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苦尽甘来
靖轩2025-11-13 16:181,715

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大家在惊恐中做出了本能的阻止。离李小玲最近的村文书果断出手抢去了农药瓶,一场悲剧得以制止。

  没死成,但李小玲并没有放弃斗争。她一屁股坐在了办公室门口说下了这番狠话,农药多的是,今天死不成,我回去再死,药喝不成,我上吊抹脖子总能死成,刘二麻子,你家炕头就是我的葬身之地,我死了我家赵建华总能把学教上吧!

  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大家算是弄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不让赵建华教学,这个悍妇是会做出以死相抗的蠢事来的。

  书记思谋一阵说,赵建华教学的事我们再做商议,为这事搭上一条命不值当,你先回去,明早听答复,到时候你不满意再死。

  书记话说完看了主任一眼,主任没啃声,见其他人没异议,书记的提议算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李小玲看到了希望,她从地上坐起来,拍去裤子上的尘土,用一种信任的口吻对书记说,我相信你们会给我一个满意答复的,要骗我,你们就准备给我收尸吧!

  李小玲走后,大家先验证了一下是不是真农药。拧开瓶盖,一闻,果真不假。众人皆为刚才有惊无险的结局甚感庆幸。趁着大家都在,书记就地开会重新研究赵建华的问题。经过开会商讨,想到了一个两全之策,那就是主任的侄子和赵建华两人都用。但考虑到教学点只有两个年级让两个老师来教有些资源浪费,刘二麻子便有了变通之策。提议让赵建华两头跑着教学,早上他先到村里的学校上前两节课,上完赶到教学点再上后两节课。这样安排可谓一石三鸟,既解决了赵建华老婆给出的难题,又增强了村校里的师资力量,还能出了今天大家让赵建华恶婆娘作践的一口气。

  第二天,赵建华得到的答复是可以继续当他的老师,只是工作做了调整。对于自己上下两头跑的工作安排他是坦然接受,在他看来自己能继续当老师已是得其所愿,受点折腾不算什么。尽管两口子都清楚这里面有着公报私仇的嫌疑,但保住工作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前提,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就出现了这样别具一格的一幕。

  清晨,赵建华在家吃过早饭,骑着他那辆飞鸽牌自行车行走十里路程赶到村里的学校。上完前两节课,他再马不停蹄骑车返回队里教学点上后两节课。来去匆匆,风雨无阻,穿行于那条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路上。夏天,他会骑出一身大汗。冬天,他会冻麻手脚。可就是在这样苛刻的工作环境中他却从没有动摇过他当老师的信念。因为在他心里,待遇的高低已不重要,环境的好坏也不足为虑,能有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生活赵建华整整坚持了两年。正应了那句苦尽甘来的话,赵建华的工作精神被当时主管教育的专干所欣赏。一纸调令,他被正式调入村里的学校当老师,身份也由社请教师转变为有正式编制的民办教师。

  再说主任的侄子,当了几年孩子王觉得没前途不干了,队里的教学点最终被裁撤。

  好事多磨,又过了三年,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迎来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的一次新机遇,那就是报考地区师范学校。得知这一消息,赵建华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这之前他是不具备转正考试的条件,现在够条件了,他就如同鸟儿有了翅膀可以为梦想展翅高飞了。

  赵建华本来就有念过高中的底子,加上自己的刻苦学习,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地区师范学校。考上师范学校这意味着他在结束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活后,就会完成民办教师向公办教师的身份转变。这无疑是他人生命运的又一大转折。

  赵建华在拿到那张地区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流下了热泪,他知道这张通知书里饱含着自己这些年所受的种种委屈和艰辛。十三年的信念坚守,终于换来了今日的梦想成真,这对他不仅意味着他为自己争得了一个光明的前途,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挺起腰杆坦坦荡荡地为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贡献余生了。

  这天,妻子也是格外的高兴,杀了两只鸡,破天荒去把自己的公公婆婆及老二一家子请到家里以示庆贺。一家人吃着饭,喝着酒,赵建华觉得这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去了好好学,家里有我们呢?他爹说。

  去了该吃就吃别委屈了自己,她媳妇说。

  用钱你言传,他二弟说。

  正是带着亲人们的温暖,赵建华踏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这里是他新生活的起点,也是他新人生的开始。尽管大学他没上成,但上了师范也算圆了他的梦。这年赵建华三十五岁,他身穿校服,跟一群年纪参差不齐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两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赵建华度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一段学习时光。

继续阅读:第97章 期末考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尺讲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