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儿跟思北更加合得来,是因为两人都属于喜**跑爱跳的。
刘可乐把这称为血浓于水,毕竟两个人是亲兄弟。
太后也很欣慰,看小皇帝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善意。
有一天晚上,太后来看念儿。
念儿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太后坐在一旁,给他挑选着新衣服的布料。
念儿睁开眼睛对太后说:“母后,我真喜欢思北哥哥,我真是喜欢他!”
太后笑着说:“你怎么不叫他皇上了?”
念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他不让我那样叫了。
他说我是弟弟,他是哥哥,让我叫他哥哥就行了。”
太后的心里也感觉到一阵暖意。
念儿小声的继续唠叨:“我真的喜欢这个哥哥,我俩是真的好。
我俩说了,要一辈子这样好下去。”
太后没有说话,她放下手中的衣料,想了想,轻轻地对念儿说:
“念儿,让你做皇帝怎么样?你想不想做皇帝?”
念儿一听,立马坐了起来,猛烈摇头说:“不,不,母后,我不要做皇帝,我不要做皇帝!”
太后不知孩子是怎么了,赶忙安抚他道:“你是不是听谁说什么了?”
念儿摇头说:“母后,虽然我年纪小,但是我什么都懂!
我不要做皇帝,做皇帝太累了。
哥哥每日都要上朝,要面对一大堆繁琐的事情。
他也不能出宫,马上就要娶好多好多个老婆,也不是他喜欢的。
他会被困在这宫里一辈子的,我不想的。
您不是说过,过几年让我出宫住吗?”
太后笑着说:“怎么了,念儿不想跟母后住在一起了?”
念儿赶紧抓住太后的手说:“母后,不是的,您跟着我一起出去吧,皇宫里面不好。”
太后说:“怎么不好,难道你住的不适应?还是吃的不好?”
念儿摇头:“不是的,吃的住的都好。
可是,我喜欢被困住。
我在那个院子里,跟舅舅住了很久。
那里的人,对我也很好,我也会偷跑着出去玩儿。
我喜欢外面的世界,我不想在被困起来!
母后,我现在年纪还小,住在宫里面,跟哥哥一起读书。
过几年我长大了,我就出去。
我也不想向冀北哥哥他们那样进朝堂,我就想出去。
我从来都很少出门过,所以我以后想去很多很多的地方去看看。
我听人家说,北边儿一直往北走,非常非常冷。
南边儿往南走,会很热很热。
我想去看看名山大川,去很多我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
我还想去咱们草原上看看。
人家说,大海的那边,有红头发蓝眼睛的人,我也要去看看。
要是哪里好玩儿了,我就带着母后咱们一起去,咱们不要住在这里了。”
太后被念儿的话说的有些动容,原来,他是想做一个逍遥王爷,游历山水。
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太后点点头说:“只要你不后悔就行,我尊重你的选择。”
念儿高兴极了,一把扑进太后的怀里:“我是不会后悔的,哥哥他也不想做皇帝。
他还悄悄问我了,问我长大之后,能不能我替他做皇帝。
我拒绝他了,我说,做皇帝这种好事儿不是谁都愿意的!”
此刻,太后也觉得其实刘可乐说的有道理,亲情、手足之情,远远比一些权势更重要。
她又想起,之前听宫里人说,广安王和禹王少年时,也是好朋友。
如今党派相争,兄弟残杀,皆是因为赵太妃起了夺嫡之心。
太后这一颗贪恋权势,向上攀爬的心,在念儿的微笑里,消融了许多。
有很多东西都在悄悄的改变着。
这些不为人知的改变,日后恐怕也是足已改变很多人命运的。
太后给念儿掖了掖被子,笑着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现在你们兄弟和睦就好,你乖乖的长大,以后再说。”
念儿开心的点了点头,慢慢的睡着了。
因为念儿平安完好地回来了,虽然太后也恨上官风儿的母亲偷走了念儿。
但是起码让念儿也摆脱了赵太妃的控制。
虽然太后对她有不满,但是也算是阴差阳错帮了自己。
太后对对上官凤儿也没有了之前的严苛监视,衣食方面,也比之前都好了许多。
这一日太后心情好,去看了上官凤儿。
太后问她为什么不走。
上官凤儿说:“我怀着禹王的孩子,我往哪里走?
我是真心的爱慕禹王的,也想跟他在一起。
我离开皇宫,肯定去禹王府。
赵太妃也在王府里,她是饶不了我的。
若是赵太妃能够奉旨回到宫里,那我还愿意再去王府,回到王爷的身边。
这些日子,我已经想明白了,与其过之前那样提心吊胆的日子,我宁可什么身份都不要。
我什么也不妄想了,只要这个孩子能够平安健康的长大,让我陪着他就行了。
太后,如果您愿意养我腹中的这个孩子,您就养着他吧。
我可以不做他的母亲,做一个贴身的宫女也好。
让我陪在他身边,只要他平安健康,我就什么都无所求了。”
也许之前的太后不会明白她的心意,但是如今,念儿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太后也就逐渐的了解了做母亲的苦心。
太后点头说:“我也不是铁石心肠之人,这个孩子,我肯定是要握在手里的。
我一日扳不倒赵太妃,这孩子就一日要攥在我的手里。
我保证这孩子平安,你守着他就行了。
若是以后赵太妃倒了。我就放了你们母子。”
上官凤儿扛着她的肚子,跪下来叩谢太后。
太后说:“你给你母亲写信,让她把我弟弟给送回来,快一点。”
上官凤儿说:“我已经再三写信催促了。
并说明太后对我很好,是我要留在太后身边,保护我自己,和孩子的。
我母亲已经答应了,我本来就是要向您汇报的。
您的弟弟很快就会回来了,我母亲也把他照顾的很好。
他看上了我母亲身边的一个姑娘,二人情投意合。
我母亲为了感激您对我的照顾,把那位姑娘也送给了他。
他们马上就要启程来大都了。”
太后点点头说:“本来我挺恨你母亲的。
但是她总是弄巧成拙的帮了我。
那好吧,这份人情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