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们三个人都要想,但至于让给谁,他们拿不出个方案,所以便决定以文协的名义向陈一诺索要,这样的话《望岳》就是文协的东西了。
文协的东西他们可以借用,但不能独吞。
如此一来,就比较公平了。
这副作品对于陈一诺来说,确实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既然他们想要,陈一诺便打算送给他们。
刚想答应,秦若柳却表示,“不行,这幅作品我也想要!”
“若柳你是文协的人,陈一诺将这幅作品赠给我们文协,你岂不是也有份了吗?”廖英生说。
“我以个人的名义向你讨要这副作品,你会将它赠给我吗?”秦若柳看向陈一诺一脸认真地说道。
“当然,如果你想要,我肯定会给你。”陈一诺毫不犹豫地说。
“谢谢你,你真好!”
秦若柳兴奋地亲了一下陈一诺的脸。
陈一诺嘿嘿笑了起来。
“这?”廖英生等人都看傻了。
“若柳,你不能这样,你是文协的人,应该为我们文协的人谋福利的,你这样独吞简直太自私了,我们文协一直以来都没有亏待过你。”廖英生说。
“抱歉,这幅作品我实在是太喜欢了,我酷爱收藏书法作品你是知道的,所以这东西我不能让给你们。”秦若柳说。
“你不是有《木兰诗》了吗?把《望岳》让我们吧?”
“《木兰诗》是我的挚爱,除此之外,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廖会长不是对我《伊春》的书法作品觑觎已久了吗?如果你可以不跟我争《望岳》的话,我就把《伊春》赠于你。”
《伊春》他虽然想要,但程度还是远远不及《望岳》的。
“若柳,你想要哪幅作品,我也可以给你,只要你把《望岳》让给我们。”廖英生说。
吴青青和单秀礼赞同的点了点头。
“我们三人收藏了不少作品,相信你会感兴趣的,只要你把《望岳》让给我们,我们收藏的文学作品任你挑选,如何?”吴青青说。
秦若柳还是摇了摇头,“不了,我还是比较喜欢《望岳》。”
“你已经有两幅书法作品了,让给我们一幅吧?”
“实在抱歉,我不能让给你们。”秦若柳拒绝道
陈一诺见几人争来夺去的,便说,“我可以再写一幅《望岳》,这样你们就不用争了。”
想不到他只是用书法随便写了一幅作品,便如此炙手可热,惹得人人争抢。
日后若是混不下去的话,把这个世界没有的唐诗宋词用书法写出来拿出去卖,估计也不会饿死。
“我只要这一幅,这毕竟是首作,意义非凡。”秦若柳说。
“那行吧,回头我再写一副《望岳》送到文协去。”陈一诺说。
廖英生几人虽然也想要这幅首作,但秦若柳明显是不让给他们的,他们只能退而求其,答应了下来。
至此,《望岳》也有了归属。
文协的人在山顶逗留一会,欣赏山顶的风景之后,便下山去了。
经过这件事,廖英生等人对陈一诺的态度变得无比恭敬,简直把陈一诺当作贵宾来对待。
回到旅馆,吃饭的时候,廖英生把好菜都往陈一诺的碗里夹,而陈一诺则把菜往秦若柳碗里夹。
他服用了老八秘制小汉堡,对食物的需求不高,甚至完全可以不用吃饭。
但其他人却不一样了,爬了一天的山,他们早就饿坏了,每个人都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大碗饭。
就连平常食量不高的秦若柳,这次也是大吃特吃。
陈一诺又往秦若柳碗里夹了一些菜,在她耳边低声说道,“吃多点,等下回房间的时候好有力气做运动。”
秦若柳的脸刷得一声便红了起来。
“若柳,你脸怎么这么红?没事吧?”吴青青问。
“没事,热的…”秦若柳有些慌乱地回答道。
一旁的陈一诺却忍不住笑了起来,秦若柳这副模样着实有些可爱。
深夜,旅馆的房间里,陈一诺和秦若柳大汗淋漓,直到大半夜才没了动静。
夜色正浓,春宵一刻。
第二天中午,文协的人便出发回家了。
再次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帝都。
廖英生第一时间前往秦若柳的公寓,去看看传闻中的《木兰诗》。
自从看过《望岳》这幅作品之后,廖英生便对《木兰诗》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在他们见到《木兰诗》的书法作品之后,无一不感叹连连。
这幅《木兰诗》的书法,比起《望岳》来说还要好上不少。
因为《望岳》的创作条件实在太简陋了,发挥不出陈一诺的真实水平。
而《木兰诗》则是把陈一诺颠峰实力全部发挥出来,跃然纸上,让人为之惊叹。
廖英生看一眼便被《木兰诗》深深给吸引住了,苦苦哀求秦若柳希望对方能够把《木兰诗》让给他,甚至为了得到《木兰诗》差点没给跪了下来。
但秦若柳对《木兰诗》何其看重?说什么也不肯相让,甚至连廖英生碰一下都不肯,只允许观看,却不能触碰。
即使秦若柳已经把《木兰诗》装裱起来,但她还是担心廖英生会弄坏,所以不给碰。
由此可见秦若柳对《木兰诗》的看得有多重。
廖英生只能铩羽而归。
陈一诺又写了一幅《望岳》,交给了廖英生。
这幅《望岳》在书法上确实比秦若柳手中的要好上不少,但意义却没有后者大。
吴青青见陈一诺真的能随随便便写出一幅更好的书法作品,再次感到无比的震惊。
原来这就是陈一诺真正的实力,并不是因为神的眷顾!
三人像对待至宝一样,把第二幅《望岳》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随后告别秦若柳和陈一诺,回到了文协。
没多久,廖英生便在个人微博账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采风日志》。
文章里概括了文协一行人在采风时遇到的奇闻轶事,着重笔墨描写了斗诗的情形,把陈一诺连续作了两首旷世之作的过程仔细地讲述了出来,文章的后面,廖英生还配了一张图,正是《望岳》的书法图。
虽然廖英生微博上只有十几万粉丝,平时他在微博上发布的文学性作品,也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但是这个《采风日志》一出,立马在微博上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