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莞存了撮合赵小秋和张大平的心思,但她怎么也没料到,张家竟然动作这么快,第二天就上门提亲了。
这次来的媒婆,依然是石头媳妇。因为李莞是赵小秋的干姐姐,赵小秋又是住在李莞家里,这家长,自然就由李莞来充当了。
李莞平日里和石头媳妇也很谈得来,两人说话自然就没了太多顾忌。不过,李莞为了不让张家看轻赵小秋,却没有立刻答应,只说自己得询问妹妹的意思,过几天再给回音。
这一天也是杨中意的一岁生日。原本在山洼村,孩子的周岁是个很重要的日子,一般都会做酒席的,但因为李莞夫妇刚回家,实在是来不及准备,两口子一商量,只好将周岁酒取消了。
只不过在这一天,李莞准备好了供品,抱着儿子去了一趟那个石屋观音庙,祈求观音菩萨继续庇佑儿子,让他健康成长。
哪怕是在现代,李莞也不认为求神拜佛是什么封建迷信,这只是人们的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更何况,相信有神明的存在并不是什么坏事,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因为有了这个敬畏,人们在做很多事情时,才会有所顾忌,才会坚守道德,良知,底线。
却说张大娘见儿子也满意赵小秋,李莞这一拿腔拿调,她倒真急了,亲自上门来找李莞。
李莞见火候差不多了,立刻痛快的答应了张家的提亲,并且双方交换了生辰八字。
杨木除了去田里干干活,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家做木工活。他得将给棉花脱籽的轧花机,还有纺车,织布机等,都做出来。等样品做出来后,别的木工师傅才好照样做,从而在全村推广。
张大娘虽然是看中了赵小秋,但依然还是让张虎跑了一趟桃花镇,将赵小秋和张大平的生辰八字拿去请算命先生合了一下。待到张虎带回来的消息是两人的八字是天作之合时,张大娘才算是彻底放心了,立刻让兼任媒婆的侄媳妇石头家的带着张大平去李莞家过礼订婚。
赵小秋这次的处境和当初的李莞又有些不同。当初李莞在山洼村,是举目无亲,婚事自然是一切从简。但现在,李莞家就等同于赵小秋的娘家,她为了不让别人轻贱赵小秋,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风俗规矩来的。
赵小秋对于斯文有礼,且还是个郎中的张大平自然是十分满意,也将所有的事情全权交给李莞处理。她每天只是呆在家里帮忙做饭,做家务,照顾小中意。
张大平从那次和李莞他们一起回山洼村后,就没再回桃花镇。虽然他已经和赵小秋认识了,和杨木家是邻居,大家都熟得不能再熟。但订婚这天,依然是精心修饰了一番才过来。
按照这里的风俗,张大平送来一个猪肘子,两小坛酒,两只鸡,一块布料和一个事先商议好数目的十两银子的包封。这些东西是送给作为娘家人的李莞家里的。另外送给赵小秋的东西是一对银手镯,一块布料,和一个二两银子的包封。
不得不说作为族长的张家,出手还是很大方的,这样的彩礼在山洼村来说,算是很丰厚了。
李莞和杨木夫妇自然不是那种贪财之人,她之所以按规矩收下这些彩礼,一来是为赵小秋争面子,二来也是用这些钱来给赵小秋置办嫁妆,要将她风风光光的嫁过去。
石头媳妇和张大平过来后,赵小秋作为姑娘家,自然得回避,于是躲在她自己的房间里做针线活。
李莞和杨木陪着石头媳妇以及张大平在堂屋里坐着说话,正在学走路的杨中意扶着墙壁往赵小秋呆的房间走去。
房门虚掩着,杨中意口齿不清的叫着姨姨,手碰到虚掩的房门,房门被推开,杨中意立刻栽倒进房间里。
房内的赵小秋惊呼一声,急忙放下针线活去搀摔倒在地的小中意。而正坐在堂屋西边,比较靠近西屋房门口的张大平也急忙起身去扶倒地的杨中意。两人同时去扶杨中意,当看到对方时,又不好意思的同时缩手了。
紧跟着过来的李莞抱起还倒在地上哭泣的儿子,笑道:“得了,你们又不是不熟悉,有什么好避嫌的,妹妹,出来吧,跟我去做饭,咱们今天可得好好招待贵客呢,呵呵。”
赵小秋脸颊飞红,低着头走出房间,急急的向后面的厨房而去。张大平虽然也有些不好意思,但眼角的余光却追随着那个匆匆而去的背影。
石头媳妇暗自好笑,连忙拉过李莞来,要和她商定结婚的黄道吉日。
两人商议来商议去,最后竟然也是敲定了端午节那天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