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一会李云龙?”
方立功顺着楚云飞的指挥棒看去,眉毛微微一挑。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有些不解地问道。
“云飞兄,可是那李云龙又有什么不轨的举动,惹到你了?”
在他看来,除非是李云龙又干了什么出格的事,否则以楚云飞的身份和性格,绝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要“会一会”他。
楚云飞转过身,示意方立功坐下。
他亲自给方立功倒了一杯茶,神色依旧凝重。
“立功兄,你先看看这个。”
他将那份关于独立团的情报,推到了方立功面前。
方立功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才不紧不慢地拿起那份薄薄的情报纸。
他的目光扫过纸上的文字,一开始还带着几分随意。
可当“炼钢”两个字映入眼帘时,他的动作,明显地停顿了一下。
随即,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在他嘴角浮现。
他放下情报,看着楚云飞,摇了摇头。
“云飞兄,这就是你说的万分紧急的要事?”
“恕我直言,这简直是荒谬!”
方立功的反应,和之前作战室里那些年轻参谋如出一辙,甚至更加不屑。
他作为358团的参谋长,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对军事、工业这些领域,都有着相当专业的认知。
他扶了扶眼镜,开始了自己的分析。
“云飞兄,我们从几个最基本的角度来看。”
“第一,技术。”
“炼钢是何等复杂的技术?它需要精确的配方,需要对炉温的精准控制,更需要大量懂行的技术人员。他李云龙部,一群拿锄头镰刀的农民,连字都认不全,谁来负责技术?靠嘴巴吗?”
“第二,资源。”
“炼钢需要什么?需要大量的铁矿石、焦炭、石灰石。这些东西,都不是地里的大白菜,说有就有。他独立团龟缩在山沟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来的人力物力去开采和运输这些东西?”
“第三,保密。”
“如此大的动作,建高炉,采矿石,必然是烟尘冲天,人声鼎沸。他怎么可能瞒得过日军的飞机和特务?日本人难道是瞎子聋子,会眼睁睁看着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建起一座兵工厂?”
方立功每说一条,都显得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他最后做出了结论。
“所以,云飞兄,依我之见,这百分之百是李云龙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
“其目的,不外乎是虚张声势,想在我们和日本人面前,抬高他自己的身价罢了。”
“此等伎俩,实在是上不了台面。我们若是当真了,派人去查,反倒是小题大做,平白堕了我们358团的威名,让外人看了笑话。”
在他内心深处,他觉得楚云飞这次确实是有些过于谨慎了。
对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土八路,如此重视,实在是有失晋绥军精锐的颜面。
听完方立功这番条理分明的分析,楚云飞并没有动怒。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直到方立功说完,才缓缓地摆了摆手。
“立功兄,你说的这些,都有道理。”
“换做是任何一个其他的对手,我都会和你有同样的想法。”
楚云飞站起身,重新走到地图前,目光幽深。
“但对手是李云龙。”
“对这个人,我们绝不能用常理去揣度。”
他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我不管他是真是假,也不管他是虚张声势还是确有其事。”
“我只要一个结果。”
“一个由你,亲眼去看过之后,带回来的,确切无疑的结果!”
他转过头,看着方立功,眼神不容置疑。
“所以,这次,你必须去一趟。”
他加重了语气。
“你此行,明面上,是代表我楚云飞,去进行一次‘友好访问’。我会给你准备一批我们缴获的日军药品,还有一些布匹,作为礼物,也算是全了我们同为抗日军队的情分。”
“但实际上,你的任务,只有一个。”
“那就是用你的眼睛,仔仔细细地去看,用你的耳朵,认认真真地去听。”
“看清楚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听清楚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是真是假。”
“记住,立功兄,这一次,我们不要任何的分析和推测。”
“眼见为实!”
看着楚云飞如此坚决的态度,方立功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
虽然他心里依旧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服,立正敬礼。
“是!团座!”
“卑职,谨遵命令!”
任务,就这么定了下来。
方立功的行动效率很高。
他很快就从后勤处,挑选出了一批包装完好的磺胺粉、纱布和几匹上好的蓝布,作为此次“友好访问”的礼物。
他又亲自挑选了一队最精干、最机灵的卫兵,换上便装,配上驳壳枪。
一切准备就绪。
在出发前,方立功召集了同行的卫兵,做了个简短的训示。
他看着眼前这些精神抖擞的晋绥军士兵,脸上带着一丝自信的微笑。
“弟兄们,此次去赵家峪,名为访问,实则不过是去戳破一个泥腿子的牛皮。”
“都给我把眼睛放亮点,但也不用太紧张。”
“咱们是去友军的地盘做客,不是去龙潭虎穴。”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Gesellt的轻蔑。
“早去早回,别耽误了咱们喝下午茶的时间。”
“是!”
卫兵们齐声应道,脸上也都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在他们看来,这确实是一趟轻松的差事。
就这样。
一支由358团参谋长方立功亲自带队,以“友好交流”为名义,实则肩负着刺探重任的小队,备好了礼物,跨上了战马,一路向着东北方向的赵家峪,疾驰而去。
马蹄卷起一路烟尘。
方立功骑在马上,心中还在盘算着,见到了李云龙,该如何用三言两语,就让他那点小伎俩无所遁形。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回去之后,该如何向楚云飞汇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何等的正确。
与此同时。
数十里之外的赵家峪。
独立团的第一座高炉,经过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已经万事俱备。
战士们正在做着点火前的最后清理工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耿忠站在高炉下,对一旁的李云龙,做着最后的确认。
“团长,焦炭、矿石、风箱,全部就位。”
“万事俱备。”
他抬起头,仰望着那座沉默的工业图腾。
“明天一早,我们就可以……第一次点火了。”
两条完全不同,却又即将交汇的命运之线,正在这片晋西北的土地上,悄然收紧。
一场好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