解这些武器的配方与结构,并加以仿制,日后我军定能在沙场上战无不胜啊!”

  曹操笑着点头,然后对智缺道:“这一次多亏了法师,法师奔波忙碌辛苦了,还请先随我的军士去别处饮茶歇息,待会儿操定有好礼奉上。”

  “曹公客气了。”智缺法师单掌置于胸前,躬身行礼,便倒退着走出屋外。

  踮起脚看见智缺走远,曹操才回头把轰天雷放在桌上,对荀彧道:“文若啊,你说的不错,如果我们能破解这些武器的配方与结构,并加以仿制,日后定能在沙场上战无不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配方?”

  荀彧拿着震天雷,凑到鼻尖嗅了嗅,道:“闻起来像是有硫磺和硝石。属下曾听过一个传说,说的是先秦战国时期,有方士炼丹过程中,将某些材料混合在一起,结果炼丹炉爆裂失火,方士被当场烧死。属下觉得,如果不出意外,这铁罐中的材料配方,就是那时节方士所混合的材料。”

  “话是这么说,”曹操道,“问题是战国的方士,距我们已有数百年,就算他当时没有被烧死,也没法活着告诉我们配方。”

  荀彧想了想又说:“那不妨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看看?”

  曹操盯着震天雷有一会儿,说:“那就倒呗。”

  于是两人将震天雷的引线拔除,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火药倒出一些在桌上。

  看着这一小撮黑黑的粉末,荀彧陷入了迷思。

  曹操捻了一点在手上,放到鼻子下闻了闻,倒像是明白了什么,说:“如果不出意外,应当是木炭、硝石和硫磺三样东西。”

  荀彧道:“木炭哪家都有,硝石的话猪圈、马厩、茅房附近的墙角都可以扫到含硝的土块。至于硫磺,恐怕稀缺一些,但兖州就有几处产出涅石的矿井,可以从中提取。”

  曹操点点头,但问题仍然在于:“比例是什么样的?”

  想来想去,荀彧倒想到一个人:“主公,不妨让他来试一试。”

  “谁?”

  “葛孝先。”

  葛孝先,孝先是字,名玄,葛孝先就是葛玄。

  葛玄是什么人呢?葛玄乃是吴丹阳郡句容县都乡吉阳里人(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南的句容市),祖籍山东琅琊,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号仙翁,被尊称为“葛天师”。

  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葛玄为汉下邳僮侯葛艾后裔,祖葛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葛弥,豫章第五郡太守。父葛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随左慈学道,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

  注意,他是左慈的弟子。

  那么问题来了,左慈与杨岐第一次邂逅的时候,葛玄在哪儿?

继续阅读:第272章 大师弟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第一炮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