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也要听话?”
李云龙顺着耿忠的目光,看向那四台静静矗立在高炉旁的巨大风箱。
他挠了挠头,一脸的不解。
“这风箱,不就是个出气的玩意儿嘛?只要弟兄们有力气,玩命地拉,不就有风了吗?这玩意儿还能有什么名堂?”
在他看来,这比洗焦炭还要简单,纯粹就是个力气活。
“团长,问题就出在这‘玩命地拉’上。”
耿忠走到一台风箱前,用手拍了拍那巨大的木制拉杆。
“您想,这十六个弟兄,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做到每一次推拉的力气、速度都一模一样吧?”
“有的人拉得快,有的人拉得慢;有的人这会儿力气大,过一会儿累了力气就小了。”
“这样一来,送进炉膛里的风,就是一阵大,一阵小,时断时续。”
他看着李云龙,打了个比方。
“这就好比咱们烧火做饭,你对着灶膛,一会儿猛吹一口气,一会儿又半天不吹,那火能烧得旺、烧得匀吗?”
李云龙不笨,一听就明白了。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这风,得稳!”
“没错!”耿忠重重点头,“不光要稳,还要持久!要像一条平稳流淌的大河,而不是时而泛滥时而干涸的山沟!”
“只有持续、稳定、强劲的风,才能保证炉内的温度一直维持在最高点,才能让矿石和焦炭在最佳的状态下发生反应!”
陈老汉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他抚着胡须,补充道。
“耿科长说的没错!我们烧窑,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火候’!这火候,一看火,二就是看风!风不对,烧出来的砖,不是裂了就是生了,全是次品!”
李云龙这下是彻底明白了。
他看着那四台风箱,第一次觉得这玩意儿也不是那么简单。
他烦躁地踱了两步。
“那……那怎么办?总不能给弟兄们安上个一模一样的胳膊吧?”
“那倒不用。”
耿忠笑了。
他看着那些负责鼓风的、一个个膀大腰圆的战士,眼里闪过一丝狡黠。
“团长,咱们独立团的兵,最擅长的是什么?”
李云龙一愣,随即挺起胸膛,傲然道。
“那还用说?当然是打仗!是令行禁止!是听指挥!”
“这就对了!”
耿忠一拍手。
“既然是咱们最擅长的,那咱们就把这鼓风,也当成一场仗来打!”
“当成仗来打?”
“对!”耿忠的眼神变得明亮起来,“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一样,但我们需要他们像一个人一样行动!”
“我们要给他们制定一套标准,一个节奏!”
“我们要让他们……协同作战!”
当天下午。
所有负责鼓风的战士,被重新召集到了高炉前。
耿忠,这位“总工程师”,此刻又摇身一变,成了“总教官”。
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直接让战士们站成四排,每一排四个人,对应一台风箱。
“同志们!”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从现在开始,忘记你们自己!你们不再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你们是一个整体!一个战斗小组!你们的名字,就叫‘鼓风机’!”
他指着那巨大的风箱。
“你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个大家伙,按照我的命令,精确地呼吸!”
接着,他开始下达一系列古怪的口令。
“听我口令!”
“全体都有!预备——!”
“推——!”
十六名战士,下意识地,同时将风箱的拉杆奋力推出。
“一,二,三,四。”耿忠开始数拍子,像音乐指挥一样。
“拉——!”
“一,二,三,四。”
“推——!”
“一,二,三,四。”
一开始,战士们还不太适应。
大家高矮胖瘦不一,力气大小不同,动作难免有快有慢,显得杂乱无章。
四台风箱发出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杂乱无章,像一群没头苍蝇在嗡嗡乱叫。
李云龙在一旁看着,直撇嘴。
“这……这能行吗?跟娘们儿跳舞似的。”
耿忠却不急不躁,一遍又一遍地纠正着他们的动作和节奏。
“前面的不要那么用力!把力气留到后面!”
“那个谁!你慢了半拍!跟上你前面同志的节奏!”
练了半个时辰,效果依旧不甚理想。
战士们累得满头大汗,动作却还是很难统一。
耿忠停了下来,他知道,光靠口令和强制,效果有限。
他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
他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清了清嗓子,居然……唱了起来!
“风儿啊你吹得猛又长,嘿呦——!”
“炉膛里那炉火烧得旺,嘿呦——!”
“铁水啊你快快地流淌,嘿呦——!”
“打出那炮弹去打东洋,嘿呦——!”
他唱的,是自己根据前世一些劳动号子,胡乱编凑的“鼓风歌”。
歌词简单直白,充满了力量感。
曲调更是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嘿呦——!”
这个尾音,正好对应着一次完整的推拉动作。
战士们先是一愣,随即一个个都乐了。
“都听明白了没有?”耿忠笑道,“从现在开始,这就是咱们鼓风队的战歌!跟着我的歌声,跟着这个节奏来!”
“是!”
战士们齐声应道,脸上满是新奇和兴奋。
“预备——唱!”
“风儿啊你吹得猛又长,嘿呦——!”
当耿忠的歌声再次响起时,奇迹发生了。
十六名战士,仿佛瞬间找到了灵魂。
他们不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被这雄壮的歌声,拧成了一股绳。
他们的动作,随着那“嘿呦”的号子声,变得整齐划一!
每一次推,每一次拉,都像是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分毫不差!
四台巨大的风箱,不再发出杂乱的噪音。
而是汇成了一股雄浑、有力、富有节奏的交响乐!
“呼——呼——呼——”
那声音,平稳而持久,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仿佛,这不再是四台风箱,而是一头苏醒的远古巨兽,在进行着沉稳而有力的呼吸!
李云龙,看呆了。
赵刚,看呆了。
陈老汉,看呆了。
方立功,更是看呆了。
一个年轻人,用一首歌,就解决了一个看似无解的技术难题。
十六个普通的士兵,在歌声的指挥下,变成了一台精密、高效、完美协作的“人体机器”!
这是何等可怕的组织力!
这是何等惊人的创造力!
李云龙的独立团,强大的根源,不在于他们有多少人,多少枪。
而在于他们拥有一个像耿忠这样,能够将科学、技术、与这支部队的特质完美结合起来的大脑!
在于他们拥有这样一种,能够将所有人的力量,凝聚到一点,并爆发出数倍威力的,独特的精神和方法!
夜幕降临。
“鼓风歌”的歌声,还在后山上空回荡。
战士们仿佛不知疲倦,他们已经爱上了这种充满力量和节奏感的“新游戏”。
耿忠走到李云龙身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自信。
“团长。”
“火,听话了。”
“风,也听话了。”
他转过头,看着那座在月光下显得愈发神秘的高炉。
“剩下的,就看明天,这炉子里的矿石,听不听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