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1]。裴隐涯呆立牖前,望着轻风拂碧叶,飒飒声不止,心中悲愤万分:您曾指着园中那片竹林对我们说,竹,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人,就应有竹的精神,正直律己、立地顶天、自强不息。可为何,您偏偏背叛了这些,言行不一、倒行逆施!您转身离开,挥一挥衣袖,毫不顾忌世人口诛笔伐。我们留下的人,却要忍辱负重,再难抬头。师父,您究竟将我们这些徒弟置于何处啊!
“隐涯,还是动作快些吧,虽说当下新的首座真人究竟是谁还未定下,可一旦确认,首座真人仍旧会住进这个院子,还是把师……长燚的东西清理出去吧!”孙瑞边归置旧物边提醒道。
裴隐涯回过神来,转身道:“是,师兄。”说罢,垂头丧气的继续行动起来。
等收拾到书柜时,无意间发现个小紫檀木盒子,甚是精致,一看便是平日用来装些贵重琐碎之物的。锁摆在盒盖上,显然是匆忙间忘记再锁上。
打开盒子,除了张破旧而又似曾相识的羊皮卷,还有一张折着的字条静静躺在盒底,裴隐涯好奇拿起字条,见是长燚真人笔迹,上面写着:司幽古城,魔教发源。此中所述乃万神殿之所在,奈何残缺不全,嗟乎,全无用处!
裴隐涯忙唤道:“孙师兄,你看。”
孙瑞好奇,两步来至裴隐涯身前,接过字条细读,又瞅了眼羊皮卷,皱眉道:“这不是咱们上次下山历练捡到的羊皮卷嘛。”
裴隐涯点头,道:“正是那张羊皮卷。”
孙瑞撇撇嘴,道:“看样没什么用处,一齐扔出去吧。”
裴隐涯盯着那羊皮卷愣神,又回想起交给长燚真人时的情形,恍如昨日。
孙瑞见他有些不舍,轻声道:“算了,他对你我都很好,你留下做个念想吧,切勿告诉旁人就是了。”
裴隐涯勉强笑笑,道:“嗯!谢谢师兄。”
孙瑞浅浅一笑,道:“客气什么。虽说玹珠峰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但咱们师兄弟间的感情还是不变的。”
裴隐涯道:“孙师兄,你说,咱们玹珠峰,以后会怎样?”
孙瑞思索稍许,叹口气道:“不知道啊……首座真人的位置,现如今跟个烫手山芋似的,无论谁接,都是个烂摊子。颢玉峰和珝珏峰同门虽然嘴上不说,可背地里对咱们指指点点、咬牙切齿,估计百年内都别想抬起头来了……哎!”
裴隐涯甚是赞同,道:“是啊,但也怪不得别人,谁叫……算了,不提了,快些打扫吧,马上就晌午了。”
******
“赵师兄,掌门师父怎样了?”姜彦宸路过长乘真人所居院落门前时,正瞧见赵黙恰巧从中走了出来,赶忙上前行礼问候道。
赵黙还礼,轻轻摇了摇头,面带忧色道:“哦,彦宸呐!掌门师父全力运转大阵苦战,真气消耗殆尽,又受断臂之伤,此刻卧床不起,看样仍需修养段时日。还有,星阑的事我听说了,希望他没事,若是将来能确认并未被妖魂侵体,我想,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姜彦宸似乎并不太伤心,反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怪也只能怪造化弄人吧,我三弟刚有小成就逢此大难,现在生死都未可知了。”
赵黙感慨万千,双目不自主的望向天际,道:“是啊,你们三人是我引进山门看着长大的,星阑虽资质最差,却为人忠厚平和,修行也最是用功。谁也没想到他会碰上这等劫难,平白受累被逐出师门。掌门师父的决定咱们作徒弟的不好妄加评论,眼下,只能盼着星阑从此消失在修真界的视野中,找个僻静之所安安稳稳的活下去了。”
姜彦宸应和道:“是啊,三弟确是可怜,我多希望当年他也能拜到掌门师父门下。这样,我也能平日多照应照应,他修为也定要比现下更高些。不至于大战之时有伤在身,任人摆布。他虽是长琴真人唯一弟子,可,长琴真人,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好师父,教导弟子方面也定然差出掌门师父甚多。如今,长琴真人又撒手而去,更是没人再关照他。落到这幅田地,别说再进一步,能平安活着都属万幸了。”
赵黙感慨道:“长琴真人离世,星阑被逐,珺虚峰已名存实亡了。”
姜彦宸道:“那下一步会怎样?掌门师父会下令重建珺虚峰么?”
赵黙摇摇头,道:“各脉自古独自传承,加之珺虚一脉历来人丁稀薄,就算掌门师父有心,也没有能力重建。即便重建,也不过是另一个颢玉峰罢了。”
姜彦宸道:“其实,我觉得,再建一个颢玉峰要比重建珺虚对门派有更大好处。珺虚峰人如此少,遇到此等大战时委实派不上用场。降妖除魔,还是咱们颢玉峰人多势众、一马当先!”
赵黙道:“话也不能这么说,法阵被破后,长琴真人以一敌五、所向披靡,只可惜,这等绝学从此后继无人。对咱们颢玉派也是莫大损失呐。”
姜彦宸咬牙道:“要不是玹珠峰的叛徒,咱们怎会损失如此惨重!玹珠峰历来凡事都想同咱们掌门峰争一争高下,完全搞不清自己的位置。哼!长燚这种叛徒还不知带出多少个阳奉阴违的徒弟呢。就该上上下下好好查上一查,免得重蹈覆辙,被小人背后再捅了刀子。”
赵黙不以为然,道:“此刻人心不稳、百废待兴,实在不是盘查的好时候。等大局稍稍稳定了,我想师父定会有所行动的。”
姜彦宸咬牙切齿道:“决不能再放任玹珠峰那些人揣着危险的念头,等这次风头过去了,又会死灰复燃!”
赵黙道:“嗯,是了。彦宸,师父还交代有事要办,等闲暇下来,我再去找你聊吧。”
姜彦宸道:“好,赵师兄,那我就不耽搁你了。”
注:[1]:《咏竹》谢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