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上答应硬化学校操场地坪后,不日,工程队开进了学校。历时三天,在王校长的亲自监工下,学校在经历了一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喧闹施工场景后,操场两片空地全部被硬化。一块事先预想的打造运动场的理想之地成为现实。随着这两块空地的硬化,标志着三道湾小学实现了校园地坪全硬化的目标。
运动场有了,接下来,学校调派家长对学校校舍进行了重新粉刷。让家长干义务工这已是三道湾小学保持至今的优良传统。在这之前,也有几项优良传统曾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印记。
一个是吃派饭的传统。据赵老讲,那时候学校没灶,老师们一日三餐全由学生承担。早餐通常由学生带到学校来吃,午餐和晚餐都是到学生家里去吃。一放学,被派了饭的学生会早早等候在办公室门口给老师们带路。那时候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家长都很重视,吃得好,这派饭老师们就吃得是有滋有味。
后来,学校有了专门的炊事员,派饭的传统才退出历史的舞台。有了炊事员,又产生了向学生家长收取洋芋的新传统。具体做法是秋季洋芋下地,学校给每位学生下达拿洋芋的任务,洋芋收上集中存放在窖里随吃随取。这一传统延续了好几年,随着老师们生活待遇的提高也自然消亡了。
当然还有一个传统不得不提。每每提及这一传统,年长一些的老师都会津津乐道勾起无限美好回忆。每逢学生小学毕业,毕业学生家长就会设宴答谢老师。条件好的宰一只羊羔,条件差一些的宰两三只鸡,酒是必喝的。为了不出现宴请冲突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给家长做出时间上的安排,家长根据学校给安排的时间来做准备。谢师宴通常情况要从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前一直吃到学生举行毕业典礼时为止。引用赵老的话说,那段时间是老师们最有尊严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有些家远的家长会开着铺着白毡的手扶拖拉机来请老师,请到家里要把老师让到炕正面。那时候的家长心是非常虔诚的,不像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告状。不过好景不长,这一令老师们依依不舍的传统在进入一定历史时期后,随着上级教育部门禁令的出台,谢师宴最终消失在老师们的美好记忆里。
时代在发展,到现在,别说老师去吃谢师宴,就是自己孩子毕业也不让摆酒席。害得李主任孩子去年毕业没敢请同事,损失了一大笔份子钱。为此,李主任耿耿于怀了好长一段时间。
时至今日,以往的那些个给老师们带来过实惠的传统都相继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唯有让家长干活的传统依旧存在。既然这个好传统还在,我们就得利用好这个好传统。遵照王校长的吩咐,我安排了二年级的全体家长第二天到校干活。
放学时,我给学生们下了道死命令,明天一早各自学生要将各自家长准时带到学校,谁的家长不到谁就打电话再请。
早上,我跟王校长一块去清点家长到校人数。发现刘大龙的家长没来,王校长让我去教室问问刘大龙是咋回事,而他先给到来的家长分配劳动任务。
我来到教室,问刘大龙:“刘大龙,现在都几点了,你的家长呢?”
刘大龙从座位上站起来,用一贯的那种空洞无物的呆滞目光望了我一眼,将他昂着的脑袋耷拉了下来。
见他又拿出那副一言不发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这气是不打一处来,可问话要紧,我只好耐着性子哄他说:“为啥没来,你实话实说。”
他将垂下的脑袋抬起拿眼瞄了我一下又放下,算是回答了我的问话。
他这样的表现让我一时气得不知如何是好。无计可施,我只好把他请上去向校长交差。走到办公室门前,碰到了王校长。我把刘大龙对抗我问话的行径告诉王校长,王校长表现出了一副持怀疑的神情。
“你家长咋没来?”王校长亲自问话。
刘大龙就把我刚才问他时的那一套在校长面前又重演了一遍。
“你是没嘴的葫芦是吗?我问你话呢!”王校长沉下脸,心中已是怒火升腾。
可刘大龙继续以他的沉默不语来对抗。
不过,王校长可没我那般好耐心。孰不可忍了,他上前准确无误地揪住了刘大龙的耳朵,往上一提,刘大龙便发出一声惨叫来。
“家长咋没来?”王校长加重语气说。
“我说,我说,”刘大龙赶紧求饶,“我昨天忘说了。”
“忘了你倒张嘴说,偏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说你家长的电话号码?”王校长松了手。
刘大龙便吭吭哧哧地说出了他爹的手机号码,我在旁边赶紧记下来。
王校长对我说:“你给打,让家长现在赶过来。”
我拨通了号码,友好地问对方是刘大龙的家长吗?对方说是。我把干活的事简单说了一下。刘大龙的爹很不高兴地说他上地了,没时间。我正准备理论,对方挂了电话。
我不死心又拨通了电话,这下可好,对方干脆不接。我把这一情况向王校长做了汇报,王校长来气了,愤愤说:“还有这样的家长,你说一下号码,我拨通让刘大龙再打。”
在拨电话前,王校长十分严厉地给刘大龙办交代说:“我电话拨通你说话,你今天就是哭也要把你爹叫来,叫不来,中午饭别吃。”
说完,王校长拿出自己的手机来拨号。电话一通,他将手机递给了刘大龙。刘大龙接过电话便冲着他爹就是一顿埋怨,意思是全班同学的家长都来了,就他的不来,他要不来,他就不给他念书了。说完还真哭了起来。
目的达到,王校长收回手机,对刘大龙说:“行了,别假哭周瑜了,回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