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皱眉仔细想了想,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此刻突厥突利可汗建牙帐在幽州的北边,统治东部地区,奚、霄等数十部。
但不知道是受了突利的指示,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这十几个部落,在贞观三年初期,大多都叛变了突厥投降唐朝,突利的叔叔颉利可汗因此而责备突利。
颉利先后派兵想要平叛,但终究还是大败而归,颉利于是派遣突利前去都是自家残局,但是突利又战败,自己逃回突厥大本营。
之后颉利大怒,将突利囚禁了十多天,并且鞭挞他,突利因此生怨言,背地里要反叛颉利。
颉利向突利征兵,突利不给,上表唐太宗请求入朝。于是,颉利带兵攻打突利。贞观三年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
之后李二召集大臣讨论,之后便出兵攻突厥。贞观三年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李二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秦川大概回忆了一下历史的进程,此刻殷开山守着幽州,遇见的一定是突利准备反叛突厥的虎队。
如今兵戎相接,两国之间若不想徒生事端,必然要有国书往来。
晴川没有着急回答殷开山的问题,而是开口询问道:“那对于这次冲突,突厥那边是什么态度?”
“此事说来也蹊跷,这次我们的唐刀队几乎全歼了他们的虎师精锐,按照以往他们的习性,必然会对幽州城进行大面积的反击,但至今,他们还没有动静。”
秦川听闻殷开山所言,陷入了沉思,结合历史的进程以及现在的情况,倒是可以不着急出兵。
等到突厥那两位可汗再自相残杀一会儿,定然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秦川对着殷开山开口:“我还是坚持我之前的看法,现在的确还没有到出兵的时机。”
殷开山听到这话后,又自斟自饮了好几杯酒,有些无奈的开口:“唉,真是憋屈啊,太憋屈了。”
对于没有开上帝视角的将士来说,所有的战术性避让,所产生的损失,让他们理智上接受容易,让他们心理上接受确实很困难的。
看着殷开山一醉方休的架势,秦川也不好拦着,毕竟所有的伤亡都是在他眼皮底下的,都是他自己的朋友战友。
而秦川此刻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快把铁矿开出来,加强一下大唐所有士兵的兵器,让他们少一些伤亡。
秦川本来以为这些军政大事根本不关他的事,没有想到,自己去弘文馆的路上,就被李二接进了宫里。
看着两仪殿里站满了的文武大臣,秦川都不记得此时此景他碰见多少次了。当然,此时他也已经能够从容应对了。
李二此刻正坐在大殿上,面露凝重之色。秦川进门之后,大臣们的争议之声并没有停下,依然是文武大臣的主战主和派在激烈的争论,是否要派兵讨伐突厥。
因为上次渭水退兵突厥,秦川算出了些力气,此刻把他叫来,其他官员并没有什么意见。
甚至平日里和秦川要好的官员,见这小子进来,立马开口问道:“陛下,秦县子当初与突厥两位可汗有直接的接触,他定有一番见解。”
发言之人正是程咬金,他觉得秦川与武将们走得近,定然想法看法也会被他们所同化,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秦川定然会支持他们出兵的想法。
李二见秦川来了,便也顺着程咬金的话问他:“殷国公说基本的情况你已经了解了,那么说说你的看法吧。”
秦川环顾了下四周,看着武将们殷切的目光,他的心往下沉了沉,最后还是决定遵循历史的发展轨迹。
他对李二拱手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刻不是出兵的好时候。”
“半年前,我们在两位突厥可汗身边留下了一颗钉子,敢问陛下,这颗钉子现在可还起着作用?”
对于,梅花内卫的所有情报没有人比李二更清楚。
“那个女子自然还在突厥,已经让突厥那两个可汗势如水火。”李二的目光落在了一旁,前几天刚送来的情报上,淡淡开口。
秦川抢在所有还想开口反驳他的官员前说话:“那么,请各位试想,既然此刻他们已经势同水火,那么此刻再给他们一个共同的敌人,会不会让我们前期所做的努力全数作废?”
秦川的话语轻飘飘的,但是却重重的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程咬金此刻总算听出了秦川话里的意思,立刻开口质问:“难道我们就这样放任他们,骑在我们的头上,拉屎拉尿吗?”
晴川其实能够确认,殷开山和虎队的交锋,完全是一场意外,但是他没有办法向众人解释,只能继续旁敲侧击的向众人分析。
“我们此刻和半年前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当初就是考虑到国库空虚,考虑到民众疾苦,知道大唐赢不下这一场战斗,所以才选择在渭水畔和他们结盟。
“如今只是短短半年,虽然国库有所充盈,但是大唐刚刚经历了大旱,堪堪躲避了虫灾,也不太适合现在开启一场战争。”
秦川说的这些话,刚刚那些文官其实也已经说过了,李二还是有些纠结。
他看着秦川,悠悠开口问道:“朕记得你曾说过,你能掐会算,如今你可要算上一卦?”
秦川皱眉,有些疑惑,怎么绕来绕去绕到了这个问题上。
他刚想开口,找些其他的借口,就听见了长孙无忌开口:“前段时日还听闻秦川县子在钦天监待了许久,想来是和博士们有交流,如今陛下有需求,您就不用再推脱了。”
被长孙无忌这么一提醒,秦川才想起来,前段时间和袁天罡,一起推演推背图的时候,应当没有人知道,可见,长孙家盯着他,盯得有多紧。
此刻,他也懒得管自己是否被跟踪了,眼下他是骑虎难下,便只能将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情况,修改了一下措辞,向陛下汇报。
“针对这件事臣的确做了一些预测,但预测之事,终究不是必然会发生之事,也请陛下和大人们谨慎对待。”
秦川给自己的后路留的足足的,李二也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你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