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和尚彻底成了耿忠的“迷弟”。
自从那天在训练场上亲身体会到“科学”的力量之后。
这位曾经的“武痴”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不再满足于只是埋头苦练。
他一有空就缠着耿忠问东问西。
“耿先生,您再给俺讲讲那个什么‘杠杆’是咋回事呗?”
“耿先生,俺觉得俺出腿的速度还能再快点,您给俺瞅瞅是不是这儿的劲儿没使对?”
他把耿忠当成了比他少林寺的师父还要厉害的神仙一般的人物。
而耿忠也乐于见到这种改变。
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将现代人体力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知识一点点揉碎了、掰开了,讲给这个天赋异禀的徒弟听。
魏和尚的武艺也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突飞猛进。
而这种改变也像一阵风吹遍了整个独立团。
战士们开始真正从心底里相信了一句话。
——知识,真的就是战斗力!
夜校的课堂上再也没有人打瞌睡,再也没有人觉得学习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
……
这天晚上的夜校。
耿忠正在讲授《独立团技术扫盲手册》里最新的一章内容。
——材料学基础。
这是他为了后续的工业化特意加入的最重要的启蒙课程。
“同志们。”
耿忠站在简陋的讲台上,他手里拿着两块大小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
一块是从缴获的鬼子炮弹壳上切割下来的铁片。
另一块是后勤炊事班用的一块松木柴火。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新东西,叫‘密度’。”
他将这两样东西同时放进了讲台前一个装满了水的大木盆里。
“噗通。”
铁片毫不犹豫地沉了下去。
而那块木头则晃晃悠悠地漂在了水面上。
“看到了吗?”
耿忠指着木盆。
“同样大小的东西,有的沉有的浮。”
“这就说明那个铁片在同样大小的个头里塞的东西比木头要多、要密实。”
“这个‘密实’的程度就叫‘密度’。”
“密度大的就重就往下沉,密度小的就轻就往上浮。”
这个实验直观而又生动。
战士们都看得是啧啧称奇,一个个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接着耿忠又拿出了两样东西。
一根是从马具上拆下来的牛皮筋。
和一根从地上捡来的干枯的树枝。
“接下来我们学另一个东西,叫‘韧性’。”
他先拿起那根干树枝,双手一用力。
“咔嚓!”
一声脆响,树枝应声而断。
然后他又拿起那根牛皮筋,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两边拉伸。
那根牛皮筋被拉长了好几倍,却依旧没有断裂。
他一松手,“嗖”的一声,牛皮筋又弹回了原状。
“这个就叫‘韧性’。”
耿忠解释道。
“像树枝一样硬但是脆一折就断的,就叫‘韧性差’。”
“像这牛皮筋一样能拉伸能弯曲不容易断的,就叫‘韧性好’。”
密度,韧性。
这两个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材料学概念。
就这么被耿忠用最简单的方式,植入了这些未来的“知识工人”的脑海中。
讲完了这两个概念,耿忠没有继续往下讲。
他话锋一转,向台下的战士们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感同身受的问题。
“弟兄们。”
他的声音变得有些沉重。
“我问大家,咱们在战场上跟鬼子真刀真枪地干,最怕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打开了战士们的话匣子。
“那还用问?肯定是怕鬼子的歪把子啊!那玩意儿一响跟刮风似的,抬不起头来!”
“怕鬼子的炮!一炮下来一个班就没了!”
“怕鬼子的刺刀!”
一个坐在前排的老兵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胳膊上那道狰狞的伤疤,声音沙哑地说道。
“鬼子的刺刀钢口好,又长又尖,一捅一个血窟窿!”
这话立刻就引起了在场所有上过战场、拼过刺刀的老兵们的强烈共鸣!
他们不怕死。
但他们怕受伤!
怕那种明明技术不比鬼子差,就因为被捅了一下不致命,却因为失血、因为剧痛一口气泄了,眼睁睁看着鬼子把第二刀捅进自己胸膛的那种无力和不甘!
旁听席上张大彪也站了起来。
他这个拼刺刀的专家对这一点体会最深!
他的脸上满是沉痛。
“耿先生说的对!”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
“拼刺刀比的就是一股子气势,一口气!”
“只要身上不挂彩,咱们一个换他娘的两个都不亏!”
“可只要被鬼子那三八枪上的刺刀给捅上一下,哪怕只是划开了胳膊拉断了大腿的筋!”
“那这口气就算是泄了!”
“手一软腿一软,那就完了!”
他的话让整个窑洞里都陷入了一片沉重的、感同身受的沉默。
耿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顺势进行了最后的引导!
“所以!”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我们需不需要一样东西!”
“穿在咱们的身上!”
“我不求它能挡住鬼子的子弹,那个我们暂时还做不到。”
“但至少它能挡住鬼子那淬了毒的锋利刺刀!”
“能让咱们的弟兄们在跟鬼子拼刺刀的时候能多扛那么一下!”
“能多一分活下来的胜算!”
“需不需要?!”
“需要——!!!”
全场的战士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吼了出来!
那吼声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
充满了对“护身甲”最原始最强烈的期盼!
他们的眼睛都红了!
都死死地盯着讲台上那个年轻的、却仿佛无所不能的身影!
耿忠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了渴望和信任的眼睛。
他知道时机成熟了。
他猛地一转身,拿起木炭在身后的黑板上寥寥几笔,就画出了一个简易的如同马甲一般的“防刺服”的草图!
“我想做一个东西。”
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一种科技工作者独有的严谨。
“它需要几种我们刚才学到的材料的结合。”
他指着草图。
“它的外面需要用最有‘韧性’的材料来缓冲和卸掉鬼子刺刀捅过来时的那股巨大的冲击力!”
“而它的里面则需要用有‘密度’有‘硬度’的材料来最终挡住那锋利的刀尖!”
“两者结合,刚柔并济!”
“就能为我们铸造出一件最坚固的铠甲!”
他放下木炭转过身,面向所有的人。
用一种无比郑重的近乎宣誓的语气宣布道:
“从今天起!”
“我们技术科下一个最重要的核心项目!”
“就是为我们独立团的每一个即将上战场的战士!”
“亲手打造出一件能保命的——”
“铁背心!!!”
“轰——!!!”
话音刚落!
整个窑洞里瞬间就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
“好!好啊!”
“耿先生万岁!”
“我们要有铁背心了!再也不怕鬼子的刺刀了!”
战士们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们跳着叫着,用最朴素的方式宣泄着心中的狂喜!
因为他们知道。
耿先生说出口的话。
就一定能实现!
……
构想虽然美好。
可现实的困难却如同大山一般摆在了耿忠的面前。
散会后。
他一个人坐在窑洞里。
脑海中开始飞快地盘算着可行的材料方案。
他需要一种韧性好、产量大而且容易加工的材料,来作为这件“铁背心”的基底。
可是在根据地这种物资匮乏到连裤子都要几个人换着穿的绝境之下。
他能找到吗?
他的脑海里那如同超级计算机一般的系统开始飞速地检索着。
【关键词:韧性、量产、土法……】
突然,一行不起眼的金色提示在他的脑海中闪过。
【思路提示:效仿古代“犀牛皮甲”与现代“凯夫拉”层压结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