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期末考试如期迎来。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是到了检验自己半年来工作成效的时刻。所以我是全力以赴积极备战,可谓尽了自己一切可尽之力。
对于考试的规则,通过我对同志们的不耻下问和同志们对我的不吝赐教已有所了解。得知的信息汇总如下:
期末考试由学区组织学生统一考试,采取的是教师异地交换监考的方式。考完试,再抽调精干教师集中阅卷。卷阅完,考分上机,这时系统会准确地为你排出名次。这样,你的成绩如何尽在领导眼中。
搞清楚了考试流程,我自认为我已懂得了考试之法。殊不知我在安排学生考场座位时,才发现里面大有学问。在小张的有意点拨下,经过自悟,我这个门外汉算是窥得其中玄机。考试表面上是考学生实质上是考老师,考老师不仅考老师的能力水平还要考老师的考试智慧,这个智慧说含蓄点就是你是否会引导你的学生会考试。
洞悉了这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玄机,我是惊愕又茫然。但在小张的言传身教下,我不仅很快接受了她的观点,而且学以致用落实在了我的学生身上。
按惯例,我们在考试前一天下午是不上课的。在这一时间段,我们要根据学区安排的考场数来穿插学生,穿插好了还要给学生公布考号并填写学生考场信息,最后还不忘给学生交代考试注意的事项。而我这个新人显然对此不甚了解,当别人已开始谋划学生考场的座次问题,我还充分发挥临阵磨刀快三分的敬业精神深入教室争分夺秒讲习题。小张路过,招手将我唤出教室。
她问我:“你干嘛呢?”
我说:“讲题。”
“有情操吗?”
“怎么了?”我很不解。
小张不容我置辩说:“现在下功夫纯粹浪费时间,跟我来。”
对于小张的召唤,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跟随她到了房间,她对我进行了以下说教。
她说:“你知道为什么要安排座位吗?”
我说:“考试不都安排座位吗?”
她又说:“那是你所经历的考试,你的座位是你安排的吗?”
我说:“不是。”
“可你的学生考试的座位是你安排的,你懂吗?”她意有所指。
我对她的话有些似懂非懂,但还是一头雾水。她干脆为我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她说,:“既然你有这个安排学生座位的权利,那你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把好学生和差学生安顿在一起,到时候让好学生照顾一下差学生,这样你的成绩不就共同提高了。”
“这不成作弊了吗?”我吃惊了一句。
面对我吃惊的态度,小张不为所动也不以为然对我说:“何必大惊小怪,你想一想,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这样做了,后果会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道:“我肯定吃亏。”
“这不就结了吗?说明你不傻!”小张看到她点拨成功,又做了进一步的成果巩固,“一个差生你花费一个学期的功夫未必能考及格,但前面坐个好学生给照顾一下,他可能就及格了,如果照顾得好,考个优良成绩也不是没可能。至于怎么照顾,这我就不用教你了吧!总之,不要感到不好意思,人人都在做的事情你不做只能说明你傻。再说统考本就不合理,你何必为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心怀内疚。”
对此精辟言论我深感震惊,但在震惊之余,我也很快接受了她这些所谓的考试心得之谈。道理很简单,我不是个因循守旧的人,也不具不屑一顾自命清高的思想境界。为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次学生考试处女秀着想,我只能说服自己去接受新事物。
当然,我能说服自己也是与自己近半年来的工作体会所分不开的。这个体会就是,有些事我们想做做不了,有些事我们不想做可又不能不做。既然不想做的事我们已经做过了,何必差这一件。只要我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用心教书做到无愧学生,其他的都可视为一种形式。这样想来,我内心的不安消失,决心随波逐流效仿前辈,引导我的学生会考试。
当然在引导之前,我有必要分析一下我所教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十二名学生,好学生居多,差生少数,不过差的学生也不是太差,靠自己能力考个及格分不成问题,所以座位的好与坏影响不大。
有问题的是二年级,全班十名学生,三个差的,两个超级差的。两个超级差的,便是在我人生的第一堂课上给我挖坑的刘大龙与王大发这一对活宝。三个差的,在我日复一日生生不息的重点辅导下,成绩已经稳定在及格线以上了。至于刘大龙与王大发依旧如千年铁树,任我怎样浇灌施肥,他们就是只长个难开花。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两个好歹已经接近及格线了。可以这样说,他俩这个及格分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认真对待了,或许能完成我给他俩制定的考及格的目标。若不用心,十有八九考不及格。有了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我二年级的数学成绩就存在很大变数,可以说这次考试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这对活宝的表现。
但根据历次模拟考试的结果来看,他们两个考及格的概率不到三成,要考及格除非出现奇迹。搁以前,我是不报任何希望的,但现在,在我这个被高人点化的人来看,出现奇迹不是不可能。当然奇迹得靠人去创造,而这个创造者正是我自己。只要我把这一对活宝安排在学习最好的两名同学身后,两名好学生本着拉兄弟一把的思想,在考场上照顾一下这一对难兄难弟,那这对难兄难弟考个及格分就会成为一件不可能变成有可能的事。只要这一对活宝能够考个及格分,我和搭档李主任就有希望能从倒数的名次中往前挤一挤。
鉴于上述原因,我觉得小张对我的点拨及时到位,犹如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